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扛鼎记 » 第34章 白头山齐家

第34章 白头山齐家

    地图上显示,从楚国的仙鹤林出发,八百里便到了楚、陈两国边界。

    过了陈国,还需要经过四个国家的许多地方,总行程约计八万余里。

    有些小国很小的,为大国的附属。

    这一日,王啸到了米脂国,该国相当于楚国的一个县。

    由于地势偏南,这里的冬季和楚国的秋天一样,当地人穿厚衣裳便可以过冬。

    这里的人无论男女,皆服饰怪异。男子缠头,女子小脚疑似有裹足的陋俗。

    有人的时候,不方便奔跑的。一些驾车的好心人,言说替他搭载一程。均给婉拒了。

    在快步行走中,很快有了突破修为的征兆,乃长途负重之下的结果。

    他强行忍住,怕于倩怀疑引来麻烦。

    然而,忍耐是有限度的,忍无可忍之际,他突然想清正道人的心得,有几个法门值得一试。

    便尝试着发泄灵力,阻止灵气直冲天灵盖。左手扛棺的小手指,抵住棺木,施加灵力。

    想当年在五虎镇,一个叫邹业的人,曾以“搬运术”扛鼎,即御物道法中的一种。

    亦可使肩负重物减轻重量,可谓是一举两得。

    变化一丝一丝的变大,棺木一斤一斤的减轻。

    他这不算偷机取巧,事先并无声明。

    而在于倩看来,傻小子终于开窍了。不过修仙者的灵力有限,尤其是在炼气期,支持不了多长时间的。

    拿当时的邹业来说,筑基期也不过如此,最终败给了王啸。

    远路无轻载,不止针对凡人同样适合修仙者。

    王啸又开始演练“缩地术”,即缩地成寸。十步可变成九步。

    御物道法十三则中的隐身术、升腾术、穿墙术、缩地术、搬运术、请神术、驱鬼咒、唤风术、降魔咒等法门,乃基本的法门。

    有些法门演练过,但没多大效果。

    他明白,这需要悟性的。有一个熟练的过程。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这样一来,灵力在三个时辰内便可枯竭。

    为了提升灵力供给量,王啸在八万里路上,嗑光了所有的“养灵丹”,又以《三阴真经》法门,倒转经脉,吸纳并耗尽了所有灵石。

    上述动作,更是为了白莲心经的正常运行。修炼从未停止过。

    前后总计,耗费灵石一百三十多枚。这可相当于宗门一个三级弟子,近五年的月俸。好大一笔资财啊。

    他曾试过“请神术”,即所谓的请神上身。啰里啰嗦一通咒语,挺麻烦的。

    可倒是上身了,皆给金蟾子一脚蹬出。

    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小毛神?其实是当地的山神庙、城隍庙或道观供奉的大仙。大仙有可能是有灵性的黄皮子,或蛇鼠精什么的。

    扛棺少年引路人注目,毕竟太惹眼了。

    这条路为通往国都的要道,人流量很多。大多瞥一眼就走。

    于倩在他身后不远处行走,她换了一个装束,女子绿棉袍,这样能避免些麻烦。

    绿棉袍的衣领则有星星点点的血迹。王啸对此保留态度。

    在一个路边露天茶肆上,仆仆风尘的王啸站定,因口渴难耐,欲买碗茶喝。而茶摊有人饮茶,不方便入内。遂招唤店家送茶。

    店家是个蓝布包头,紫染布裙子的小脚女人。也不问询客官,径直端来一碗浓茶道,“客官且来一碗苦茶吧,可解旅途劳顿之苦,饮此茶,方知苦尽甘来……”

    少年人笑着,一手抹汗另一手擎棺道,“大婶说得好!人生如茶定能苦尽甘来!受教了!”

    且一手接茶,呷了一口。慢慢品味,竟觉这味道似曾相识。饮之无比的畅快,确实能解乏。

    茶摊上有几个缠头的汉子,以替客商挑脚为生。一旁立着扁担。

    一个汉子道,“小哥且将棺木放下休息片刻,再行走不迟。”

    王啸道,“多谢大哥好意,在下曾立下重誓,棺不离肩。”

    那人道,“小哥切莫认真,心意达到了即可,没人说你什么?”

    “非也!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在下绝对不可以半途而废,”王啸斩钉截铁道,意志坚决。

    几个人一听,包括茶摊夫妇和恰好路过的一辆车马和随从,均听个清楚。

    马车中人乃是一个锦衣老者,闻言一愣,遂吩咐车把式停车,招呼七、八个带刀护卫下马。先讨口茶水喝吧。

    因少年执意不落棺,足够说明了问题,反正见者皆信服了,无不肃然起敬。

    少年又要了一碗苦茶。这时候老者一行人纷纷落座。

    有人好奇,询问少年一些事,皆一一据实回答。人们听后大吃一惊。

    老者仍不动声色,他身边的护卫头领,寻思少年人太轻狂了,八万里送师尊回故里,居然敢说肩不离棺,不扯犊子么?现在才行了三万里。

    “篷……”

    护卫头领怒拍桌面道,“你这厮休要大言不惭蛊惑人心,我且问你,可有人证?”

    少年人听了面不改色,兀自一耸肩,倒没有显摆的意思,标榜什么仁孝抬高自己。

    既然有人问了,自然有个解释不可。遂回头睨向另一桌的紫袍女子。

    “你且问她?”

    少年人意味深长道,“有人不信,万里尾随只为见证!”

    话音一落,众目齐齐聚向这个棉袍女子。

    只有锦衣老者能看出,她和扛棺少年皆是修仙者。

    女修一愣后,旋即点了点头,“确有其事!无半点虚言!”

    这回答不算勉强。现在证明不代表以后,她要看王啸的表现。

    护卫头领无语了,其他人面面相觑。

    “哈哈哈……”

    老者大笑道,冲王啸一拱手道,“王啸小友,鄙人乃花喇国白头山齐家家主,若小友能做到棺不离肩,直到郑国,鄙人在此立下重誓,可率齐家誓死追随小友,永不反悔……”

    这话听得众人一怔。

    说话间,老者一挥手率众上车而去。大笑声仿佛犹在,能绕梁三日。

    少年人没听说过什么齐家。但女修闻言色变。

    要知道,花喇国白头山齐家,可是中原地带赫赫有名的修仙者家族之一。排名仅在司马家之后。

    某人若能收服齐家,不吝于一大神助。

    她不相信齐家家主之言,正如不相信王啸一样。

    见惯了尔虞我诈、心怀叵测、步步心机的景像,她不再相信世间再有诚信、真情在。

    付茶钱之时,大婶执意不收,但听一个客官道,“小哥茶钱,且算在鄙人头上!”

    少年没有推辞,肃然道,“在下谢过了!”

    且单手向客官一抱拳,乃江湖礼节,客官拱手回应。

    待少年走了百十步,那大婶追上来,知道于倩与某人同行,将一黄草纸包的苦茶,交到手上。

    此情此景,令女修微微动容。

    又五万里云和月,仿佛弹指一挥间。他以每日八百里的速度,又历时半个月,终于赶到了郑国。

    路上所见尽是逃难的百姓。去往邻国的官道上,难民络绎不绝。

    时而有婴儿啼哭,妇人埋怨。有赶车的拉家带口。也有推独轮木车的。平民步行的居多。

    正值强秦伐郑。据说秦军已攻下了郑国大半城池。

    秦国在中原地带,号称第一强国,楚国也连年纳贡。

    自秦广王即位以来,经春笙君变法之后,秦国愈发的强盛了。近几年来四处讨伐,灭亡了不少小国家。

    这个春笙君,现在于秦国炙手可热的人物,位居宰相职。传闻他是北地大夏人,说起来与王啸还是同乡哩。

    不仅如此,春笙君自称出自亚圣人吕梁的门下,与王啸的未婚妻吴介宝同门。

    乍一听春笙君的故事,王啸不由得想起了吴学士吴介宝,不知道她现在怎样了?

    间或忆及故乡的母亲姐姐们,不禁泪流满面。

    金蟾子这时告诫他,这种情绪正影响白莲心经的修炼,继续下去将很危险。他可不想王啸步清正道长的后尘。

    急忙以“吞吐术”,缓缓吸气再呼出,直到淡化了情绪。

    随着路程的深入,再经过不断打听,很快接近了目的地。

    再过一个城池,就到了黄花山清正道长的故乡。黄花山下有一个小村庄叫三十里铺,乃生养师尊的地方。

    清正道长俗名叫杨守仁,父母不用想了早已过世。少年离家时,家中还有一个妹妹叫杨令妹。

    官道上十分冷清,好久不见人,让王啸挺纳闷儿。但听得前方马蹄声骤响,哒哒哒……

    转眼功夫,十几匹快马对面疾驰而来,王啸急忙避让。

    见是一队骑兵,为首的铠甲鲜亮貌似将领,十几个人皆身背包祔,更象逃难。

    他们很快擦肩而过。

    其头盔圆而浅,脑后皆红色帽遮,乃郑军的标准服饰。

    在往前不久,但见右首田地钻出一对平民夫妻,王啸上前询问。那夫妻道,“外乡人快逃吧,前方秦军正在攻城,不然来不及了。”

    说罢,夫妻俩又钻入左首林中。

    他遂回头征求于倩的意见,后者见不得他好,便道,“可直行而过,若绕行恐怕又得几日呢。”

    见王啸犹豫,于倩笑道,“你一个仙门弟子,相信无人敢拦你,若是怕了,倘可返回或绕行,两条路你自己选?”

    王啸默默点头,选择了直行。

    他是万万没想到,于倩得到了神秘人的传音,希望她不要介入两国争斗。王啸因为修为尚低,又因身穿孝服无人理睬。

    于倩得传音,是因为她的道袍暴露了玄鹤门弟子的身份。人家只是赏仙门一个薄面。

    而警告的真正原因,王啸日后才了解。

    却原来,每个国家均有仙门扶持。一旦战争不可避免,两家仙门便同时放手。

    因为修仙界有一个规矩,即不直接参与凡人的争斗。所以,哪一方仙门也不想违规,导致仙门之间的大战。

    毕竟修行不易,均要为自己考虑不是?

    所以,于倩先后受到两个仙门的警告。

    她也不说,只等寻机先抽身,让傻小子一个人趟雷去,看这个有史以来最大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