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武侠世界内的灵气复苏 » 第四百三十五章红巾军

第四百三十五章红巾军

    三月,谷雨。

    宁阳县迎来一场春雨,打湿了芭蕉,吹皱了池水,湿润了土壤。

    城外被开辟出一块块的农田,经历了冬季缺粮的百姓,赶着时间播种。

    县城的守军,也在附近集结,防止劫匪铤而走险。

    哒哒!

    大道尽头,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惊起树林中的飞鸟。

    声音由远而近,引起田中地上众人的注意。

    远处集结的军卒目光朝声音的方向看去,就见一道身穿半身皮甲的士兵,骑马匆匆而来。

    “出事了!”

    这支军队的校尉,眉头顿时一皱。

    他已经认出那是统领大人,安在周围的岗哨。

    “众人听令,返回城楼!”

    军队忽然离开,也引起城外许多人的注意力。

    有人脸色顿变,似乎猜到外面可能出事,招呼同伴亲人回城。

    这个时候,从城外返回的岗哨已经来到了城楼,找到了袁桂。

    “你说在城外发现一支陌生人马,人数有多少?距离县城还有多远?”

    袁桂坐在太师椅上,神情严肃,但并不慌张。

    他让人端来温水,让对方喝下,情绪稳定之后才问道。

    “多方出现在森林里,人数不好估算,属下预计不会低于一百。”

    岗哨喝完水,被统领镇定的情绪感染,不再那么紧张,“属下发现对方时,是在城外十里,现在应该只有五里了。”

    袁桂点点头,让对方下去休息。

    岗哨给出的情报不多,但很重要。

    城外出现一支陌生人马,对于县城而言是一件值得警惕的事。

    “来人!”

    “在!”

    “派人去请黄家公子,和锦衣卫两位百户大人来城楼一趟!”

    “是!”

    袁桂吩咐完,立刻来到城楼敲响铜锣。

    城外还剩下的百姓,立刻放下手上事情,连忙赶回城内。

    在百姓返回的途中,袁桂派出的剩余岗哨也相继返回。

    没有意外,这些岗哨也带回了陌生人马的消息。

    袁桂通过几人的讲述,终于是大致清楚了陌生人马的实力。

    这个时候,门外出现几道熟悉的身影。

    “袁统领,听说城外出现陌生势力了!现在情况如何?”

    罗河进入房内,见到袁桂的第一句话便是询问城外情况。

    “罗百户、董百户,黄公子你们来了,先请坐。”

    袁桂起身朝三人拱手,然后请罗河上座,董成坐在左首位,自己和黄轩坐在客位。

    对于这个安排,双方谁都没有反对。

    一个势力,必须要有一个主事者。

    人人都平等,事事都商议,是干不成事的。

    罗河实力是在座之人中最强,又是大夏锦衣卫。

    在董成不争的情况下,其坐主位无人不满。

    众人各自落座之后,袁桂便将自己得到的情报仔细说了一遍。

    “城外人马,保守估计是在三百人到五百人左右,几乎人人带甲,兵器刀剑枪弓都有,虽然杂乱但却都是制式军器。”

    “他们身上衣服样式不一,但在头上都绑着一条红巾。某猜测,对方可能是豫章县的红巾军!”

    红巾军是去年在扬州南部兴起的一支义军,据说义军背后站着一位以上的神灵。

    红巾军士兵只要在战斗前大声念诵咒语,就能变得刀枪不入。

    其势力发展迅速,一度席卷大半个扬州。

    甚至其义军首领扬言,要北上长江,收复金陵扬州。

    但在对方喊出这番话的下一个月,红巾军势力突然衰落,大军分崩离析。

    豫章郡也只剩下豫章县那一支红巾军。

    去年冬天大雪封山,宁阳县与红巾军都龟缩在城内。

    一直到今天以前,双方就鲜有交流。

    “红巾军已经没落,在豫章郡也只是占据三县之地。”

    黄轩如今已经接手家族权力,最近满面红光,意气风发,闻言自信道。

    “红巾军的神打虽然厉害,但现在早不如前,也就对付一些普通人还行。”

    “我宁阳县守军和黄家护卫,一半人都已经转修武道,人数数百!之前就不怕对方,如今又有两位百户大人在,实力更上一层。”

    “若是对方抱着善意来,那咱们自然少说。可对方要是抱着恶意而来,咱们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哈哈!”

    在场众人闻言,皆是哈哈一笑。

    “黄公子说的不错,红巾军强大已是昨日黄花。”

    袁桂脸上笑道:“而咱们实力也已蜕变,对方敢犯县城,定要他们付出惨痛代价!”

    董成在一旁听着,觉得两人的太过乐观,给他们降降温。

    “袁统领和黄公子所言不错,我军实力早已今非昔比。但红巾军是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赶来或许还隐藏着什么未知手段也不一定。”

    “咱们可以在战略上藐视对手,但在战术要重视对手。”

    袁桂闻言神情一惊,心中咀嚼着对方最后一句话,眼神越来越亮。

    “董百户此言实在精妙无比,一语就将策略格局和作战技术的要点完美展现!”

    董成老脸一红,连忙摆手道:“袁统领不知其中缘由,但这句话还是不要对外传。”

    “我哪有那个本事,能说出这样的话。这是我大夏皇帝陛下当年的一句名言,一直在军中内部流传。”

    “知道的人虽然不多,但也绝对不少。你要是说是我说的,传出去了,可是会让人嗤笑我的。”

    袁桂脸上笑容一僵,自己这是夸人夸错对象了!

    “哈哈!”主位上罗河看到同僚脸蛋绯红的模样,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

    他见袁桂脸上神情尴尬,出声安抚道:“袁统领不必对此感到介怀,这番话在我大夏内部虽然流传甚广,但也不是没有发生类似的事。”

    “反倒是你能一眼体悟出其中道理,证明其你有经验也有悟性。我当初的确是没有看错人!”

    袁桂听完,脸上尴尬的神情这才缓和一些,朝对方感激的笑笑。

    “刚才诸位的发言,都有道理,我就不再献丑了。”

    罗河说起正事,脸上神情一肃,“接下来,如果发生战斗我与老董不会插手,全权由袁统领指挥。”

    锦衣卫虽然说是天子亲军,内部也不乏从军队中来的人。

    罗河和董成耳濡目染之下,多少也懂些军事。

    战场之上,军队最为忌讳的就是有两个声音指挥。

    袁桂对于手下军队最为熟悉,反之亦然。

    那么由对方统兵指挥,就是最好的选择。

    他主动表态,也是给对方吃下一颗定心丸。

    袁桂闻言,心中顿时松了口气,他之前还真怕两人插手指挥。

    “多谢两位百户大人的信任,某定当竭力不负两位期望!”

    黄轩坐在一旁,见此情况,也笑着表示愿意听从袁桂的调遣。

    这让后者心中底气大增,更加有自信应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战斗。

    当众人商议时,城外的百姓都已经全部回到城中。

    原本还聚集在城门口的难民和劫匪,也纷纷消失,不知躲到了哪里。

    宁阳县外的大道上,一支人马出现。

    他们手持刀兵,头戴一根红巾,浩浩荡荡的朝县城而来。

    “列阵!”

    在距离城墙还有四五百米时,红巾军停下。

    为首的一个中年大汉一声令下,身后军队开始开始列阵。

    不过口号喊的很响,但红巾军的队列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队列稀稀拉拉,人歪歪扭扭,若不是他们身上穿着珍稀的铠甲,手里拿的也是大虞制式兵器。

    不然说是一群难民组成的劫匪,都有人信。

    军队罗列好,刚才下令的大汉派人前往城楼下喊话。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扫清鬼魅,复我中华!”

    “城内的人听着,我们红巾军,赶快把门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