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九零考古之手札 » 第十三章 不合适又怎样?!

第十三章 不合适又怎样?!

    看着沈魏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苏筱晚虽然最后不甘地喊了一嗓子,可是心里还是没有多少把握,她知道国内像沈魏风这样的人很多,他们常常是原则性大于灵活性,撼动他的意志需要极大的毅力和勇气。

    不过苏筱晚又觉得今天自己的表现已经足以在业务上动摇沈魏风的心意了,这一点从他拿到那张她交出的图时就可以看得出来。

    之后结果如何就要看其他的条件是不是具备了,苏筱晚算不出还能影响这件事的外部因素,她决定第二天跟夏秋杨联系一下。

    正巧的是,夏秋杨此时还在中国,人正在广州吃早茶,一看到是A市打来的陌生电话,马上就意识到应该是苏筱晚。

    “Hi,steven,你现在在哪里?”

    “广州,这里好热。”夏秋杨说着喝了一口汤,周围有熙攘的人声,苏筱晚听得很真切。

    “我找到了项目,而且负责人你应该也认识,只不过看起来未必一定能成。”苏筱晚头一次自己在国内找这种项目,总觉得沈魏风这样的人十分说不准,不像在米国,实力就可证明一切。

    苏筱晚把沈魏风和岁黄的项目简单说了一下。

    果然,夏秋杨一听刚送到嘴边小笼包都放下了。

    “这么顺利?你确定是他吗?”

    “是他,不会错。那天晚上招待他们的冷餐会你不是也在?而且后来在研讨会期间,我还在走廊里碰到过他,告诉他在哪里有卖咖啡。”

    那是三年前了,沈魏风和周楚凝身为领队和副领队,带着一行十几个历史学、人类学以及考古学的专家们前往米国Y校做学术交流,到达当天晚上热情的Y校这边的负责人便举行了一场小型的冷餐会,并召集了莫里斯教授的几个在读的博士研究生和助教与会。一场冷餐会下来,周楚凝与苏筱晚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也让苏筱晚暗暗记住了沈魏风的音容笑貌。不过当时沈魏风公事缠身,也只对她的名字留下了一点淡薄的印象,以至于多年后在文物局再见时,他连这点记忆都没能被立刻唤起。

    “那他还记得你吗?”夏秋杨问了一下这个比较关键的问题。

    苏筱晚遗憾地摇了摇头:“应该没有什么记忆了,我说起了莫里斯教授他才想起了什么,不过里面没有我。”

    “你不是有个感情不错的中国朋友?”夏秋杨对周楚凝完全没有印象,但是对苏筱晚嘴里的周楚凝印象深刻。

    “你是说楚凝?她确实是这个负责人的师妹。”苏筱晚终于在这个时候把周楚凝和沈魏风以及她想要参加的岁黄项目联系到了一块儿。

    “那就好办了……”夏秋杨虽然汉语说得不怎样,可对于在中国生存的技能却聊熟于心,他三言两语就把这里面的关键点说了个透彻,苏筱晚听得简直是如醍醐灌顶一般。

    夏秋杨的主意是不错的,苏筱晚听完后完全没有异议,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她心里有种难以抑制的惴惴难安和焦虑,致使她几乎这天晚上一夜未眠。

    这一晚,同样面临睡眠障碍的人还有沈魏风。

    初秋微凉的晚风不停吹进他的房间,崭新的一弯新月明晃晃地挂在深邃的夜空中,繁星点点,残存的蝉鸣不时嘶哑地悲鸣一声,搅得沈魏风一点无法入睡。

    他翻身起来,走到书桌旁,拿起已经被自己收好的牛皮纸文件袋,忍不住又打开,从里面抽出一张表格,“苏筱晚”三个字猛地跳入他的眼帘,他忍住自己有些慌乱的心跳,浏览了一遍表格中每一个填好空格,才安慰自己道:也许可以通过,周处长去年经手过这样一个审批,应该没问题。

    第二天一大早,返回文化厅的沈魏风刚进办公室就一头撞见了以前他们处的一位老领导—王处。

    原来这位王处正在等今天的一个批文,一时闲来无事便过来找沈魏风聊聊近况,没想到赶巧沈魏风刚回厅里,两人便坐下说了起来。

    “听说你被派出去了?什么差事?”王处已经在别处风闻过此事。

    沈魏风把苏筱晚的政审文件拿出来放在桌上平淡道:“是,我的老本行,在岁黄那边,一个遗址项目。”

    “不错啊,哎,你怎么现在还在咱们厅里,项目还没启动?”王处忍不住有些好奇。

    “启动了,先头部队已经过去了,我在等最后一个政审材料。”沈魏风说得轻描淡写,想用日常办公室里的俗务挡住王处进一步的盘问。

    可话刚说完,沈魏风的顶头上司周处长走了进来,一看见沈魏风也颇感惊讶:“小沈,你怎么还没出发?”

    沈魏风希望王处能知趣地离开,可是他偏偏杵在沙发那儿一动不动,一副饶有兴趣的表情。

    无奈之下,沈魏风只好把材料递了过去:“这个项目异常棘手,现在急缺一个专业人员,我找了几天,才确定了这个人,但是她的情况有些特殊,我觉得还是给厅里打个招呼。这是她的材料,需要咱们这边给盖个章。”

    周处长接过文件袋,打开一看,眉头越皱越紧,最后一言不发地放下了表格,眼镜也摘下来扔在桌上:“没有别的人选了吗?”

    有啊,苏长庸就挺合适的,可是人家一把年纪了,死活不参与,有什么办法。

    虽然如此说,沈魏风的行事作风是有就说,没有就当做不存在,完全不会提及。

    不过,沈魏风对周处长反应是有预期的,他知道苏筱晚的客观情况不是太理想,但他当然不会做任何隐瞒,该填报的都正常填写了,所以能否政审通过确实令人捏了一把汗。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确实没有更加合适的人选了,她这个人的情况是有点复杂,苏家的情况在那个十年是个问题,不过现在这些早就已经过去了,更何况她的业务正是我们现在急需的。”沈魏风这段话昨晚打过稿子,说得极其顺嘴,情绪也很平稳,周处长深深看了他一眼。

    王处坐在一边听得一句半句的正是好奇,周处长想了想对王处道:“老王,你来看看这个人行不行?”

    王处一听马上来了兴致,走过来拿起苏筱晚的政审表看了一遍,却突然说起了另外一件久远的事件:“我记得大概是十五年前,咱们市和外省曾联合破获过一起文物走私案,那案子当时闹得挺大的,你俩还记得吗?”

    沈魏风手心里都是冷汗,没心情追忆什么陈年旧案,可周处长一下想了起来,指着沈魏风道:“他那会儿还年轻,估计还在上学呢,不会关心什么社会新闻。我知道那案子,不就是一群盗墓贼在考古现场就放了盯梢的,半路上去劫押运车嘛,是不是说后来只截获了一半的东西,最后还是有一半流落了海外?当时还觉得挺可惜的!那里面可有不少宝贝。”

    “对!就是这个案子。我当时是从公安局那边得知的,我记得这个案子里面也有个海外专家,他啊就被高度怀疑是境外派来的,只不过面上是专家的身份,哎,我恍惚记得那人就姓苏。不过最后还是让他走了,你想咱们哪有权扣押一个外国人,虽说那人也是个华裔。”单位里永远不缺像王处这种平时就爱打听各类小道消息的人,今天这货真是彻彻底底摆了沈魏风一道。

    “是吗!还有这事。”周处长震惊之余又拿起刚刚扔下的眼镜,重新拿起苏筱晚的表格看了起来。

    “是啊,真巧,都姓苏。”沈魏风话里带风,气得双手紧握,指关节发白。

    周处长看完第二遍,放下表格再度郑重地对沈魏风道:“小沈,用外援这种事情咱们可一定要慎重,你是咱们厅里派去的领队,有了问题可是要上面担着的,这种责任你我都承担不起啊。”

    办公室里的气氛一时陷入尴尬……

    下班回家的路上,沈魏风回味着周处长最后的决定:这个苏筱晚的材料先放在这里吧,回来开会好好讨论一下,然后再做定论,你任务紧,可以不用在这里等消息了。

    讨论能改变结果吗?周处这意思是要我放弃苏筱晚!要不要再考虑一下严副研究员?

    沈魏风心情极度低落,带着万般纠结回到住处,再次找出那天从文物局拿回的苏筱晚的绘图,那张纸上除了她的中文名,还写着她的英文名“Anna”。

    那个年代,英文名在沈魏风的生活中非常不多见,如果能让他有一丝印象的话,那更多的应该是出现在大学读书时同学们起的乱七八糟的英文名里,可是他不记得大学里有哪位女生管自己叫“Anna”,反而这个名字和苏筱晚连在一起好像在哪里听到过……

    而苏筱晚经历了一晚辗转反侧之后,打定了主意准备再去找周楚凝帮忙,她先是打了电话去周家,结果接电话的保姆告诉她周楚凝又住院了。

    这个周楚凝这一年来多灾多难,好像在医院安了家一样,人也明显快速消瘦下去,苏筱晚觉得这样的楚凝和她当初在米国时刚认识的那个健康漂亮女孩儿简直不是一个人了。这其中的缘由苏筱晚也颇觉得费解。

    按理说以周楚凝的家境,缠绵病榻是不太合理的,因为她每次住院都是以发烧入院,结果耽误成肺炎。

    苏筱晚结束了一天的修复工作后,特意在超市里买了楚凝爱吃的零食和一袋子水果,直接来到了医院的病房大楼,直奔楚凝的病房。

    这是周楚凝入秋以来第二次因肺炎住院,她父母都在病床前守着,看见苏筱晚来了便十分热情地招呼她坐下,又特意走开留出女儿和闺蜜聊天的空间。

    时间匆匆,即便楚凝又咳又喘的,两人还是聊得分外欢快,女孩子银铃般的笑声传得一走廊都能听见。站在外面抽烟的周处长逐渐展开了愁容,也露出一丝笑颜。

    两人东拉西扯地聊了一两个钟头,直到周处长带着护士进来要给楚凝换药,苏筱晚才和楚凝道别,就这样楚凝还死死拉着苏筱晚的手,叮嘱她明晚再来陪陪她。

    这晚,在万般忧虑中的沈魏风不知道,苏筱晚已经于无声中默默解决了他们相逢的最后一道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