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弱闯江湖 » 第二章 朱西打头阵

第二章 朱西打头阵

    这天,屯长王大郎的爸爸王大山过100岁大寿,我们一家三口穿戴妥当,崭新闪亮赶赴宴席。妈妈奉送上厚礼半贯钱(注:半贯即500文钱即半两银,这个时代是大夏国,此时还没有常年征战,相对安定,所以市场物价1石粮食合100斤,1斤粮食价值1文钱,500文可以买到500斤粮食,所以说半贯钱实在是厚礼)。

    其实我能理解爸爸妈妈,在屯里生活,无论多苦多难,要的是脸面。

    我们全家都换了新衣,来参加这种场面,绝不能在村民面前丢了老赵家的颜面,何况我爸爸赵海柱,是闻名于村的赵木匠,家里怎么能没有点家底呢(实际据我了解,只有不足600文钱,却拿出500文来随礼,实在是太好面子了)

    妈妈和爸爸在宴会上笑颜答对,与众村民打招呼,热乎乎聊天。村民也都夸着我一表人才,将来必有出息。父母听了,很是受用。

    屯长王大郎看到我家随礼500文,也格外热情招待我家,坐在第一桌上座。

    酒宴开始了。

    屯东李婶唱了一首吉祥山歌助兴。

    屯西周大叔现场吹了一段楚箫,让人不禁想起王大山老爷子百年之后,子女痛哭的场面,也是有点点悲伤感。

    还好只吹了一段箫,要是吹奏太久,怕是气氛就不是寿宴了。

    总之,宴席有歌有音乐,也算我们屯大场面了。

    屯长王大郎见气氛到了,开始对众村民讲话:

    各位父老,我老王家在吉祥屯,处事公道,深得乡亲支持,在此由衷感谢。今逢老爷子王大山,百岁大寿,大家齐聚一堂,欢喜祝寿,我王大郎感激不尽。今日,我有一件好消息和大家说,那就是我大夏国决意要出征北疆。昨日,上西府总治大人差人来下令,每屯选拔三人当差役,当差期间,每月给工银钱100文。有上阵杀敌得立功者,每一小功赏其家1贯银钱,每一大功赏其家10贯银钱。可以说,一人当差,全家有福。正好今日人很全了,大家就自己推荐一下自己,踊跃报名当差吃皇粮。这可是好事啊!

    屯长王大郎说完这番话,大家都沉默不语。

    大夏国几十年无战事了。

    这一次,突然要出征北疆,那地方是大草原,荒无人烟,听说敌人都骑马,神出鬼没,难寻踪迹,茫茫草原,狂风怒土,看起来这仗不是那么好打的。

    屯里人虽穷些,但日子安稳,地远人稀,朝廷一般多少年都不来一回。这次打仗让屯里出差役,实在是有些突然。又有几人想送子当差,立功还好,若马革裹尸而还,还不是伤心落泪,白发送黑。

    王大郎见众人都不言语,又提高嗓门道:“各位不必忧虑,我和上西府的差官扫听好了,咱们屯人少役少,当差之后,给分到粮草马队,主要担负运送军粮,不见刀兵不上阵,虽说吃些辛苦,但是落得安稳,还有很多银钱拿。大家好好想想罢。”

    众人听是出力的活,运送粮草,顿时都喜笑颜开,好多村民都争先恐后报名当差。

    王大郎看报名人多,又说:“都安静!这么多人,呼来唤去,我能听得着哪个!你们一个一个来,我一个一个登记,来日在河边取齐,比武竞赛,胜者当差吃皇粮,不如者,来年再报名罢。”

    大家只得听屯长吩咐,继续在寿宴上吃吃喝喝,讨论大夏国出征北疆的事,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山村里,信息闭塞,所知也多道听途说,不得要领,我听了一些就不再听了。

    我的最好伙伴,朱西也吃宴席,也听到征差役的话了。他看了看我,我看了看他,相视一笑。

    我拉着朱西,出了屯长家,到河边闲聊。

    朱西,我叫他小西子。

    这小子,力大如牛,但饭量也大的惊人。他们家的柴,都是他从山上背回来的,每次他背柴下山,因为柴多,都是只见柴来不见他。

    如果一定要去打北疆,若有这个大力士朱西陪我,我们二人珠联璧合,必能闯出一番事业来。

    我和朱西说了我的大侠之路的理想,他竟高兴的蹦了起来:“汗青哥,我太爷爷对我说过,大丈夫四海为家,好男儿志在四方。我早想出屯闯一闯,让十里八村都知道我朱西的大名,也显显俺的威风。汗青哥,你想当大侠,而我想当大将军,我们同行,必能光耀门楣,无往不胜!”

    朱西和我一拍即可,我二人击掌为誓,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我年18长他半岁,我为兄。

    我们约定,从此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生死相随。

    有了朱西,我赵汗青,还惧何难!

    “汗青哥,那明天的比赛,你有几分把握?”朱西焦急的问我。

    “小西,你有几分的把握啊?”

    朱西挠了挠头:“我朱西,有的是力气,在咱们屯,我是大力神,谁能打得过我。”

    “那倒是这么回事。可我赵汗青,虽有些智慧,奈何体能不堪,如果明天比武,一定打不过其他人,更打不过你朱西了。这可怎么办。”

    朱西看我发愁,说道:“不怕。我一人打败他们所有人,你再打我,我假意输给你,这不就成了。”

    我听到朱西这话,高兴起来,果然是个妙招。朱西这小子,看着大力如牛,原来头脑也不简单啊。

    和朱西又聊了些出征之后怎么干差事的闲话,天色见晚,我就回家了。

    到家,我和爸妈说了我的想法,他们都很支持,认为我已18岁,可以出屯历练了,何况这次屯长王大郎和上西府差官说的好,差役分到运送粮草,还是很安定的,不上阵前,免去刀矢之险,还可以得银丰厚,将来返乡可以置田办产、买房婚娶,也是一桩好事。

    得到父母的同意,我更高兴了,就看明日比赛,能否入选了。

    我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然而,我不知道的是,我父母并没有睡。

    爸爸对妈妈说:“这孩子,想的可美。咱屯朱西,力拔山兮气盖世,哪个孩子打得过,他算一个;王屯长家孩子已20龄,身强力壮,平日舞刀弄枪,武艺很好,我都看过,那功夫是跟隔壁村武师傅学过几年的,他能选上,又算一个;屯东孙大棒子家,有四个男孩,个个年龄都超18岁了,又个个如狼似虎,虎背熊腰,那体格,几个壮汉都打不得,这又算四个,单这孙家四子,一家人一条心,已经是很难对付了。只怕咱们汗青孩儿,空有一腔热血,明日比赛竞武,是毫无胜算啊。”

    妈妈说:“那也不能打消孩子的积极心啊。让他试试,也好知道自己的短处,以后多加练习,还有机会。”

    爸爸说:“那是那是。我们宝贝汗青,也是男子汉大丈夫,加以时日磨炼,会是个有出息的。你记不记得,有一次屯西老张家的羊掉河里,河水湍急,又是涨水时节,村民都不敢下水救羊,还是我们汗青噗通就跳了下去,硬是拼着命救出了羊羔。就这份勇气和侠义,足见我们孩子会有出息。”

    妈妈说:“还有呢,那日屯外来一白胡子老头,穿的破烂不堪,来屯行乞,汗青给他吃的不要,只要钱。汗青那时只有一文钱,是我给他让去买把新镰刀,干活急用。他却见那白胡子可怜,竟将一文钱给了那老头。回家来,让你打了一顿,你可记得。”

    爸爸说:“是啊,这孩子,自己家都穷的,还施舍别人,有点仁义心肠。这点像我,像我,呵呵。”

    妈妈说:“像你这么傻!你们父子一对傻蛋!”

    ......

    次日,河边。吉祥屯大比武。

    想去当差役的孩子不少,朱西来了,王屯长家孩子王宝子来了,屯东孙大棒子家4个男孩都来了,还有张老歪家两男孩,李婶家1个男孩...少说也来了十来个男孩参加比武。

    只不过,相同点是,每个孩子都比我赵汗青体格子好。

    如果是动武,那我,几乎是没什么机会被选上了。

    此时的我,只想哭一会,别管我。

    朱西来安慰我说:“汗青哥,有我在,别担心。咱们屯要选三人,你看谁跟着咱走能行,我就饶他,其他的对手,我一一打趴下,就算完事。”

    我一听,高兴起来。

    “朱西,王屯长家王宝子,会武术,你留他不打,他若选上,对你我有好处呐。其他孩子,你都打趴下,不然他们起来,我打不过,我就选不上啦。”

    “朱西明白!看我的!”朱西听懂我的意思,大步迈进比武场地中间,一抱拳说道:“各位兄弟,俺朱西,参加选拔,先来挑战。你们哪个有胆敢上前!”

    王宝子刚要不服,想上前挑战。屯长王大郎按住王宝子道:“宝,朱西力气大,你让他和别人打一阵,你最后再上,不急一时。”

    王宝子听得明白,没有上场。

    孙大棒子带四个孩子来参加比武,傲气凌人。四个孩子都身大力不亏,体格健硕,也没把朱西小子放在眼里。

    孙家大儿子按奈不住,喊道:“朱小子,俺孙老大要挑战你!”说着孙大孩窜进场内,与朱西扭打一起。

    朱西爸妈平静的在一旁观看比赛,毫无波澜,好像胜券在握的样子。

    事实上,朱西的确很强,没几个回合,孙大孩,就被摔趴下,倒地嗷嗷直叫,不能再比试了。

    孙家三孩、四孩把孙大孩抬下来,屯里有土大夫给看了一眼,道:“皮外伤,就是疼点,无妨,但是不能再比武摔跤之类的,万一骨折或加重伤,就不好办了。”

    孙家二孩要给老大报仇,直接上场对阵朱西。

    毫无意外,朱西很快打败孙二孩。

    接着是孙三孩、孙四孩,都大败退场。

    其他孩子也都上场与朱西打斗,摔不动朱西,打不疼朱西,三下两下,都被朱西打败。

    只剩下赵汗青、王宝子还没比试。

    王宝子要上场,王大郎阻止住王宝子。

    屯长王大郎站出来,向众村民抱拳道:“今日比武,实在是为选拔一下,让一部分孩子知难而退。现在胜负已分了,参赛的孩子之中,就剩下朱西、王宝子、赵汗青三人了,上西府要三名差役,现在数已足了,就他们三个去当差役好了,其他孩子好好养伤,来年有机会再比武选拔后当差,不急这一年了。而且,如果朱西、王宝子、赵汗青三人再比试一番,万一出手重了,有一个受伤的,那都会耽误当差,就会误事。我看,今天就到此为止吧,朱西、王宝子、赵汗青留下,造册登记,其他人都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