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东吴崛起 » 第九十二章 半路蹦出个刘皇侄

第九十二章 半路蹦出个刘皇侄

    江东士族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二节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而现在该轮到孙权发言了。

    可是,孙权并没有直接回答张纮的问题,而是反问道:“子纲所言不需!子纲,若是汝完成这四本书册当用时几何?”

    张纮想了想,“此书册看似难懂,可若摸清规矩,实则简单也!属下只需一刻钟便可抄写一本。”

    “吾说的可是四本!”

    张纮想了想,说道:“那属下得需要大半个时辰!”

    一本十五分钟,四本一个小时。多么简单的计算,可张纮需要的多出来的那部分时间,是因为手酸了……

    孙权忽然好似得理不饶人的追问道:“那四十本呢?四百本呢?”

    “这……”这下子张纮没谱了!

    可孙权却得意的说道:“吾制作这一本,可能需要半天。可制作两本同样是半天。十本依旧如此。而四十本,也就三个时辰。四百本,两天也!”

    “不可能!”

    “没有不可能,在下亲眼所见!”鲁肃和周瑜几乎同时站了出来。而孙权拍了拍手,立刻有四名士兵抬着一个巨大的东西走了进来。而且后面还跟着一名士兵,他手里捧着一沓名贵的蔡伦纸。

    随即,他们便现学现卖的当场开始演示最简易的印刷术。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十本记录着一卷大学的纸张便摆在了众人的面前。

    孙权站了起来,一边挥袖做吹干墨迹动作,一边说道:“看到了吧!吾只需等墨干了之后,再将其裁剪钉装即可。而子纲,汝抄写十份此卷当用时几何?”

    这一次,张纮却惊讶的感叹道:“主公真乃奇人也!”

    孙权摆了摆手,示意张纮不要拍马屁了。而随后,孙权又拿起了桌案上还没撤下去的食物。

    “学堂,吾是办定了。可重要的不是这个,而是这个!”孙权亮了亮手里的窝窝头。

    “诸位家主嫌弃的东西,可能很多百姓还没得吃。为什么?就因为他们没有田地。而吾给了他们田地之后,用不了多久那些田地又会回到尔等手中。吃糠喝稀都是奢侈!”

    “那吾就在想,如何让这些百姓保的住自己的土地。吾苦思冥想,终于想得一点,那就是让他们拥有权势!”孙权话音刚落,整个大厅轰的一下就变成了菜市场。

    孙权变戏法般的从袖口里掏出了一个站木锤。“哆!哆!哆……”听到这个声音的人逐渐的安静了下来。随后,孙权才继续说道:“而这个权势,吾也不是随便给的!天下百姓何其之多,若都有了权势,那谁来种田?”

    “可吾还给他们找了一条路!”说实话,此时的孙权笑的六畜无害的样子,真欠揍。“那就是进学堂。凭真材实料、凭腹中乾坤去获得功名。有了功名自然也就有了权势。诸位,吾所言可对?而且,你们看,怎么样?”

    孙权的话说完之后,整个大厅了便没了一点动静。不同于之前的炸了锅,这次是寂静,绝对的寂静!而这时,很多人脑海里想的是,‘吴侯在开玩笑吧!’

    如果说之前孙权跟他们强买良田是从他们身上割肉、要他们的命,可这件事一旦实施起来,那是在掘他们的根啊!

    有人站起来了,这次那些真正的世家大族再也坐不住了,之前小打小闹,不过是想多跟我们要点东西,可这次不一样,“吴侯!《淮南子·齐俗训》有言:“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士农工商,乃是基柱也!各司其职,各务其事,紧密相扣方能安平、平稳、发展。若吴侯开放仕途,务农者不思本职,胡思乱想,如此一来江东岂不大乱。而且主公征途刚刚开始,大军征战所用粮草无数。若因主公之法,百姓不务农,大军出征将士们吃什么?”

    “吴侯!李家主所言极是啊!粗布麻衣与锦衣华服即便放在一起,也是一眼能瞧出来的。而且,身居高位之人身穿麻衣会见宾客,于情于理不合古训啊!”

    这个人,其实不是吴郡的人,而是庐江郡的一个大户。他姓王,当初孙权领兵去打李术的时候,他曾经带着人亲自给孙权送去了一批粮食。而且,当时听孙权的话音还非常肯定他。所以,他觉得自己在孙权的面前应该有些话语权。尤其是在这件大事上。

    而他刚刚坐下之后,第三个人又立刻站起来了。“吴侯!古理,长幼尊卑不可逾越。圣贤人所著圣贤书,自然应由身份尊贵之人拜读。卑贱草民,有辱圣贤啊!”

    这个人是目前距离吴郡最远的豫章郡的一个大户。他姓刘,而且当初刘备被天子尊为皇叔的消息传到他耳朵里的时候,他还拿出族谱专门研究了研究,结果他成了刘备的皇孙、天子的皇侄。

    正可谓是林子大了啥鸟都有。也不知道刘备对这个忽然冒出来的皇孙起不起电。可不管刘备对他起不起电,现在的孙权绝对对他起电。

    如果,按照现在的这个社会情况来看。这三个人说的话,其实也没什么错误。

    第一个,种地的老百姓可以通过读书来换取仕途,从而摆脱之前的身份。那也许一代两代人没事,可之后呢?究竟还有多少在老百姓家出生的孩子会打小就扛起锄头下田地。

    虽然事实证明这只不过是杞人忧天。可对于一切还是未知数的现在来说,真的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第二个王姓家主的发言是继承第一个李姓家主的。

    士农工商,就像是一个蚂蚁窝中的各个成员一样,工蚁、兵蚁、雄蚁、蚁后。如果大量的工蚁跑去干兵蚁或雄蚁的差事,那整个蚂蚁窝用不了多久就会完蛋。

    而第三个,解释起来就行有些麻烦了。

    书籍,在这个纸张还跟昂贵并且没有普及的时代。文章的承载物几乎全是依靠竹简。

    现在的一本网络YY小说,动辄上百万字,可仅仅只需要两三斤重的纸张就能承载。可如果写在竹简上呢?恐怕就不是几辆马车的事了。

    所以,现在的书籍是很昂贵的。而其中的昂贵还提现在书籍的传承。现在一台打印机,刷刷刷,几分钟成千上万字就出来了。可在这个时候,完全是靠人工写。

    小学写作业写到半夜哭鼻子的同学有没有?反正我得算一个。

    而且更重要的是,就算是有人立志要将《论语》、《大学》抄写十遍,且免费送给别人,可他根本找不到可以用来抄写的原本。因为,每一本原本都是很珍贵的,尤其是在四百年前被秦始皇一把火烧点大部分之后。

    总结一句,在这个时期,要读书,可不是一般人想做就做的事。这得需要一个庞大的家庭来作为后盾与支持。

    而且最重要的是,有一句话叫做“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个能学文武艺的在现在不可能是寻常百姓,只能是什么名流大家的子弟。而就算是学成文武艺的有普通老百姓家里的孩子,那他也找不到“货与帝王家”的路。

    而现在倒是有一个好处。现在是乱世,乱世之中一些人为了拉拢能人异士,也就不太计较出身问题。只要有本事就行。

    一个水潭,里面全是锦鲤。忽然闯进来了几条泥鳅。对于外来者的入侵,锦鲤们会毫不犹豫的攻击入侵者。也许因为一些外在原因或许因为锦鲤们大度,不会计较。可随着泥鳅越来越多,逐渐威胁到锦鲤的生活的时候,锦鲤们就会不顾一切的挤压泥鳅。

    可最终,锦鲤还是锦鲤,泥鳅还是泥鳅。也许泥鳅的后代逐渐被锦鲤同化,可锦鲤自始至终还是看不起泥鳅。只有等泥鳅死后,或者知道泥鳅身份的锦鲤死光后,由泥鳅变成锦鲤的后代才会逐渐忘记自己之前也是泥鳅的身份。,而且还跟真正的锦鲤一起继续欺负刚跳进来的泥鳅。

    可是,这些说辞,能说的动拥有两千年记忆的孙权么?不可能!而且,那个当今天子的皇侄所说的话,更是直接让孙权暴怒了!

    孙权对他问道:“听说阁下是当今天子的皇侄?”

    “呃……失敬失敬!”吆喝,对方居然还摆起了谱!

    可孙权依旧还是笑眯眯的对他说:“刘皇侄,该失敬的应该是吾吧!”

    “不敢!不敢!”那人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这个时候了居然还敢顺着杆子往上爬。也许对方真的是说“不敢”吧。可这次,孙权就不可能放过他了。不过,孙权的态度还算是温和的。

    孙权问:“敢问这位刘皇侄,祖上何人?”

    “在下祖上乃是光武帝之……”孙权摆了摆手,打断了对方的长篇大论。毕竟这个东西要一一说清的话,那可就来了长了。

    “大汉皇室之祖皆为高祖。可高祖之祖呢?”

    “这……”孙权问完,对方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而孙权依旧笑眯眯的替对方说道:“据吾所知,高祖之父,也是一位诚诚恳恳、老实忠厚的百姓。若不是爆秦。高祖岂会斩白蛇起义?”

    忽然,孙权话锋一转,又问道:“吾再问你,若当年鸿门宴高祖被霸王一剑斩杀,那何来你刘皇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