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江湖八隐 » 第四十四章 弦外之音

第四十四章 弦外之音

    楚直男从晒经石回到庵堂,只见池风干官泰白已将庵旁草庐收拾出来,又在里面搭了一张简易床。

    原来是神尼认为,注功接脉时,因要用银针协理经穴,必须将沈在宽外衣除去,恐对菩萨不敬。另外,庵内因放置了必要家俱,也施展不开。

    庵堂前燕窝两侧,挂了几幅人体图像,却是人体经络系统图。其上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经穴标注甚明。神尼令吕莹再次熟悉,恐接脉时针错了经穴。

    神尼见草庐已布置好,便把四个徒弟叫到跟前,说:“辛苦风干泰白了。趁现在无事,结合本门心法给你们讲讲武学的要义。特别是直男,你才入我门,毫无根基。正该从最基础处学起。”

    略顿了顿,神尼又道:“想这武学,却是人修习的。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有准确的了解。至于这武学修习到高深境界,须是天人合一。那时候,还要体悟人与宇宙之间的联系。现在却言之过早。

    人这身体,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却是通过经脉连成整体,相互间实现生克制化。调理营卫气血得当,才能百病不入,百毒不侵。

    而这经脉,却又有十二经十五络以及奇经八脉。所谓十二经不过是手足阳明少阳太阳太阴少阴厥阴,奇经八脉即任督冲带阴阳维跷……”

    原来神尼知道楚直男根基浅,便从基础讲起。池风干官太白吕莹早已烂熟于心了。

    楚直男听了半天,一个字不懂,便欲思睡,却恐师父责骂。再看两位师兄,却听得津津有味,入神处,手脚不禁做出导引之状。

    再看吕莹,也正自入神,俏丽的脸庞,嘴角似有微笑。

    楚直男知道师父目光如炬,恐又象那日那样说自己看掌门师姐的眼光不对,忙转过目光,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师父话语里面。

    神尼说完,却问:“风干泰白,你们领悟了多少?”

    池官二人道:“回师父,领悟了一点。”

    神尼又问吕莹:“莹儿呢?”

    吕莹说:“也只一点,还不知是否正确。”

    神尼点了点头,又道:“直男,你说说。”

    楚直男听得师父点自己的名,忙道:“师父,我不知道怎么说,我一点也没领悟。”

    神尼叹气道:“你全无根基,打坐养气气感全无,尚不能体悟到气之所行对经穴的影响。只有气感强了,那身体上的穴道,才会随你意念所至,有所反应。那时候,你就会有所悟了。

    亏你能听完,也难为你了。”

    又说:“众徒儿,各自按刚才的领悟去练习练习,看是否真有收获。”

    那池风干官泰白自回房打坐练功。楚直男无所事事,便到庵旁空地上,拾了根枯枝,练那官太白教的十三式。

    这一次却是全神贯注,把那十三式顺向反向,随机拆开,一式一式,越练越溜。渐有物我两忘之势。

    这一耍下来,才觉神清气爽,心情也好了不少。

    “你这套剑法我也会。”

    楚直男耍完,正感酣畅,旁边传来话语,兀自一惊。转头看时,却是师姐。

    楚直男心想,这剑法恐怕也和广播体操一样,虽不是人人都会,必流传很广。

    听师姐说自己也会,便不觉惊奇。当即垂手而立,道:“师姐好。这是我一个朋友教的,练得不好,让师姐见笑。”

    吕莹心道,我怎会见笑,不就是我教的吗?

    “不知你那朋友,有没有告诉你,这个叫什么剑法?每一招每一式又叫什么名称?又是怎么来的?”

    楚直男见问,忙回忆起官太白教剑时,只说了路数,却没讲名称,便答道:“这个我确实不知,请师姐指教。”

    吕莹便说:“这套剑法叫素女剑法,又叫素女十三式,本是女孩子专练的剑法。你那朋友没告诉你吗?”

    楚直男却没听出吕莹弦外之音,说:“没有。”

    吕莹笑道:“恐怕你那朋友要是告诉了你,你便不会学了吧。”

    楚直男却道:“那倒不是,他都学得,我又怎么学不得?”

    在楚直男眼里,剑法谁都学得,哪里有女的才能学男的不能学的?

    吕莹一愣,继续道:“这套剑法却是根据历代女子所做的诗词化出来的。

    比如你刚才收那一招,唤作春水照影。便化自前朝才女冯小青的《怨》诗。

    那诗道:新妆竟与画图争,知是昭阳第几名?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里面有句瘦影自临春水照,这招取其中四字,便是春水照影。

    但要得这一招的精髓,却还须知道下一句,卿须怜我我怜卿。

    诗名曰《怨》,便知是这女子心里思念情人,情人却始终不来,只能顾影自怜。

    你在舞这一招时,心里面要有这种感觉,心境与剑招合一,便是功成了。

    你不妨试试,用我讲的剑意,再把那招使一下。”

    楚直男听了,才想到那一招确实象一个人在水边看自己的影子。依言耍了几次,却毫无师姐讲的感觉。便道:“师弟愚笨,再加工夫尚浅,耍不出师姐讲的剑意来。”

    吕莹笑道:“所以我说这是女孩子专学的剑法,男孩子哪能领会得到?”

    楚直男心却道,什么剑法都是以击倒敌人为目的,哪会管这些?

    吕莹接着说:“再给你说一招来源。刚才你在这个位置使的一招,唤作溪亭日暮。取自宋朝李清照的那阙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一招却是复杂,变化繁多。想必你那朋友给你讲了吧。”

    楚直男点了点头。

    吕莹说:“使这招时,一是要有点醉意,步法便需灵活而不虚浮,使敌人看不明白你下一招剑路。

    正是化了那句,沉醉不知归路的醉字。

    这个醉意有了,才能体现剑招的妙处,一个误字。所谓误入藕花深处。

    这一式虽只一招,却上中下三路皆可攻得,是不是?”

    楚直男忙又点头。

    吕莹说:“你先步法上迷惑了对手,然后身法,手法可变。令敌人不察,便似误打误撞一般。”

    楚直男听说,心里想那变化,觉得确实象那么回事,便说:“师姐的确高见。”

    吕莹说:“这还不够,临阵杀敌,还要落实最后那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那就要时机看准,下手要狠,一击致命。

    来,你根据我讲的,使一下这招。”

    这一招变化虽繁复,对战意识却强。楚直男使了两次,便已摸着点门道了。

    吕莹说:“不错不错,只是远远还不够好。今天只说这两招。其它的以后再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