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浪客断夜行 » 半生天子

半生天子

    关则宁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向前迈了一步成为如今的新皇,至高无上的王权是多少人不敢想的梦想关则宁梦想成真了。他当然沾了他先辈的荣光,这说明他命好,除此之外还有他极深的城府,在诸雄当道、刀枪林立的争权道路上能够笑到最后就不止命好这么简单,人算不如天算,天算还需人为。

    皇宫内的夜似乎格外静谧,关则宁身在寝室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皇宫内院里三层外三层的防卫固若金汤。他是汉都近年以来年纪最大的登基者,他已不再年轻,年纪五十有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人。在他身上展现出来的雄心似乎与年纪无关,这与平时的修养有密切的联系。关则宁会武功,而且绝对是一位武学中的高手,内力越修越浑厚,身子越养越健康,所以他的身体一直保持着如年轻时一般健硕,头脑也一直保持着清醒的认知。

    关则宁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大喜功之人,他更沉稳,行事更为谨慎。睡不着的关则宁心中想:“我有野心,我为了这天下大权杀了很多人,但是我不在乎。可是让我在意的是如何治理好这个天下。我还是丞相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算偶有失误也有回旋的余地,可是现在我是一国之君,容不得我犯一丝错误,这国家不能因我而颓败。我满腹经纶,胸怀治国之策,必须让这国家比之前强盛如焰火才能不辜负我的雄心壮志。

    可是当自己亲自坐上这个位子时才发现,雄心壮志犹存而心里竟有一丝莫名的空洞、凄凉,似乎在这个位子上我感受不到一丝人间的烟火,我现在是有些孤独的,我不知道为何会有这种感觉,有可能年纪太大对自己的要求太高害怕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吧!”

    然后他又想到了白易川说实话他还是很佩服这个早逝的年轻人的,心中想:“不得不佩服白易川,身为一位夹在狭缝中的皇帝,还能将国家治理的如此安定,称他为仁君当之无愧。他若不是心慈手软也不会因为他一人之死皇城就变得风起云涌,他不立太子的原因想必就是担心会有这一天吧。”

    想想家事,想想国事,想想天下事然后就不想睡觉了,期盼着赶快天亮,心想:“治国说来易,行则难。如今聚兵于此,边境之处对我虎视眈眈的外敌极易来犯,失去的土地也要收复。战争就要死亡,而我是依靠无所披及的强大兵力得到的天下一点损失都是不允许的,所以一旦战争爆发让诸侯看到了希望这是致命的。毕竟据陶充言不少人逃走了,所以他要有牵制生还诸侯的势力。我需要有一个万全之策。”他揉揉有些因失眠而发胀的脑袋,失眠对于一个老人来说似乎是家常便饭,可对于有着年轻人般的旺盛精力的老人来说却是头一次,继续想道:“一面是刚刚得到的天下,一面是自己的安危,一面又是如何去巩固。”

    关则宁起身走下床榻,慢慢踱步细细思索,他本来很期盼黎明的到来,可是当他从思索的问题中醒来时发现时间竟不知不觉流逝了这么多。窗外的天色变淡,黑夜慢慢隐退就像一个佝偻的老人慢步蹒跚慢慢退去,黎明就像一位强壮的少年人满怀希望,热血澎拜,面带着激情洋溢的笑容,展示着健硕的身躯,张开双臂快步向人们走来。他还没有头绪,他现在不希望黎明的到来,他还需要点时间来帮助自己思考。

    黎明已经,天下金鸡唱晓迎接着他,休息了一夜的人们又被黎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服侍皇上起床的侍女轻轻推开了门,关则宁眉头微微一皱,朝她们挥了挥手示意他们退下,他不想让自己的思路就此中断。清醒的头脑让他想到一个计划,喃喃细语道:“战争可以是别人的希望,那为什么战争不能是我的希望?”他长处了口气。

    关则宁穿好衣服,梳洗完毕,慢步金銮殿,在新的一天中迎接新皇的到来。大殿之上文武群臣列于两旁,这些做臣子的对于关丞相他们都很熟,可是对于关新皇他们能了解多少呢?关则宁在龙椅上坐定,望着大臣,关则宁一旁的侍从喊道:“升朝。”

    大臣们跪拜齐喊道:“吾皇圣德,万民归心。天下一统,江山稳固。”

    关则宁道:“众爱卿平身。”

    文武大臣起身抱手而立,没有人敢吭声。无论谁手握了王权人们对他似乎都是一样惧怕的,因为他的威严是凌驾于天下人之上的除了他自己外,这似乎就是王权效应。当然见酒下菜也是这群人的拿手好戏。

    关则宁道:“众位爱卿,我当初乃一国之相,如今为一国之君,你们意外吗?”

    所有文武大臣对于关则宁这样询问都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谁敢说“意外”二字。关则宁这样问自然有他的道理,因为他知道眼前的这些人都不是省油的灯,有的结帮拉派干一些知法犯法的事情,有的人干一些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的事情总之五花八门,毕竟他不是生来就是皇帝的,他时常在这群人中间游走而且他也是个老江湖了,深刻的了解这群人的特性,别看现在唯唯诺诺可能背后连皇帝老子也会骂,所以他这个半路出来的皇帝首先要杀杀他们的胆气,因为免得有人会暗中与外人勾结谋害自己,这种事情他们不是干不出来。接着关则宁问道:“朕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半生天子换旧臣,众位爱卿可知何意呐?”

    文武百官登时头上直冒冷汗,话的意思不用解释都知道。这时身兼护城之职的黎将军站出身来含泪道:“启禀皇上,臣守城不力,失职在先,以至城中死伤无辜性命甚重,恳请皇上将微臣革职处死。”

    关则宁道:“黎将军乃我原州城内护卫将军,在此次原州之乱中不因家中变故仍然矢志不渝履尽其职,奈何敌人太狡猾狠毒非将军之过也,朕怎能不体恤将军的心情,将军何罪之有?不仅无罪朕还封你为原州廷护将军,位列一品,赐官位金牌一枚,黄金百两,白银千两,锦缎百匹,择新府院再安家室。”

    黎将军不敢置信道:“皇上。”

    关则宁道:“朕不想让将军寒心,请将军万万不可推辞。”

    黎将军叹息一声道:“臣遵旨。”

    关则宁道:“已故官员及其家室也是糟他人之手,朕也会好好安置他们的遗首,这件事情就交给常事主部曾大人。”

    曾大人道:“臣领旨。”

    关则宁轻轻“嗯”了一声接着听到清脆的“啪”一声响手拍在桌子上,另一只手拿着一张纸生气地道:“你们抬头看看朕的手里有一份名单,根据朕观察有些人身在其位不谋其事,欺上瞒下,结党营私,独断专行按律是该革职的革职该问斩的问斩。”哪还有官员敢抬头,听到关则宁这样说有些人现在害怕的心情就差跪在地上求饶了,不过他们也能听懂关则宁话里面的意思。

    关则宁接着道:“但是朕决定既往不咎,给你们这些旧臣留些颜面,不过今后你们必须上下其心辅佐朝政,各安其职,不得再出现知法犯法的事情,否则无论官职大小斩立决,诛九族。”听到这里有些官员在心里长舒一口气,只要现在还有命就足够了。

    关则宁看着眼前的这张白纸心想此计虽拙但是朕用就是一方灵丹妙药。关则宁的确有一份名单,那是他做丞相时通过明暗观察发现有些人的确对自己不大尊重于是他将他们一一谨记,然后就发生了朝中大臣满门被杀的事情震惊原州城,现在的目的是将大臣的心统一起来而且还要有最高的统治力,这不但利于统治朝政也免得其中有人会暗中谋害自己。

    关则宁又开始说道:“众位爱卿,我们现在的目的是同心协力治国安民,朕说的可对吗?”

    有人道:“皇上心系天下苍生乃万民之幸,臣愿粉身碎骨以为圣上。”

    众文武齐声道:“臣愿粉身碎骨以为圣上。”

    关则宁道:“众位爱卿能晓朕之心意朕甚感欣慰,朕的确希望众位爱卿能齐心相辅与朕共同治理国家,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倘若真的让朕发现为官者,变故乱常,所事不仁,结党营私,鱼肉百姓,荼毒生灵,朕定斩不饶。”

    清明之文武听着昔日的丞相如今的新皇说出这一番道理心中也颇为称赞,但是他们心中还是有所顾虑担心万一这皇帝言行不一反倒是自己沉迷酒色,贪图享乐,荒废朝政,不务正业又该当如何呢?这在皇宫里面可不是稀罕之事。关则宁道:“若寡人辜负众位爱卿辅佐之心,不专政事,祸乱国家,人人可以诛朕。”

    说到这里众文武赶紧跪下道:“吾皇圣德,万民归心。天下一统,江山稳固。”

    关则宁道:“好,朕还有几件事要说,朕钻研治国之策想到一些方法,如今可以实施了。朕所提第一点便是废除城枢制,废除城主管事制,建立地方分级制,那便是州下有郡,郡下有县,县下可有乡镇,如此实现分级而治,井然有序,处事有法度。”

    众文武纷纷称赞。

    有人出列道:“启禀皇上,既已分级那如何定州郡县乡镇之大小?”

    关则宁“呵呵”笑道:“朕说的这第二点就是如何划分地方范围,百城为郡,二十城为县,城内城外可设乡镇,如何划分区域就交给监抚土司常大人去亲自处理,人员自行协调,朕会审查批示。”

    常大人道:“臣遵旨。”

    关则宁道:“朕要说的第三点就是地方设办案之所。府寺听取民意处理民事;监察寺是对府寺处理民事是否得当是否顺应民意,有过便罚,严惩不贷。二者亦可协同办案亦可相互监督。州有州府寺、州监察寺;郡便有郡府寺、郡监察寺;县有县府寺、县监察寺;乡镇可共设镇府寺、镇监察寺即可,此时交由管职事司吕大人亲自处理,人员自行协调,朕会审查批示。”

    关则宁接着道:“第四点地方官员的任命就交给吏部,你们要好好草拟选官制度,而且要深入到地方中去切不可坐云谈地不知深浅,要举贤荐能,不可任人唯亲,可以举贤不避亲,你们可能做到?”

    吏部官员道:“臣遵旨。”

    关则宁沉思良久又道:“我朝现在面临大改制人才凋敝,贤者匮乏,所以要广招贤士,括充官员,此重任也要交于吏部,不过最终选好的人都要朕亲自考察方可上任。”

    吏部官员道:“臣遵旨。”

    关则宁道:“天下绝非一个人的天下,若想获得安宁太平的日子就需要大家辛苦专心钻研国事。”

    文武百官齐声道:“臣遵旨。”

    关则宁道:“很好,还有这最后一点是南境失守朕决定要御驾亲征复收失地,以扬国威。”

    有人出班劝阻道:“皇上,万万使不得呀,如今天下并不安稳,皇上应当全力处理国政才是,况且收复失地不是还有徐将军吗?”

    关则宁道:“土地丢失那就是丢的朕的颜面,朕心意已决,此次出征朕是势在必行。”目前来说亲征于关则宁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这是他深思熟虑过的。因为这样他可以将一部分军队控制在自己手中不会再有人敢有所图,而且关则宁年轻时闯荡江湖所学颇杂于战事而言他也很有造诣,正好借此收复失地的机会巩固政权,建立强大的霸业。

    人有时候总是好处想得多,坏处想得少。战争不仅靠验一国的综合实力也是考验领导者才干的重要标杆,因为战争中充满了太多迷雾似的不确定性因素,唯有真正睿智的人才能透过层层迷雾寻找到正确的方向为自己创造合适的战机。

    众文武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