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我成了诸葛亮 » 第二章 快去请周亮教授

第二章 快去请周亮教授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文物保护局的车辆终于达到,同样还是两辆车,前面一辆丰田轿车,后面的是一辆奔驰的商务车,车身上贴着明显的标语:汉中市文物保护局

    车一停稳,不等前车上的人下来开门,商务车上的一老一少已经自己开门下车了

    此时的古墓遗址已经被警察拉起警戒线,重重保护起来

    下车的考古人员们环顾四周之后,便朝着着警戒线旁的警察们走去,而为首的老警察在看到他们的到来之后,也是整理了一下着装,然后带着人前去迎接,双方会面时,老警察敬了个军礼,率先说道:“同志你好,我是勉县县公安局局长徐远华,诸位远道而来,辛苦了”。为首的老教授回礼一笑,说道“徐局长你好,我是汉中是文物保护局的李新华,能够在第一时间见到汉代名相诸葛亮之墓,是我等荣幸,怎么能说是辛苦呢”,徐远华也是哈哈一笑,谦让的做了个手式,说道“那李教授请”

    一路人朝着墓碑处走去,两边的警察放下警戒线让众人通行,为首的李教授当仁不让,第一个沿着村民挖好的下脚处,慢慢爬进坑低,跟在后面的年轻人关心的提醒,“李教授小心,慢一点,别摔着”,李新华却是显得格外的兴奋,笑着回道“没事没事”,只因他的心神已经被墓碑上“汉诸葛武侯之墓”七个大字深深的吸引

    李新华下了坑,走到墓碑前,蹲下身子,又扶了扶眼镜,眉头紧锁,用手轻轻的抹除墓碑上剩余的泥土,然后用嘴慢慢的吹气,用手温柔的抚摸墓碑上这七个大字,心里也在打量着这块墓碑的年代

    良久之后,李教授回过头,面带微笑的看向众人,终于缓缓的吐出了一句“看这块墓碑的腐蚀情况,最起码也有一千八百年以上了呀”众人闻言,皆是大喜,旁边的一位年轻人回道:“一千八百年,那不就是三国时期吗?这就意味着,这十有八九已经可以确定是诸葛亮的墓了,而且即便不是诸葛亮的墓,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墓,非常具有历史研究意义”

    给完确定的年代之后,李新华站起身来,对着自己的助手道:“小郑,马上联系局里,向局里汇报这里情况,立即加派人手,进行抢救性挖掘”。

    站在一旁年轻人笑着回道:“好的教授,我现在就去汇报”,李新华点头,又向着徐局长道:“徐局长,依据这块墓碑,以及旁边这些土石结构来看,确定是一座汉墓无疑,而且非常有可能就是诸葛亮的墓,所以希望你们警察局能够安排人手24小时进行监督保护,至少要持续到文物局的安保人员到来之前,您看可以吗?”

    徐局长当即郑重表态:“李教授你放心,咱们县发现这座汉代古墓,是我们整个县的荣耀,保护文物义不容辞,您放心安排挖掘工作,保护工作我们县公安局一力承担”。

    李新华再次道谢,然后便开始着手安排挖掘工作,其他几个随行人员,也从车上取出各种考察使用的仪器,以及一些简单挖掘的洛阳铲等工具。而徐局长也吩咐周围的几个年轻警察加强警戒线的防护并且向局里下令加派人手。

    就这样,挖掘工作算是正式开始了!

    当天晚上八点不到,陆陆续续来了三四拨人,有县警察局加派的警察,还有市文物保护局的一些专家,再就是征调的工作人员,浩浩荡荡来了将近七八十号人了,这还是封锁消息的情况下,如果对外公布,或许会在省里,甚至是整个国家都掀起一股热潮。

    有了这么多专业人员以及专业工具的挖掘,效率提升了十倍不止,经过各种工具的查勘,考古人员将墓碑附近两百米都划做了挖掘范围之内,警戒线也延长到了周围两百五十米,附近的两栋房屋也在范围之内,所以警察局的人员跟当地的村民进行了沟通,会向县政府进行报告,申请拆迁补贴,并且安排房屋住宿,几个村民本就是不怎么富裕的家庭,听到能够申请到政府的拆迁补贴,还给安排仿佛,连忙就答应了下来,准备到其他邻居家借宿一晚,第二天白天就开始收拾东西,配合挖掘工作。

    到第二天下午,整个挖掘现场附近已经搭建了五六个临时板房,供挖掘工人们休息使用,工人们实行两班倒,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挖掘工作,而墓地的挖掘工作进展也非常大,沿着墓碑周围十多米的土层已经全部清除,陪葬的墓坑在墓碑左右两侧各挖出来了一个,存放着大量的青铜器和竹简,但是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损,毕竟已经在土中埋藏了两千年,现在已经被专家们小心翼翼的挖掘出来,另外还挖出了许多青石板搭建的台阶,想来是通往墓中心处的墓室,只是墓室的入口还没有被发现。

    李新华昨夜一夜都没有休息,今早一早又来到了挖掘现场,从过来之后,便一刻都不敢耽误,出了吃饭和上厕所,都是在帮助挖掘,已经做这最细致的保护文物、鉴定文物的工作,拿着放大镜,沿着石板这里看看,那里看看,又时不时的用洛阳铲挖一下下面的土层,来确定挖掘的方向。

    一直到了下午将近吃晚饭的时间,在墓碑正后方36米附近,终于挖掘出了一扇石门,听到挖掘工人的呼叫,李新华放下手中的工作,急忙朝着那边跑去,果然,一扇带着些许泥土的石门映入眼帘,高约二米四,宽二米二,由左右两块巨大青石板组成,其周围门框清晰可见。

    李新华用手铲和毛刷慢慢清理石门上的泥土,只见其上有仙鹤栩栩如生,展翅翱翔天际,其下有麒麟镇守疆土,威风凛凛,而最不可思议的是石门中间的字迹,俨然是李新华曾听闻野史中所记载过的一句话:“吾到无人到”

    此时的李新华已然是兴奋无比,任何一位考古学家最幸福的事情不过就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挖掘并完善补充历史的空白页,将历史展现给后人。

    李新华稍作镇定之后,继续清理右边石门,上面图案成左右对称状,只是期间文字不同,清理完后,李教授瞪大双眼,欣喜若狂,而这句果然就是传闻中的那句:“唯有伯温到”,李新华用手抚摸两边石门,口中不断呢喃:“传闻是真的,是真的呀,唯有伯温到,唯有伯温到”。其他的工作人员只见李教授这么开心,却不明所以,想来李教授一定是有什么重大发现,于是开口问道:“李教授,这句“只有伯温到”,是什么意思啊?有什么故事在里面吗?”。李新华停下手上的动作,没有回复他们的问题,对着他们道:“先别问这么多,小郑啊,快点去请周亮教授,务必让他在第一时间赶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