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年华如刀 » 第十章 总会有新的开始

第十章 总会有新的开始

    李云茂他辞职后,让他姐夫找人托关系,进了一个台资的工艺品贸易公司。做什么呢?工资两三百块一个月的仓库搬运工。

    一天,他的二姐夫在开着新买的嘉陵摩托车送客到眼镜厂门口,碰上刚下班出来的叶泉。问起他近来怎么样了?对他的事,他二姐夫口气很不满意。说他好端端的在这做管理不好么?非要辞工!

    “又没有本事!有本事也找七八千块钱买个摩托车来载客,每天随便赚五六十块钱也好啊!”他二姐夫神气地拍着嘉陵摩托车说。

    然后不知道使用了什么手段,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扳倒了仓库主管—-最关键的是,还让老板记住了他的名字。

    台资企业的管理风格,完全不一样。据说由于历史上被日本人奴役时间太长,而且这代湾湾男人无一例外当过兵,他们有把军管习惯和日本人菊与刀的精神带到企业的传统通病。

    据说有一次,他老板把自己那犯了错误的亲舅舅,在仓库外外当着众人的面吊起来打!

    “是亲舅舅呀!台湾人可真的是六亲不认。”李云茂一脸的胆寒。这也让什泉从此对湾湾人有了很不好的印象。

    有一天,他回到了眼镜厂找叶泉。他说,太辛苦了,这几个月简直掉了一层皮,现在终于站稳脚跟了。现在有个问题,得听听你的意见。

    叶泉说:你辞职走人都没找我商量,还能有什么更大的事要听我的意见呢?

    李云茂说,他现在做仓库主管,工资八百一个月。但是老板给个机会他去见习做报关员,你工资只有三百块。他不太明白报关员是什么工作,是不是有前途。

    “我在眼镜厂辞职这步棋已经走得够惊险了,不敢再走错了。”李云茂难得的谦虚。

    “去做报关好呀!有前途。”叶泉肯定地答复。他的函授企业管理课程里,有这方面的知识。而且他很留意现实企业的管理运作模式,虽然没有入行,但已经有这方面的认知。

    “做仓库管理,是内务性质的。发展空间不大,怎么努力顶多做到工厂的总管好不?但报关工作是对外的,接触面完全不一样,就会有很多变数。”

    李云茂听明白了,真的去学做报关业务。湾湾的老板让他从基础做起。这时他腰上已经挂上了公司里配的传呼机,用个金灿灿的链子栓着。熟悉基本业务后,便派他跟着两个正式的报关员入驻在深圳皇岗口岸。

    关于李云茂,前面说的都仅仅是序言。他的精彩人生,至此才拉开了帷幕。

    有位大学者说过: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好人,一种是坏人。好人是不会变坏的,而坏人不管怎么改造,也不会变成好人……可是坏人和好人,没有绝对的分割线。人都有两面性,从这边看可能是个好人,站在另一边看却又是个坏蛋!

    在企业管理学上,有类职员职务不一定高、也非完全不可替代,但缺少了他运作起来会非常麻烦,称为“重要员工”。

    调油师就是这类人。涉及油彩、染色工艺的工厂都必须有个出色的调油师付,才能保证产品的配色对得上色版,并且在此基础上找到工艺成本最低的方法。所以当叶泉正在横岗的眼镜厂里上着枯燥的班时,在离不远的白泥坑村,学成的刘成己经开始过上他理想中的生活了。

    大条虫在玩具厂和丝印厂之间转来转去,就是想学这个。但他没这个耐心,估计天份也欠了点,只学到了皮毛。技术不行,当然去哪试工都做不久。

    而刘成就不一样,到哪都稳得住脚跟。在叶泉还在横岗眼厂里上着枯燥乏味的班啃书本、李云茂己经开始骑太子摩托背着姑娘兜风那年头,他出师成为一个师傅——这意味着他彻底告别了拿着喷枪油坐班的日子,再也没人随便对他管制呵斥。

    他在横岗那段日子里,叶泉并没有见过他。后来他说曾来过几次眼镜厂里找叶泉,但是在门口等了许久也找不到老乡传话。

    每个成功的人士,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都曾遇上贵人。也许这个贵人并没有刻意为他做了什么,但若是缺了他拉那一把,那坎儿自己就真是上不去,更遑论那未来到来的成功了。

    比如高佬丘,他也是调油师出身。仗着手艺和人脉已自己创业开丝印厂了。有一次,刘成下班闲着没事不知怎的就想着去探他——必竟大家是同学兼同乡,还是同行。

    创业对谁都不容易。但现在高佬丘接到一张对他工厂生死攸关的大订单,他对色版试调了三天都没能做出来,熬得人都瘦了一圈。

    见刘成来了,也没心情招呼。把遇到的问题说出来⋯他一向对自己的技术很自负,也没指望刘成能帮上什么,只是此刻心情不好说出来舒服一点。

    刘成一看他的技术过程就发现了问题所在,并出手找出办法把问题解决了。试调成功后已深夜。拿到刘成记录写下的工艺配方表,那高佬丘激动得手都发抖,非要请刘成出去吃宵夜。刘成拒绝了,说下次吧!瞧你这模样,还是睡觉要紧。

    技术过硬,还经常被同行的闻到名气后挖墙脚,这样他的工资也就自然涨高呀!

    后来那高佬丘又联系过几次刘成,都是想挖刘成过他厂里。

    刘成没去。

    “我可算救过他的,当然想挖我过去了。可是他这人不行,你若比他能耐他就对你尊敬客气,你若不如他,他那口气醺都醺死你…太白鸽眼。我才不给他打工呢!”这刘成!嘴真的没遮栏。虽然是真话,你少说几句不会烂肚子吧?

    可好!这话传到高佬丘耳朵里,高佬丘气坏了。那刘成做的丝印厂老板他也认识,于是特意请那老板吃饭。同行如敌国呀!什么意思?

    酒过三巡,气氛越来越放松。他在桌上把刘成那次帮他的事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你能请到我这个技术这么好兄弟帮你,可真是你的福气呀!”高佬丘不顾那老板越来越黑的那张脸,口气恭维地说。

    那老板那人气呀!那张订单他印象深刻,他也努力争取过的。怪不得那张大单高佬丘能吃得下,原来有内应!

    一回头,便不问青红皂白把一脸蒙圈的刘成炒了鱿鱼,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这会儿的刘成哪愁没人要?转头就被人请去了汕头。

    等那老板反应过来发现上了当,便想再请他回去。刘成回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

    这事也是几十年后,听闻高佬丘请叶泉等几个同学吃饭时,刘成说出来的。他被一老板请到汕头去后就稳定下来了,因为这时己经成家,凡事求稳定吧!一直做了二十年。

    叶泉听了笑,端起一次性杯子喝了一口:你这茶不错,比高佬丘的珍藏普洱还好!

    “我可真没说枉他。你看他请过我吃饭没有?今天也没有吧?我不是说图他一顿饭!”刘成又给叶泉添了茶说。

    有些人你施恩千斤他记不住。你若说他一句不中听的,就会置你于死地而后快。所以,交友要谨慎,千万要带眼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