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兽面4 » 第十章 房间里的盗洞(二)

第十章 房间里的盗洞(二)

    “我去带点东西,你们想跟我进去洞里面看看吗?”程教授忽然说。

    我们顿时紧张起来,同时好像又有些许好奇与兴奋。

    “可以吗?”周问。

    “备案之后真正考察的话需要有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在,警方是不会允许无关人员进入的……但是,那是明天、或者后天的事,我这个人一旦准备工作是不打算停下来的,既然我已经有了进去的权限,那今天的考察工作我不会拖到明天……”程教授一边说一边带着神秘的微笑,“这个洞的构造想必有些复杂,我一个人不太容易考察全面,以防万一我要带几个工作助手……”

    “我们懂了!”我们明白了他的微笑的含义。

    “小声点!”程教授忽然转身又从警戒线钻出去,“我去把房门反锁。”

    知道可以进去的一刻我们几乎喜不自胜,但是真要迈步,入口拐角可以见到的侧方黑漆漆的窄道却让人陡升怯意。

    厉问:“真要都下去吗……”

    “要下就一起下。”周说。

    程教授背了一个很大的挎包回来,手里拎着四个迷你头灯,自己头上早已戴好了大号的一盏。他帮我们戴好,说:“我担任过很多正常土壤盗洞考察的安全顾问,对盗洞各种情况都有了解和准备。但是为确保万一,你们答应我两点:一,不能掉队!”他着重的强调,“二,没有经过我允许一定不要随便触碰任何东西!能做到吗?!”

    “能!”我们说。

    程教授做个“ok”手势,打开矿灯第一个从入口下去。入口垂直距离大概1米5,双脚触底之后就需要钻入旁边的侧洞。

    “走吧!”周跟着下去,厉跟在他身后。

    “我走你后面。”我扶着何从入口进去。

    一个个的进入侧洞之后,大家几乎全程蹲着行走,极其不舒服,手脚并用的挪移了半天,正觉得累,忽然听程教授在前面喊:“都停一下,我看看顶壁的通气管通不通!”

    我们蹲着停下来,这时我才察觉自己着装尤为不便。何在前面抬头,盯着顶壁木板穿出的两个“木桩”呆呆出神。我正要问她,程教授已经又喊我们向前走了。

    我盯着顶壁找了下通气管,看到两根紧贴顶角从侧洞洞口一直往里延伸进去的硬塑料管,也不敢断定到底是不是。这种状态要问程教授问题,好像隔墙交流般难。

    坚持着继续向前挪动,忽然感觉何好像站起身来了,再仔细看原来是通道高度变高许多。他们都已经站起来走着。

    两边虽然依旧很窄,呼吸较刚才那种走法已经顺畅了很多,才蹲着走一小段路,感觉脸上已经有了汗珠,正要擦汗,感觉前面隐约有气流吹过,再看原来是到了一个岔路口。

    我正奇怪盗洞里为什么会有岔路口,大家已经陆续跟程教授进了岔路口左边的通道。

    沿通道走了十几步,空间一下变得豁然开朗。虽说木板框架有固定长度,但我不知道具体是多少,只能根据人做参照物目测描述:空间高度一个人多一点,空间宽度大约四个人,空间长度大约八个人。

    由于顶壁贴着头皮,总有一种上面随时会塌下来的压迫感。

    “这应该是个憩室。”程教授说,“我们已经离卧室有些距离了。”

    他用头灯照着四周看了一圈,发现右上角有一个被许多绳子拴住的铁环。绳子从顶壁木板的一些孔隙穿出,粗略估计有十几根。

    “这是什么?”厉下意识的伸出手。

    “别动!”程教授大喊,我们都被吓了一跳。

    “那是‘断龙石装置’的开关!”

    我们吃了一惊,厉伸了伸舌头。

    “一定要时刻牢记我进来前说的话……”程教授面带歉意,但语气依旧严厉,“危险时时刻刻都在!我知道你们都是善良真挚的年轻人,但善良真挚在面对危险时有时是种缺陷,一旦对危险环境放松警惕,那就离致命伤害不远了……我现在要求你们不要把我看作熟悉的长辈,而是看作带你们穿越危险森林的老猎手,我以命令的方式与你们交流,你们也要迅速习惯这种环境和模式,命令和军队模式,原始,但有效!”

    我们点点头。

    程教授指着铁环上的绳子说:“这些都是我们在入口看到的绑着石板的绳索。”

    “程老师。”何忽然说,“我能问个问题吗?”

    “小何你说。”程教授说。

    “一个盗洞,构造上如果没问题,预留出口和备用通道能不能代替通气系统呢?”何说。

    “看来你对盗洞真还知道不少。”程教授说。

    “您忘了?我小姨夫跟您算是广义上的同行。”何说。

    “噢,对对!这个问题吧,要看具体情况。理论上预留出口和备用通道的通气效果是优于一般盗洞通气系统的,绝大多数的U形、V形、多口形盗洞都是这么做的,但是还有一种为特殊目的设计的盗洞,比如T形,它的主要目的是安装机械升降系统,这种情况通气系统的作用就是无法替代的。”程教授说。

    何点点头。

    “我也有个问题。”周说,“您刚才是怎么判断岔路口应该走哪一侧的?盗洞挖掘这些岔路的意义是什么?”

    “前一问题很简单,盗洞岔路口都有其独特标志,需要分辨的只是标志代表正确还是错误方向。这可以算作一门学问,因每个盗墓者习惯不同,为了实现不被他人发现的目的往往是自建标识或利用构造上的细微差异。”程教授说,“后一个问题需要跟前一个问题结合在一起解释。首先盗洞岔路口有两种情况,一种为无功能的假性岔路,一种为有功能的真性岔路。假性岔路只是看上去两条道路,实际会在后面的某处或借助一些暗道汇合,属于表面文章,目的增加一些欺骗性;真性岔路则是实实在在的两条路。正确方向上平坦安全,可以到达最终的墓穴,错误方向机关重重,陷阱地刺铁笼应有尽有,这种岔路最初也是由假性岔路发展而来,但后来成了盗墓者中的高手宣誓所有权、警告其他盗墓者‘请勿靠近’的专用形式。咱们遇到的这个就是这种情况。”

    “为什么要以这种形式宣誓所有权?直接在洞口安个铁门锁住不行吗?”厉问。

    “盗洞不同于我们的固有财产——房子。”程教授说,“它的最主要功用是通道属性。通道这种东西,除非设卡看守,否则别人趁你不在通行你一点办法也没有。谁也没傻到看守盗洞等着警察来抓的程度,设重重铁门一来自己不便,二来即使锁住,别人大可以在旁边掘个入口。这种事一本万利,任何盗墓高手也防不胜防。所以他们从假性岔路得到启示,挖掘设置颇费心机的多条岔路,让不明构造者望而却步。岔路越复杂,投机者敢来试探的可能性就越小——当然,这也造成前面小周的问的问题有了岔路口设置标记的答案,毕竟高手也不能保证较长时间之后自己还能准确无误的记得所有岔路的正确方向,所以设置独有标志是最保险的方法。”

    “我也想到一个问题。”我说,“封住入口既然防不住投机者,断龙石装置的意义何在?仅仅是想从通道里面拉上窗户吗?”

    “这个比喻很有意思!”程教授说,“但不够恰当。断龙石装置跟铁门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你们注意那两块石板的重量了吗?一块少说也有五百斤。还有你们注意到这个憩室挖掘的位置了吗?它是旁开之后重新回到入口底部,也就是断龙石下是一个巨大的腔隙。断龙石一旦落下,巨大的重量会使包括这个憩室一部分沙层发生坍塌,到时候坍塌层以下的通道可不是你在入口旁边随便挖掘可以找到的。”

    “原来如此!”我说。

    “可是……那样的话,来这里拉铁环的人不是等于自杀吗?”厉问。

    “这就是铁环为什么设计成环形的原因,拉的人会用绳子绑在上面,到一个极其坚实的‘安全屋’里再拉动它。”程教授说,“‘安全屋’应该距这里不远,继续走下去很快就能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