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东吴崛起 » 第一百二十二章 左右都督

第一百二十二章 左右都督

    “顾庸!”

    “属下在!”

    “吾知元叹身有经天纬地之才,胸中万千沟壑。不过,元叹毕竟资历尚浅,且先屈就于治中从事吧!”

    治中从事,如果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综合部主任、行政部主公这一类。再看看孙权说的话,屈就!屈就一下就能位列一州州牧之下最重要的从事之列,这还真是屈就啊!

    这个就得从顾雍自身上说起了。顾雍,其出身正是吴郡四大姓中的顾姓。可是,之前的时候顾雍虽然富有名声,可一直在外游历没有出仕。一直到前几年,顾家害怕孙权再回头收拾他们,所以赶紧找回了顾雍,推到孙权的麾下。而今年,顾雍都已经三十多岁了。

    顾雍拜谢孙权之后,说道:“主公缪赞,属下愧不敢当。属下既为江东之臣,定为江东尽心尽力!”

    “如此便好!”孙权点了点头,又喊了一声,“周仓!”

    “诺!”周仓答应一声,从后面走到孙权的前面,手中一块锦布打开。大声念道:“朱治,担任会稽郡太守多年,经验丰富,为官清廉。又因会稽郡多山越族人,今任命朱治继任会稽太守。”

    “吴景,本为丹阳太守……”

    ……

    ……

    孙权前世在看三国演义的时候,经常听到的一句台词就是“江东八十一县”,按照孙权之前的意思,是要直接取缔郡和太守,可却遭到了周瑜、鲁肃、张昭、庞统一众的集体反对。

    江东具体有多少县,孙权不知道。可如果多一级郡,那孙权直接面对的就是七个太守,而不是近百个县令。再说了,如今的这几个太守,即便是治理一州之地都没问题,可放下去治理一个县,那就太屈才了。而如果调回州牧将军府里任职,根本用不了这么多人。

    综合考虑一下,孙权最终还是没有取缔郡,为了方便管理的同时,也是能人尽其才。

    洋洋洒洒,一个头午整个议事大厅里说的全是关于政事的事情。而到了下午,终于来到了大多人人期盼已久的时刻了。

    孙权道:“如今我麒麟军已经成军,这也就标志我江东终于拥有以步军、马军、水军组成的强大军队。”

    “吾曾听过一言,虽然话糙可理不糙。”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强大的军队就得有强力的将军带领。吾打算置左右两位都督分别统领我江东水军、步军、马军!”

    “周瑜何在?”

    坐在第一排的周瑜立刻起身,“属下在!”

    “公瑾之才,大家有目共睹。今吾拜汝为左都督!直领我江东所有水军同时也节制我江东马、步、水三军!”

    孙权话音刚落,周仓端着一个锦盒走到了周瑜面前,打开盖子,是一块玉制的大印和铜制的虎符!

    周瑜接过大印和虎符,郑重的说道:“属下定不负主公所望!”

    “太史慈何在?”

    “属下在!”座位在稍微靠后一点的太史慈立刻起身。

    “子义曾多次于吾有救命之恩,其军事之才较于公瑾也是不遑多让。今吾拜汝为右都督,统领我江东马步二军同时,兼任麒麟军将军!”

    周仓上前,手中同样端着一个锦盒。盒盖打开之后,里面是两枚虎符。

    太史慈颤抖着手接过锦盒,缓缓跪倒在地,“属下无能,唯恐辜负主公之期望!”

    “哈哈……害怕?不需要!汝身为马步二军将军,只需要琢磨怎么带领我江东战胜强敌。胜败之后果,是吾需要考虑的事。汝何须操心?”

    太史慈证证的看着孙权的眼睛,隔了一会之后,终于接过了虎符。“属下多谢主公厚恩!”

    周瑜是左都督,太史慈是右都督。名号只有左右之分,可实际上周瑜直领的只有不到七万人的水军而太史慈却领着十一万步军外加两万被视若江东珍宝的骑兵。看起来,是太史慈沾光了吧。

    可实际上,周瑜还有一块大印。而且,孙权也对那个大印做出了解释,节制江东马、步、水三军。

    如果按照现在的说法,周瑜就是江东的三军总司令,而且还有整个水军给周瑜做亲卫队。而太史慈,虽然手握两枚虎符,可在关键时候,还是得需要受周瑜的节制的。

    不过,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周瑜能在今天执掌江东三军,是因为周瑜在孙策时代就已经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而那个时候的太史慈,虽然很受孙策重视,其实也不过是一个高级打手而已。

    而如今,不过三五年的时间,太史慈不仅一跃挂上了将军职,更是直接掌管着十几万军队。这份殊荣,让太史慈有些受宠若惊!

    “如今,我江东步军有战兵十一营,各营校尉对各军战兵颇为了解,吾也不曾想过调动,尔等继任。尔等为我江东流血流汗,吾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今日吾荣登前将军,尔等也不能再屈居校尉一职了。周仓!”

    周仓应声而出,在周仓的身后还跟着一名亲卫,亲卫的手中端着一个托盘,托盘上放着十几个牌子,“凌操升任锐金偏将军;陈武升任厚土偏将军;蒋钦升任巨木偏将军;孙河升任洪水偏将军;徐琨升任烈火偏将军;贺齐升任中卫偏将军;邓当升任左卫偏将军;宋谦升任右卫偏将军;徐逸升任前卫偏将军;董袭升任后卫偏将军;吴免升任山越偏将军!”

    十一营战兵,十一个校尉同时升任偏将军。这十一个人,也可以说是实至名归了,可对于徐逸和董袭来说,就是被天上掉的馅饼砸中了。毕竟,前卫营和后卫营是这三年里才组建起来的还没有经历过任何一场大战。

    孙权看着乐呵呵领令牌的十一人,有些歉意的说道:“吾虽然升了你们的官,可战兵暂时就不给你们添了。一时之间,吾可拿不出十一万战兵分给你们。”

    说起来,孙权还是和这些个军中的将领更熟络一些。要不然,孙权也不会在这么严肃的场合跟他们开个玩笑了。

    接下来,孙权一口气喊了四个人名,“黄盖、韩当、程普、祖茂!”

    四人立刻起身出列,“属下在!”

    “你四人自先父起兵之时就跟随先父南征北战,负伤不知凡几,杀敌不计其数。吾接掌江东之后,也并未将一兵一卒交于四位执掌,尔等可有怨言?”

    四人相互看了一眼,“属下不曾有任何怨言!”

    孙权点了点头,起身说道:“吾之所以不让四位领兵,是因在吾看来在外领兵看似风光,实际上却辛苦异常,吾实在是不忍心看四位如此奔波劳累。而且,吾还有比在外领兵更重要的事需要四位来做!”

    孙权说完,向后一招手,周仓亲自端上了一个托盘,上面放着四块令牌。

    孙权一摆袖口,伸手拿起一块令牌,“讨逆中郎将,这是黄将军的!”

    “振威中郎将,这是祖茂将军的!”

    “韩当,昭武中郎将!”

    “程普老将军,吾的荡寇中郎将!”

    大汉的军职总得来说能分为三级,校尉、中郎将和将军。

    曾经校尉一职就是大部分军人梦寐一生的职位。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西园八校尉。要知道,这八个校尉可就是当时整个大汉最精锐最为依仗的一支部队。

    而接下来的中郎将,记得皇甫嵩可是讨黄巾的第一首长,而皇甫嵩当时的职位也仅仅是中郎将而已。一个中郎将就能掌控全国的平叛大军,这也足以证明中郎将这一将军衔是多么高了。

    至于将军,董卓横空出世之前,除了大将军何进这个天下武将之首外,好像没听说过什么名号比较响亮的将军啊。

    孙权将中郎将的令牌给了黄盖四人,悄悄的凑了过去,指了指四人手中的令牌,“吾要出兵的时候,是做领军一万的偏将军爽快还是做同时领兵几万的中郎将爽快?”

    这话,以前的时候,孙权就跟他们说过。可今天孙权再次提起之后,黄盖四人还是忍不住齐齐怔了一下,然后祖茂说道:“主公,如今您已经贵为前将军、扬州牧了。自重啊,主公!”

    孙权闻言,白了祖茂一眼,“不解风趣!”

    当然,孙权跟黄盖四人后来说的话,肯定是不会让其他人听到的。如果被那群讨人厌的家伙看到孙权这么轻浮的一面,孙权还不会被他们烦死。

    紧接着待孙权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之后,周仓又从身后亲卫手中接过一张锦布。大声念到。

    “拜周泰为奋威校尉;拜吕蒙为虎威校尉;拜徐盛为建武校尉;拜甘宁为折冲校尉;拜凌统为荡寇校尉;周仓为亲卫校尉!”

    “另,周仓领吾亲卫。周泰、吕蒙、徐盛、甘宁、凌统,留吾身侧听用!”

    周仓说完,手中锦布一收,大步走到下面现在周泰众人身侧。尔后,六人齐齐行礼,“多谢主公!”

    孙权点头,“你六人皆是我江东后起之秀,今拜尔等校尉,还望尔等不要懈怠。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吾等着你们大放异彩!”

    六人再次行礼,“属下谨记主公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