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赤焰长歌:上 » 第三章 梅岭之火寒毒(一)

第三章 梅岭之火寒毒(一)

    第十八回狭路相逢

    话说林燮和廉慧一行五人离开了琅琊阁,下了山,在山南马北驿站挑选了马匹,由林燮带路,一路向西北行进。

    蔺正良说道:“去滑国需要通关文书,我们应该先去李马县衙办理通关文书,才能过境进入滑国。”

    林燮说道:“正良大哥想得周到,咱们去李马县衙。”

    五人策马扬鞭,不出一个时辰来到李马县衙。他们找到了县丞,提出通关文书申请。县丞让他们每个人报了姓名和户籍,林燮是金陵户籍,县丞说不敢给京籍人士办理通关文书,怕办错了丢乌纱帽,让林燮回金陵办理。蔺正良请求县丞大人通融一下,琅琊阁对李马县百姓多有帮助,算是县衙帮琅琊阁的忙。

    县丞解释说,按照朝廷的规章制度,李马县衙无权为异地户籍出具通关文书。出国通关文书涉及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要上报州府备案,礼部也可能调阅。他提议让林燮改个名字,报豫州李马县户籍,户籍材料可以随时补充,不怕上面来人核查。林燮想了想,同意了县丞的建议,报了个假名,取母姓梅,叫梅石楠。林燮在太学院求学期间,曾经与同学合伙远游,用过这个假名字。

    一切手续办妥,五人打马奔向永州。

    五日后,他们到了永州,先来到州府衙门,在通关文书上加盖了永州官印。他们在永州稍作休整,林燮带着廉慧到父亲的墓地祭拜,重游了小时候居住的地方。路过麒麟军的大营时,林燮驻足观望,军营里旌旗猎猎,让他心生向往。

    这几天滑城的东宫来了贵客,太子设宴,招待大俞王子任奇列。滑国的太子妃是大俞的千惠公主,弟弟来了,当然要热情款待。

    滑国太子秦邕衣着华丽,油光满面,频频举杯与内弟任奇列畅饮。任奇列一身白色绸缎,一手执杯,一手持扇,潇洒自如的样子活脱脱一个纨绔子弟。扇子乃潇洒之物,是他的标配,可是初夏时节滑城仍然凉爽,根本用不着扇子。

    任奇列身边坐着一个壮汉,默默地啃着羊腿,对太子夫妇和任奇列不理不睬。

    秦邕心里不爽,举起酒杯对壮汉说道:

    “玄将军,你可是稀客,怎么不喝酒?来,喝一杯。”

    玄臣对秦邕拱拱手说道:“请殿下原谅,公主有令,我今晚不能饮酒,明天一早还要赶路。”

    秦邕惊讶地说道:“玄将军刚到滑城就要离开吗?”

    玄臣说道:“末将有重要任务在身,来滑城只是为了护送小王子到此。”

    任奇列扭头看着玄臣说道:

    “玄将军,你的嘴可真严呀,一路上你都不曾提到你还有别的任务。我一直以为是父皇爱护我,所以才派大俞的第一高手一路护送我,看来是我自作多情了。”

    玄臣谦虚地说道:“护送小王子到滑城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任奇列问道:“你明天要去哪里?”

    玄臣把目光投向千惠公主,公主对任奇列说道:

    “二叔已经到了金陵,写信让玄将军过去帮忙”

    任奇列不解地问道:“二叔去金陵干什么?我还以为他在滑城呢。二叔不在这里,我留在滑城还有什么意思?我也要去金陵。”

    公主严肃地说道:“小弟,你这任性的脾气要改改,二叔在金陵有大事要做,你不能去捣乱。你能来滑城游玩,父皇已经是格外开恩了。”

    任奇列听到姐姐批评,大为不满,说道:

    “凭什么说我捣乱?我什么时候捣过乱?我从来没去过金陵,去看看又怎么了?”

    公主说道:“你想去金陵看看,以后总会有机会,但是现在不方便。大梁是我们的敌国,危险得很。”

    任奇列说道:“那二叔为什么能去?他不会有危险吗?”

    公主说道:“他当然也有危险,不过他已经化了名,在大梁没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任奇列说道:“那容易,我也化名好了。我好不容易说服父皇让我出来,我要去金陵逛逛,不然此生遗憾。二叔在金陵,我就更应该去了。”

    公主眉头紧皱,说道:“不行,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任奇列端起酒杯,喝了一口酒,满不在乎地说道:

    “可惜父皇没给你管我的权力。你要是不帮我,我就去找表哥,他常去金陵,我可以跟随他的商队去金陵。”

    公主说道:“二叔和表哥都在金陵,谁也帮不了你。”

    任奇列瞪大眼睛,生气地说道:“表哥也去了金陵吗?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他们都去了金陵,我还留在滑城干什么?陪着你们俩大眼瞪小眼吗?不行,我一定要去金陵。”

    公主也生气了,说道:“金陵路途遥远,如果没人保护你,陷在了大梁,可没人能救你。”

    任奇列拍了一下玄臣的肩膀说道:“我就随玄将军一同去好了,有他保护,万无一失”

    公主说道:“玄将军明天一早就出发,你没有通关文书,进不了大梁。”

    任奇列看了一眼玄臣,明白了,玄臣的假身份和通关文书早就办好了,于是说道:

    “我也要办一个滑国的假身份和通关文书,金陵我是一定要去的,你们也一定要帮忙。姐姐,你知道我的脾气,你要是不帮我把事情办妥,我若去金陵出了事,父皇最终还是要拿你是问。”

    千惠公主被气得直摇头,她知道自己这个弟弟是个不安分的人,固执任性,胆大包天。最后无奈地说道:

    “你能保证到了金陵听二叔的话吗?”

    任奇列说道:“那当然,这你就放心吧,我也不想让自己出事,你说是不?”

    千惠公主想了想说道:“那好吧,我拗不过你。玄将军先不忙出发,稍等两天,宝通商社有马队去金陵送货,你们俩随马队去金陵,更安全些。”

    任奇列高兴地一拍手说道:“这才是我的好姐姐。告诉我你想要什么,我去金陵给你置办,听说金陵比滑城大了好几倍,是个花花世界,什么都有。”

    林燮五人在短暂的休息后离开永州,直奔滑国。永州与滑国隔着一条河,叫白水河,河上一座木桥连接两国。他们向守桥的大梁守卫出示了加盖有永州官印的通关文书,过了桥。

    桥北岸不远处是一个简易的滑国关隘,对方守军检查了五个人的通关文书,登记了姓名和户籍,在通关文书上加盖了关隘通行印章,放五人过关。

    一路向北,是一座大山。蔺正良告诉大家,这座山叫金山,因为从南向北望去,大山在阳光的照射下,整体金灿灿的。滑国人则称之为阴山,因为高山在滑国境内留下巨大的阴影。一路走过去,山峦起伏,森林茂密,云雾缭绕,淫雨霏霏。

    蔺正来感慨地说道:“真是不出山不知道天地之大,真是山外有山呀。这滑国山里的景色不比咱们的琅琊阁差。”

    蔺正良在前面带路,他曾经来过滑国两次。第一次是少年时期,阁主允许他下山历练;第二次则是为了滑城的恩济堂而下山,陪同师叔蔺冉到滑城处理一个医案。那个医案涉及滑国的皇室,当时蔺冉还不是恩济堂的首座,但是医术高明,盛气凌人,不料他在滑国却被一个疯郎中打败。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蔺冉再也没有离开过琅琊阁,他苦心钻研,终于成为恩济堂首座。时至今日,蔺冉还十分惦念那个打败他的疯郎中。

    天色渐渐暗淡,山谷中道路崎岖。廉允骑在马上,看着周围参天的大树和羊肠小道,好奇地说道:

    “这是滑国的官道吗?我看不如咱琅琊阁山里的路好走。”

    林燮说道:

    “在深山里修路非常困难,滑国被群山包围,山里只有这样弯弯曲曲的小路。这样的小路不适合大队人马通行,对滑国也是一种保护,这也是为什么滑国这样的小国能够在我大梁和大俞的夹缝中平安立国的原因之一。”

    蔺正来说道:“不是说滑国的都城很漂亮吗?不会像咱琅琊阁一样,也建在大山深处吧。”

    蔺正良说道:

    “穿过前面那片山,道路就平坦了。滑国就像是一只饭碗,四周是高山,中间是平川。滑城建在平原上,挺漂亮的。我没去过金陵,不知是否能与咱大梁的都城相比,但是比豫州要好,比永州就更好了。”

    二公子说道:“还要穿过前面那片山呀!看来我们要走夜路了。”

    蔺正良笑着说道:“放心吧正来,我不会让大家太辛苦。再走几里山路,前面有一个猎户人家可以落脚。这家猎户是咱琅琊阁的朋友,我们在那里借宿一晚,让大家尝尝滑国的野味。”

    廉允插嘴说道:“那太好了,早点儿休息吧,骑了一天的马,屁股都痛了。”

    大家有说有笑地向前走着,突然林燮冲大家轻轻喊了一声,\u0093停\u0094。大家勒住缰绳,林燮向大家摆了摆手,示意大家不要说话。

    远处隐隐传来铃铛声,有马队从远处走来,听声音人数不少。在深山老林里与大股人马相遇可不是什么好事,不得不防。林燮示意大家下马,牵着马走进树林里躲藏,避开这股人马。

    不一会儿,一只载满货物的商队出现在小路上。商队有镖局押运,一名壮汉骑马走在前面,抗着一面青色的旗帜,上面书写着福远镖局四个大字。

    商队走到距离林燮等人的藏身处百步开外的地方,突然停了下来。一个镖头模样的人骑马走到队伍的最前面,向密林里瞭望。刚才林燮等人走进密林时惊飞了鸟雀,让镖头感到不安,因此驻足观望。

    商队里一个身穿华丽衣衫的少年骑着一匹白马,走到镖头身边,不解地问道:

    “怎么停了?这么走走停停的,看来我们今天真的要在这深山里过夜了。”

    镖头说道:“请小王爷见谅,刚才我看到密林里有山雀飞出,可能是被惊扰了,附近可能有人。最好先观察一下,不能冒进。”

    少年撇了撇嘴,伸手正了正自己的头巾,不屑地说道:

    “官道上有行人不是很正常吗?我们这么多人,你怕什么?赶紧赶路吧,最好早点儿赶到下个驿站。我想睡炕,不想在山林里睡吊床,蚊虫太多了。”

    镖头说道:“官道上有行人是正常的,但是不应该躲藏。我们最好不要遇到劫道的蟊贼。”

    打旗的镖师说道:“有小王爷坐镇,即便真有蟊贼,也得乖乖给咱让路,不然就顺便把他们收拾了,为民除害。”

    小王爷身后跟着一个虬髯壮汉,虎背熊腰,一身的短打扮,四十岁左右年纪,身上背着一张弓,鞍桥上挂着一口鬼头大刀。只见他勒住马,缓步走到少年身边,对镖头说道:

    “史镖头,临行前公主再三叮嘱,大梁是敌国,此次前去金陵,千万要注意称呼。从现在起,不允许再称呼小王爷,大家都称呼公孙少爷,听明白了吗?”

    史镖头转头向虬髯大汉拱手说道:“玄将军吩咐的是,在下一定遵命。”这个虬髯大汉就是大俞的一品将军玄臣,小王爷就是任奇列。

    任奇列不以为然地说道:“咱们不是还没进入大梁吗?干嘛大惊小怪的?”

    玄臣说道:

    “公孙少爷见谅,前面马上就要到永州了,我怕随行人员称呼惯了,一时改不了口,带来危险。此次公主让我送你去金陵,不敢出任何差错。”

    任奇列轻描淡写地说道:

    “玄将军太客气了,我可承受不起。二叔让将军去金陵是为了对付大梁的武陵王,可不是为了我。我知道你们的目的,武陵王一死,大梁的麒麟军就会被我们掌控,我那不幸的表哥就可以如愿以偿地为他的父母报仇了,我说得对不对?你送我只是顺路,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是我沾了你的光。”说完,嬉皮笑脸地做了个鬼脸。

    玄臣没接任奇列的话茬,目视着前方的密林,忽然大声喊道:“出来吧,不要再隐藏了,是良民就现身,是蟊贼就赶快滚蛋。别想打坏主意,小心误了狗命!”

    林燮几个人藏在树林里,听到外面的大声呼喊,面面相觑。蔺正良向大家摆了摆手,让大家不要出声,自己缓慢走出树丛,来到官道上,冲着对方大声回应道:

    “请诸位见谅,我是刚刚从大梁来的客商。深山老林,胆小怕事,听到贵方马队的铃声,不敢照面,所以在路边躲避。请大人们先行通过。”说完,闪身站在路边,等着对方通过。

    史镖头听了林正良的答话,看了看任奇列和玄臣,说道:“只是过路的客商,没事儿,可以走了。”

    商队继续前行,蔺正良抬眼打量骑在马上小王爷,只见他身材消瘦,面色粉嫩,容貌清秀,丝毫没有北方民族的彪悍气质。就在小王爷与蔺正良擦身而过的一刹那,一柄飞锥射向蔺正良的胸口,蔺正良大惊失色,急忙闪身,飞锥已射入左臂,他大叫一声,转身跑入树丛。

    任奇列大声喊道:“抓住他,别让他跑了,他是梁人,刚才偷听了我们说话。”

    史镖头纵身跃下马背,朝蔺正良追去,玄臣也下了马,跟在史镖头的后面。其余的镖师,有的追进树林,有的赶紧把马队围拢在一起。

    林燮听到蔺正良的叫声,知道不妙,蔺正良肯定吃亏了。他赶忙让廉慧带着蔺正来向树林深处走,自己和廉允去接应蔺正良。

    廉允冲在前面,蔺正良捂着左臂跑过来,廉允让过蔺正良,拦住了史镖头。史镖头看到树林里还有其他人,略显吃惊,伸手向廉允抓来。廉允侧身闪过,右拳狠狠地击在对方的胸口上。廉允年纪不大,但力气不小,史镖头被这迎面一拳打得倒退几步,胸口气血翻涌,疼痛难忍,转身退下。

    廉允见敌方退下,转身撤退,可是为时已晚。又有一只手向他抓来,廉允想躲闪,但是没能躲开,被对手抓住了衣襟。廉允不管三七二十一,挥拳向对手的下颌打去。对手“咦”了一声,对廉允的迅速反击表示惊讶。他松开手,伸出双臂缠住廉允的拳头,一个转身将廉允撂倒在地,算是抓了俘虏。此人便是玄臣。

    玄臣在撂倒廉允一瞬间,察觉背后有人偷袭,一股凉风扫向他的后脑。玄臣没太在意,梁人武功太弱,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于是他看也不看,挥起右臂向后格挡。只听见“当啷”一声大响,自己的铜护腕与挥来的铁棍相撞,玄臣感到整个臂膀一阵疼痛,顿时失去了力气。他松开廉允,迅速向旁边一闪,廉允就地一滚,逃离了玄臣的掌握,向猴子一样飞速爬上了身边的一棵大树。

    挥舞铁棍击退玄臣的是林燮,刚才的一击也让他感到玄臣的功力了得。寻常人受此一击恐怕会立时断腕,而玄臣只是被击退。林燮看到廉允脱险,不敢恋战,转身钻进密林。

    廉慧扶着受伤的蔺正良跑向密林深处,蔺正来牵着马匹跟在后面。林燮赶了上来,发现不见了廉允。原来廉允上了大树后,便被玄臣和几个镖师在树下围住。廉允身上也带着飞镖类的暗器,有个镖师想上树抓他,被他飞镖打伤,从树上摔下来。

    林燮让廉慧保护蔺正良继续前行,自己返身去救廉允。

    任奇列也来到树下,吩咐众镖师去捡些枯枝落叶堆在树下,准备点火,迫使廉允从树上下来。

    林燮在远处观望,焦急万分。他心生一计,跑出树林,奔向官道上的马队,将一个镖师打倒,然后将几个货物垛子掀翻在地。

    树林里的镖师们呼喊着跑出树林,来救马队。林燮只掀翻货物,没有杀马,他知道,如果杀了马,对方就会拼死一战了,对解救廉允非常不利。最好是让这帮人知难而退,全力保护马匹和货物,这样廉允就能有机会逃脱。

    玄臣活动了一下自己的臂膀,一阵酸麻,呼吸有些不畅。刚才他大意了,受了内伤,他没想到对手的功力如此之强,原想用自己的铜护腕将对手的兵刃磕飞,结果却让自己受了伤。林燮为了救廉允,出手就使出了全力,两股力量相撞,林燮的发力正面顺畅,玄臣的发力反向别扭,因此玄臣吃了大亏。

    玄臣看着众镖师冲向林燮,不但奈何不了林燮,反而又被打倒了两个,于是不敢怠慢,跑到马前,抽出鬼头大刀,加入了战团。

    林燮见那个虬髯大汉挥舞着大刀向自己攻来,知道此人武功高强,不敢硬拼,索性在马队里窜来窜去,把商队搅得一团糟,顾头顾不了尾。廉允骑在大树的树枝上,看到下面的人都去围攻林燮,便从树上跳下来,躲到远处,观望林燮与对方交手。

    玄臣感到自己的臂膀越来越沉重,盘算着如何了结这场纷争。他不愿节外生枝,首要任务是送小王爷平安到达金陵,别的都算不了什么,于是先收了手,护住任奇列,看着众镖师与林燮缠斗。

    林燮见玄臣收手站在一旁观看,松了一口气。他挥舞短棍击飞了一个镖师手中的长剑,回头看见廉允已经脱险,于是离开官道,钻进密林。

    官道上一片狼藉,货物散落一地。众镖师眼看着林燮消失在树丛里,都气愤得高声叫骂,只恨自己功夫不行,阻拦不住。

    史镖头召集众人把货物扶上马背,给伤者验了伤,都无大碍。他们到树林里又搜寻了一番,一无所获,于是继续前行。

    任奇列一脸失望,对玄臣说道:“真晦气,出师不利,连几个梁人都对付不了,还耽误了这么长时间。玄将军,我看你和那个梁人交手游刃有余,可是却轻易放他走掉,这是为什么?”

    玄臣不想让旁人知道自己已然受了内伤,勉强微笑答道:“公孙少爷,那些梁人与我们所图之事无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过我还是要称赞你,你那支飞锥出手隐秘而果断,已经伤了他们一个人,我们算是赢了。”

    任奇列还是满脸的不高兴。

    玄臣策马赶上史镖头,低声说道:

    “这伙梁人一定是从永州方向过来的,等到了白水河关隘,你查一下这些人的通关登记,看看他们都是哪里的人。”史镖头点头答应。

    玄臣心里疑惑,那个使铁棍的人功力几乎与自己相当,不可能是寻常梁人。这样的武功高手来滑国是为了经商吗?如果这个人是大梁朝廷派来的,小王爷所说的话就等于泄露了天大的机密,实在不可不防。

    商队渐行渐远,林燮招呼大家走出密林。他检查了一下蔺正良的伤势,的确伤得很重,飞锥贯穿了上臂,不敢贸然拔出。廉慧在伤口上敷了些伤药,必须尽快赶到蔺正良所说的猎户那里,想办法把飞锥拔出来。

    五人上马赶路,蔺正良勉强趴在马背上。就在这时,天空中出现了一只猎隼,不断盘旋尖叫。随后,官道上跑来了几条敖犬,在五个人面前狂吠。

    不一会儿,一个猎人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出现在众人面前,身后还跟着一个青衣少女和一个小男孩。少女骑着一匹枣红马,小男孩骑着一条硕大的敖犬。

    猎人下马,不客气地走到蔺正良面前,说道:“果然是正良兄弟,你怎么受伤了?”

    林正良伏在马背上,虚弱地说道:“冯大哥,你好呀,你怎么会在这里?”

    冯大哥说道:“我接到了城里恩济堂传来的消息,说正良兄弟要来,让我接应,算起来就在这几日。刚才我家的猎鹰报信,山里有人打架,所以前来查看。”他冲着林燮和其他人说道:“你们都是琅琊阁的朋友吧,跟我来,前面就是我家了,咱们赶紧给正良兄弟治伤。”

    冯大哥飞身上马,带着孩子和众人走上一条通向山坳的小路。青衣少女向天空中打了一个呼哨儿,猎隼旋即从空中俯冲而下,落在少女的肩膀上。蔺正来睁大了眼睛,用不可思议和钦佩的目光盯着青衣少女,满眼的羡慕。琅琊阁也在深山里,他早就练成了用弓箭和弹弓打鸟儿的本领,可是从来没训过鹰。

    穿过密林,众人在夕阳的余晖中来到山谷里的一片开阔地。地上长满了花草,花草丛中有条石板小路通向几间茅舍,这是猎户冯大哥的家。

    冯大哥名叫冯继有,瘦高的身材,一张方脸棱角分明,眼眶深邃,一脸的络腮胡子,持缰的双手青筋暴起,一看就是攀岩跃涧的好手。冯继有年轻时打猎被蛇咬伤,是恩济堂救了他一命,从此与恩济堂结下生死之交,对琅琊阁崇拜之致。

    女儿叫冯燕玲,年方十五,生得聪明俊秀,鹅蛋脸,一双凤眼玲珑剔透,懂百鸟之音,使得一手好鞭。儿子叫冯玉虎,只有十岁,虎头虎脑,爱好养犬,已经能和父亲上山打猎了。

    一行人进了院落,冯大哥首先把蔺正良扶进里间屋,让他躺下,在众人的注视下,从伤臂中拔出飞锥。蔺正良的伤臂顿时血流如注,廉慧赶紧上前帮助止血。包扎完毕,蔺正良恢复了一点儿精神,将林燮、蔺正来、廉慧姐弟一一介绍给冯继有,但是没有透露林燮的真实姓名。

    由于蔺正良受伤,一行人在冯继有家里耽搁了几日。廉慧负责照顾蔺正良,也帮着冯大嫂做饭挑水。林燮和廉允跟随冯继有上山打猎,蔺正来则天天缠着冯燕玲,让她教授如何识别鸟的叫声。也许是在深山长大的缘故,蔺正来和鸟儿打交道充满了灵性,和冯燕玲的猎隼也成为了好朋友,后来竟然也能够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林燮向冯继有说了自己的计划,他想先到滑城找大梁住滑国的使节,汇报路上听到的消息,然后再向北进入梅岭地区,采集火油和硝石,雇佣马队运送回大梁。

    冯继有当场表示愿意相助,他对梅岭一带非常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