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秋菊的梦 » 高汤生料粉

高汤生料粉

    “高汤?”,马馆长疑问的说着,然后喝了一口汤,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是猪骨汤,使用带有骨髓的猪筒骨,经过长久的熬制,炖出来的浓汤,加入生姜去腥,配合少许精料。”

    “一锅完美的高汤,就这样熬制出来了,在高汤打底的情况下,加入新鲜的猪杂,再放入粉条。”

    “按照标准的时间进行炖煮,最后放上几片生菜作为点缀,两分熟的生菜,夹进嘴里清脆而新鲜。

    享受完青菜的鲜脆之后,喝上一口热腾腾的高汤,后面就是美味的猪杂,一碗美味的粉,简直是完美搭配。”

    高汤猪杂,这在当时那个年代是奢侈的食材,不过对于经济繁荣的北水市,绝大部分人还是吃得起的。

    “正是如此”,尚兄抱拳回答,神色之中带着自豪。

    对马馆长敬重的说道:“想不到马馆长对美食能够有如此研究,实在是令在下佩服。”

    “哪里哪里,过奖了,我也只是年轻的时候小有研究而已。”

    与尚兄对话,略为尴尬,不过作为武学大师,自然要保持大师风范,谦虚礼貌对答。

    “我知道了。”

    秋菊突然站起来打断两人的对话,脸上还洋溢着些许兴奋,说道。

    “我们就开一间饮食店,那里的位置这么好,虽然平时拥挤一点。

    但是我们可以做出一套快餐饮食,只要做出来的食物够好吃,打出名气之后,一定可以吸引人。”

    秋菊已经开始做出她的盘算,武馆这边肯定还要继续打理下去,新开的饮食店这边,就决定用尚兄煮的这碗粉,打开学区街的市场。

    “这碗粉这么好吃,如果再有一个动听的名字的话,那一定会很受欢迎的。”

    秋菊将她的第一步打算说了出来,一个好听的名字,毋庸置疑是很重要的。

    尤其是一道美食,一个拥有好听名字的美食,可以引起顾客的好奇心,从而增加更多的客流量。

    听过秋菊的话后,尚兄便脱口而出:“就叫猪杂汤粉。”

    因为这本来就是用猪杂和高汤加上粉条,制成的美食,所以叫猪杂汤粉,尚兄觉得合情合理。

    “猪杂汤粉简单直接,可是有点不好听。”,秋菊摇了摇头直接否认道。

    秋菊的否认,让尚兄的心情略微有点失落,可秋菊之所以否认,猪杂汤粉虽然简单直接。

    可没有艺术性,始终还是太俗气,无法做到催动顾客好奇心的作用。

    马馆长也帮忙思索起来,小时候曾经想过成为一名厨师,所以对美食名称特别研究过一段时间

    于是运用曾经学过的厨艺知识说道:“这些猪杂是最新鲜的时候,放进高汤里面进行炖煮,新鲜的猪杂料,我看可以叫做生料,就叫生料粉。”

    秋菊沉思片刻,看了一眼碗中的粉,说道:“生料粉,真是个好听的名字。”

    生料比起猪杂汤,更具艺术性,而且听起来有一点增加食欲的感觉,秋菊觉得这个名字非常不错,于是出口夸赞。

    “真不愧是马馆长,能够取到这么独特好听的名字,标新立异,肯定能够更吸引人。”

    马馆长又是一阵不好意思的谦虚,一向木纳的尚兄,却好像有点闷闷不乐,大概也是想获得秋菊的夸赞。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现在秋菊把所有的重点,又继续放在她的赚钱大业上,天大地大赚钱最大,菜香肉香,小钱钱最香。

    既然要开一个饮食店,那么店面的装修改造,那是不可避免的要花钱,而且饮食店自然需要不少人力。

    当然这些问题,秋菊第一个看向最大的股东马馆长,对他满脸殷勤的说道:“马馆长,你看这钱和人好像都有点不太够?”

    马馆长对于秋菊也是不知为何特别的宠溺,当然也有对她聪明才智的佩服,和她经营能力的信心。

    所以秋菊的所有要求,马馆长毫不犹豫一口答应下来。

    “交给房东的月租一千,装修的材料费估计也要七八千,至于工人,就用武馆里面的弟子就行了。

    还有传单推广费,还有店面里面,总要请一两个可爱小妹子当服务员,吸人眼球吧…”

    秋菊开始计算着饮食店所需的费用,以及要用的人员数量。

    第二天,秋菊就张罗起门面装修,按照安排,几个壮硕的弟子一大早就被秋菊带了过来。

    当然不是免费劳动,秋菊虽然是个精明的人,但是不会占自己人的便宜。

    首先是墙面上,原本是服装店时尚海报,秋菊把它换成了,一碗大大的生料粉特写海报。

    计划是想给地面重新铺上一层红地砖,可一算下来成本太高,于是直接一块大红地毯搞定。

    还有厨房,自然要做的方便工作,且让人看的干净卫生的样子。

    专门来练习武艺的弟子们,对装修的门道自然不太懂,结果连连引得秋菊不满,连续返工好几次。

    弟子们虽然有不满,可是面对这只不依不饶的母老虎,也不敢出声反抗。

    不过他们都很卖力,他们知道这是武馆的事情,这些年轻的弟子们几乎都是本地人,也明白武馆和和师傅马馆长被本地排挤的事情。

    作为年轻的一代,思想和老一代早已不同,他们都对老一代的排挤有不少的反感,毕竟马馆长也是拥有真材实料的真功夫。

    知道师傅和武馆的不容易,作为满腔热血的徒弟们,自然自觉卖力。

    装修持续了三天,秋菊也是指挥了三天,期间也抽了几次时间,回到武馆进行安排分配。

    学区街附近的居民发现,原来的招收站已经大变样,看了几天的搬搬运运。

    门面上面的门牌被一块大红布遮掩着,也不知道要改作什么店。

    随着定制的桌椅以及餐饮用具全部到货,请来一个日子大师,翻看日历书然后掐指一算,指出了一个好日子。

    在把各种用品安装到位以后,秋菊把尚兄带过来开车熬制大骨高汤,反复调味,直到让所有路过的人品尝都感到满意,秋菊这才定下生料粉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