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大事件签到系统 » 第一百八十章兖州烽烟

第一百八十章兖州烽烟

    不过这种制度对百姓的剥削还是比较严重,所以林凡并没采用。

    他直接用了一亩地收取四升粮、绢两匹、棉花两斤的税收方案。

    这可要比不但限制百姓人身自由,还要被剥削耕种所得的一半粮食的税收方案,要人性化的多了。

    不过这位韩浩确实也不是一般的人物。

    他能将秦朝时就开始的屯田戍边行为和西汉时的整合在一起,提出较为完善的屯田制度,就说明也是一位擅长政务的贤才。

    所以林凡马上起了爱才之心。

    他走近牢房,盯着韩浩看了片刻,对方也目不转睛的盯着林凡,丝毫没有畏惧之色。

    林凡笑道:“韩将军宁死不降,何不给他个痛快?”

    满宠微微一愣,但还是马上回应,“喏!”

    林凡满意的点点头,转身就走,满宠略带审视的看了看韩浩,也一言不发的走开了。

    韩浩有点懵逼的看着二人的背影。

    他是个聪明人,之所以只言不语,就是怕满宠从他身上得到要知道的东西后,自己就没了价值,然后遭到清理,所以才闭口不言。

    可却没想到林凡上来什么都不说,就要把自己砍了。

    这还了得?

    韩浩脱口而出,“将军为何不问来由就要斩杀良将?”

    “切!”隔壁的吕玲绮发出一声不屑的嗤笑。

    韩浩目光炯炯的盯着林凡,根本不去管她的嘲笑。

    实际上林凡也有点想笑。

    他知道韩浩后来投了曹操,这就说明和袁术之间并未达到那种愿意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步,而且这位韩浩明显是位聪明人。

    “仗义每多屠狗辈”这句话不是说说就算的。

    许褚和典韦这种忠勇之将,只要主公对他们好就可以,至于理念或是能力强弱,并不占主导的地位,在主公遇到危险的时候,他们一定会义无反顾。

    可要是让张良、诸葛亮这种人去为和自己理念不同的主公献身,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在这些聪明人眼中,这一定是蠢得不能再蠢的事。

    林凡换上一副严肃的神情,转过身问道:“元嗣可愿弃暗投明?”

    “那要看太守大人能否让在下物尽其用。”韩浩还不至于没有底线,看到林凡改口,马上开始讲起条件。

    “不知阁下是否愿意管理屯田事宜?”林凡试探着说道。

    尽管几年后韩浩提出的“屯田制”比起现在的税收政策有些苛刻,但通过这件事林凡便判断他极为擅长政务,尤其是有关农业治理方面。

    而且屯田制本身的积极意义是恢复黄巾之乱后的农业生产,至于税收多少并不是重点。

    韩浩瞳孔微缩,露出一丝兴奋之色,“太守如何得知在下略懂屯田?”

    他的祖辈是西汉名将赵充国的部下。

    在汉宣帝的时候,赵充国为了平定羌人叛乱,让士兵在边塞进行屯田。

    这种做法效的平息了和匈奴勾结在一起的羌人叛乱,既节省了大量的军费开支,而且还保卫了国家的安全。

    在那之后,赵充国总结了著名的“留四便宜十二事”,即屯田的十二项好处,被韩家的祖辈编纂成书,他自己也留了一本传于后人。

    正是受了此书的影响,韩浩对屯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过因为他此时年纪尚青,也没机会实践,“屯田制”这件事还在构思之中。

    听到林凡竟然要给自己实践的机会,自然大喜过望。

    林凡微微一笑,也不多做解释,“既然你愿意,那从今日起就开始就交由你操办屯田的事,正好快要秋收,之前负责此事的人缺乏经验,只会一味的开垦荒地,根本没有保护方案,要是有敌袭一定会造成很大的损失,等忙过这段时间,屯田的事确实要好好规整规整。”

    韩浩单膝跪地,一脸肃然的说道:“元嗣谢过主公!”

    “快快请起。”林凡连忙道:“伯宁,快把他放出来吧。”

    满宠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发生的事。

    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这么久都没撬开嘴的家伙,林凡三言两语竟然就让其归附了。

    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放人啊,发什么呆?”林凡瞪了他一眼。

    满宠这才打开牢房把韩浩放了出来。

    吕玲绮这时站起身来,“把我也放了!”

    林凡笑道:“我看你住的挺舒服的,要不再多住几天,等你爹来接你回去。”

    吕玲绮嘟起嘴,“我自己有腿,不用他来接。”

    实际上事情已经说清,林凡也没有关她的想法,便示意让满宠打开牢门把她放了出来。

    吕玲绮离家已久,倒也没再逗留,向林凡借了匹马便离开了阳城,向长安走去。

    ··········

    东郡,濮阳太守府。

    曹操和一众谋士坐于厅内,不久前他接到了兖州刺史刘岱战死的情报。

    戏志才缩在椅子里,他个子又瘦又小,要是靠在椅背上双脚就会离地,可要是踩在地面上又没法仰靠,总之整个人看起来就挺纠结的。

    他是荀彧举荐的谋士。

    按荀彧的说法,自己擅长的是随势而动、随势而发、无迹可寻的阳谋,而戏志才擅长的就是有迹可循的阴谋鬼断。

    有人说正是因为阳谋因势利导、不着痕迹,所以比起阴谋来说更加的可怕,但荀彧却认为,二者并非孰优孰劣,谋略的作用就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至于明来暗去这种事只是过程和方法而已。

    所以他觉得曹操身边也需要有一些戏志才这种谋士。

    戏志才对面,正襟危坐,下巴上留着山羊胡的叫陈宫,也是最近才加入曹操集团的谋士。

    他和孔融等名士交情匪浅,年纪不大的时候便已经声名在外。

    荀彧朗声说道:“在下认为这未必是什么坏事,我们正好借着黄巾军打了胜仗,骄傲轻敌的时候发动攻击,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文若说的没错,这场仗肯定要打,但在打之前,我们应该先正名,济北相鲍信本身就是主公举荐,肯定站在我们一边,另外还应该派人前往昌邑劝说兖州别架和治中,拥立主公为兖州牧,如此才名正言顺,也让徐州的陶谦没了趁火打劫的口实。”

    平日里沉默寡言的戏志才一口气说完,感觉有些呼吸不畅,咳嗽了片刻呼吸才渐渐正常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