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追牦牛的人 » 第193章 初入村落难自立

第193章 初入村落难自立

    在经历了一万次纠结犹豫彷徨后,林力还是找到了局长。

    “局长,我想了想,驻村能不能换别人?”

    “为什么?”

    林力将诸如不会做饭、不会开车等条件罗列后,却得到了这样的答复:

    “这些客观因素都是可以克服的嘛,这次驻村也是对你的一次锻炼,而且我们单位本来就男同志少,还是克服下吧。”

    “意思是换不了了?”

    “嗯,名单上次已经报了,放心,对你的这些实际困难,单位也会适当考虑,还有什么问题吗?”

    退出办公室,林力在心里骂,但一切已无济于事了。

    他便只得自我安慰,“反正一开始还是愿意去的,只是被‘蛊惑’了,一年时间,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心情平复后,他便接着把消息告诉了妻子,“这次真是单位定的,我也没办法。”

    邹雨半晌不语,时间仿佛凝固了,“就一年嘛,没事,我扛得住。”林力挂断电话前说。

    不久,他便来到了村里。

    海拔4700米,距离县城40余公里,这是林力唯一可以感触到的东西。

    如果要谈谈感受,4700米,足以让大多数非本地人感受到高原反应的真实了。

    当他拖着简单的行李来到村委会时,荒凉的感觉瞬间袭来,目之所及的地方,除了没有一棵树木,哪怕草地,也尽显突兀,不远处,一群牛羊正在悠闲地觅食,天空何其湛蓝,伴着朵朵云彩,将孤零零的村委会映衬地愈发沧桑。

    打开已准备好的宿舍房门,一阵阴冷扑面而来,十余平米的房间里,两张藏式小木床分外起眼。

    同行的同事开玩笑,“知足吧,至少还有单独的房间,比过去条件好多了。”

    这一点林力并不反驳,因为参工不久时续霍村村委会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嗯,确实是。”他放下行李,送走同事后,一个人开始在村委会周边游荡。

    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随风招展是他早就预料到的,迎面走来的一位“波拉”(大爷)笑着冲林力吐舌头,“给啦……”

    后面的话他一个字没有听懂。

    原来,牧区藏语与农区区别不小,虽然扬言能听懂日常用语,可在真正需要时,林力还是感到词穷。

    “哈果么松。”林力摆摆手、耸耸肩,表示没有听懂。

    大爷笑着走开,强劲的风将人吹得睁不开眼,林力只好回到宿舍。

    现在,他首先需要将自己的“狗窝”进行打理,旁的不提,至少要将床收拾出来。

    阳光正好,隔着玻璃异常惬意,林力吃力地将两张床中的一张挪到自己想要放置的地方,不等铺好床铺,便已气喘吁吁。

    他索性坐在窗边,望着窗外一片蔚蓝的天空发呆,时不时喃喃自语。

    “难怪别人都不愿来。”

    电话响起,邹雨熟悉的声音传来,“你已经到村里了吗?”

    “嗯,刚到,在收拾床呢。”

    “路怎么样?”

    “还好,至少通村的路已经硬化了。”

    “那你先收拾,晚上闲了再说。”

    我们都曾抱有理想,走出山村是每个大山深处孩子的愿望,林力不是例外,可如果走出大山是为了走进更大的大山,到底是理想的破灭还是愿望的达成?

    林力不敢想、不愿想。

    同来驻村的还有乡上的两位干部,据说已经待了两年有余,林力与他们头次相逢,便傻呵呵地问,“你们待着习惯吗?”

    “习惯了。”一位汉族小伙子说。

    “吃饭怎么解决?”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们晚上要回乡里,早餐和晚饭都在乡里吃,午饭嘛,随便垫垫就对付了。”

    “村委会是没有食堂的,也没有饭馆,得自己做,或者跟村干部一起吃点糌粑什么的。”另一位藏族小伙补充。

    “哦,对,晚上会经常停电。”

    林力现在后悔了,后悔自己来村里时没有备足口粮,找这么说,他离饿死还真不远。

    至于同村干部一起吃,除了无法将糌粑作为主食,最大的障碍还是交流。

    “咱们在村里都干什么工作?”

    “这个不用担心,县里、乡里都会安排任务的,需要我们配合村两委做的,协助他们完成就行。”

    “你得在家里储备点水,宿舍是不通水的,最好准备个水壶,趁有电多烧点开水,不然停电了很麻烦。”

    林力于是回宿舍拎了大大的水桶,当他接满水,却走不出几步。

    他倒掉一半,仍然费劲。

    看来,海拔对人的体能的消耗的确是有区别的,4000以上与4000以下有区别,4000至4500也有分辨,4500以上便分外明显了。

    漫长的一天里,林力除了感受到饥饿的威胁,还再次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他烧开一壶水,泡好泡面,便浑身乏力地躺在简单铺开的“狗窝”里,可能水温实在有限,开水不大一会儿就失去了泡开泡面的作用,简单的一桶面,竟需要重烧两次,才勉强泡软。

    村支书敲门,“给啦,卡拉。”

    这是个五十出头的汉子,头上围着一条红色的带子,腰间挎着一致小刀,典型的牧民装扮。

    林力听懂了“卡拉”的意思,但这所谓的“卡拉”到底是什么,却是无法得知。

    “方便面已经泡好了,今天就算了。”他指了指泡面。

    村书记笑着走开,不一会儿就端来一大碗肉,说了些林力听不懂的藏语。

    晚上并没有停电,邹雨发来视频,“今天吃饭没?”

    “吃了桶泡面,村书记还送了碗肉。”

    “得学着做饭,不是为了我,而是你自己。”

    “嗯,我已经深深体会到你的良苦用心了。”

    “知道就好。”

    俩人聊了很久,10月,本该秋高气爽的日子,现在却已寒意凛冽、寒气逼人。

    “往后我说的话还听不?”

    “当然听了,不听你的听谁的?”

    “带电热毯没?”

    林力得到提醒,慌忙将电热毯铺好并通电,“放心,我是不会再把自己作死的。”

    人都是奇怪的,后悔的事常有,也常干,只是没有后悔药的现实里,除了苦熬,还能有什么退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