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罗通扫北 » 第三十四章培训户部官员得收钱

第三十四章培训户部官员得收钱

    “哎,是我当初对不起罗成兄弟啊!想不到线娘弟妹性格如此刚烈。我安排去接她们母子人,始终都没寻见,事至如今,其实联是真的无颜见她们母子。”

    李二惭愧的喃喃自语。

    长孙皇后见状亦无语,良久轻声道:

    “二哥!弟妹也是真不容易,能把通儿培养的如此优秀,不知遭受了多少苦难?”

    “何止是优秀,朕通过在这短短几个月与通儿的接触,还有通儿送给朕的这些谋略。他文能兴邦,武能定国,是大唐的擎天白玉柱,跨海紫金梁啊!”

    坤宁宫一时陷入沉默。李靖过了良久道:

    “陛下,微臣回家后让微臣的夫人和通儿母亲好好说道说道,可能多有转圜。通儿这孩子特别有孝心,只要线娘说话通儿一定会听的。”

    李二面露喜色道:

    “对对对、朕也让观音婢与线娘弟妹多多联络联络感情,把当初的事解释解释。只是不知如何补尝她们母子才好。”

    长孙皇后道:“我这身体也多亏有通儿,太医院和孙神医都是束手无策,还是通儿为我妙手回春,再无恶疾缠身了。再想想她们孤儿寡母,流离在外这么多年,不知受了多少苦难,无能如何补尝都不为过啊!幸亏线娘得此麒麟儿,线娘妹妹晚年可有福享了!”

    “咳咳、陛下,”李靖若有所思道:“通儿准备把我和秦二哥、知节封地中间的那块地买下来。可那是一块不毛之地。”

    “哦,是吗?说说那块地如何?”李二兴趣满满问道。

    “我也不清楚他想干什么?可那是一块有水就淹,无水寸草不生的地。约有好几千亩,旁边还有二座荒山,尽是黑石。听夫人说通儿想办工坊,广收流民。”

    “这孩子是不是傻了、这能干什么?”李二疑惑不解地道:

    “这孩子还说地方太小了,想把我们三家的地都合并在一起干。哎,这孩子就是心太善良,见不得穷人受苦。可能与她母子这些年来所受的苦难有关吧?”

    李二眼眶泛红,长孙皇哽咽问道:

    “前段时间红妹妹不是到通儿他们那里去过吗?通儿家里现在的情况如何?”

    李靖又再次兴奋地道:

    “好、好的很,是个福地。我家夫人听线娘说,原来那地方是穷山恶水,至从通儿去年出去打猎出了事,通儿过了什么生死关。醒来后,通儿一改往昔,接手了家中之事,统筹安排,现在以是世外桃源。”

    “是吗?这孩子是怎么做到的?”长孙皇后惊奇问道。

    “具体的情况微臣就不知道了?但他那叫什么基地的地方,老百姓人人不光能吃饱。听说都统一在一个叫什么食堂的地方吃饭。他们每天都必须吃一顿肉,还建了一个学堂,孩子们吃喝拉撒穿住都在学堂,户户都住进了基地统一建的房子里。而且还是一种从没见过的青砖大瓦房,家家都有许多银两。最多的有一万多两,有活都抢着干。老人有人看管,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依、小有所养、每月底到分钱时都不愿去领,还必须让人送到家里去。”

    “还有人不要银子?”李二疑惑道。

    “有钱无处用呗,那有什么办法?听说所有东西都是通儿统一发放。成亲基地安排,生孩子基地全管,还另外送一百两银子。您说这银子那里花的出去?听说通儿刚到长安来时,基地所有出了银子的,今年年终还有份子钱。据通儿的管家说,到现在为止,出到十两的能分到上万两。几两和几个铜板的人、也能分到几千到几百两,这孩子是真有本事,而且做事公平。”

    “哪他那基地有多少人呢?”李二问道。

    “没多少人,就是所有用的器物特别好。象哪耕地的农具叫什么曲辕犁吧!我们这里两头牛两个人一天才能耕两亩地。还累的要死要活的。可他哪里不一样,一个人一头牛一天轻轻松松能耕十多亩地。通儿又不准那些老百姓拼命干活,一天只准干四个时辰。有人多干一些时候听说还被罚了工钱。据说被罚工钱后反到乐哈哈地,您说奇不奇怪。”

    “那他哪里有多少地?是怎样忙得过来的?”长孙皇后惊奇问道。

    “有二三千多亩吧?就一二个人管,听说挺清闲的。”

    “哦、那田地里要水怎么办?”李二问道。

    “他给安装了十多个大木架,日夜自动不停的给地里浇水,多余的人都在工坊做工。播种和收割时,所有人都下地干活,学堂的孩子也不例外。哦,还有一个事,那里的孩子所学的书本也和外面的不一样,都是通儿撰写的。不看他们都不缺吃喝、生活富裕。但人人都知道节俭,通儿上次回基地见学堂洗碗的地方有一点饭粒,还特地作了两首诗文劝导基地所有人。”

    “哦、我就喜欢通儿的诗文,爱卿念来听听。”李二急切道。

    李靖念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还有一首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岁,粒粒皆辛苦。”

    “写的好、好诗文。又是两首千古奇文。能警醒世人食物的来之不易,不仅体现农人的艰辛。还朗朗上口,哪、那里的百姓都能认识字和理解吗?”

    “嘿嘿,哪里的百姓不是每天只能干四个时辰吗?其余的时间都要去学堂学习,要读书认字,生活充实的很。听通儿说就是先生太少,他还找过虞老大人,请他邦忙找一些落榜学子到他那去教书、束修从优。上次香儿去了,都在学堂教了十来天。通儿这孩子,其实也是挺难的。每天都是闻鸡起舞,吃过早饭就在家里念书。写东西,辛苦的很,可是又无人能邦到他。您们见过他什么时候没事到城里晃荡过?这孩子苦啊!不然我也不会让香丫头去邦他。”

    “好,这事朕来邦他。到时送一些落弟书生给他。”

    李靖为难道:“不知道他看不看得上,您看他训导出来的人,个个都有能力。香丫头随便在他酒楼找了几个人去邦我家夫人,家里的所有工坊、店铺、事无巨细,都被管得井井有条,我家夫人现在可清闲的很!”

    “是啊!秦铮、处墨两兄弟,你看现在还见到过吗?哈哈哈,”李二用指了指李靖。“每天在城里被你的香丫头都练上几遍。通儿真有魅力,把这些孩子统统给治得服服贴贴地。哈哈哈,秦二哥和知节到时还不知怎样感谢通儿呢!?”

    “咳咳”李靖老脸一红,赶紧岔开话题。

    道:“陛下,房尚书想请通儿去户部教教他的那些人,上个月房尚书见酒楼算帐方法特别好。就请了酒楼几个人去邦忙。户部十多个人算了整整一个月帐目还没理清。他酒楼那几个人不到三天、就给他整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还查出了许多问题。”

    “哦,还有这事?那就让通儿去邦忙教教吧!”李二一脸无奈道。

    “咳咳,通儿对房尚书说了。教可以,但得给他钱,叫什么培训费。咳咳,要给他十万两银子。”李靖差点咳出二口老血继续道“通儿还说、艺不可贱卖。还和房尚书算了一笔帐。”

    “通儿是怎么和房相算的帐?”

    “这是通儿的原话。房伯伯,您户部有大大小小几百位帐房先生吧?一年朝堂发放给这些人的薪俸就有十多万两吧?还帐目不清,用我这方法只需十来个人就给您整明白。您看,十来个人才需多少俸银?这还一目了然,在帐面上还无法做到贪没。一年这户部就可把这十万两赚回去了。大唐各地有多少掌管银钱的人呀?一二个月这笔银子就全节约出来了,以后都是赚的。”

    李靖咬着牙花子,继续道:“陛下,您看这孩子,嗨、真是掉到钱眼里去了?”

    “不不不”李二摆了摆手“通儿说得对。只是这笔钱该怎么出?”说完陷入沉思。

    “二哥”长孙皇后轻声道:“通儿不是在给朝庭打造兵器甲胄吗?你看……”

    “哈哈哈,还是观音婢一语提醒了梦中人,我立刻就去传旨,让户部给工部单独再调拔三十万两银子,送给通儿,通儿给朕送了一个兵器工坊还没给赏赐。这次一并办了。”

    李二说完匆匆而去,李靖见状、起身与长孙皇后见过礼后也随之而去。

    “嗳、都走了,哀家也该去看看孩子们。”长孙皇后口中喃喃自语道。

    正在此时。

    “嘻嘻嘻,参见母后。”

    “拜见娘娘”长孙皇后见李潇香和长乐公主翩翩而来。微笑道:

    “好好好,都别见礼了。哀家的通儿呢?”

    “嘻嘻嘻,通哥哥给我们做了吃食,正在后面跟来了呢!说请母后也尝尝。嘻嘻嘻”

    “你们这几个小丫头,这些事怎能让我的通儿来做呢?”长孙皇后微笑的指了指长乐公主和李潇香。

    “哈哈哈,伯母别怪她们,我听伯母说长乐妹妹这几天胃口不太好,就主动去给长乐妹妹做了几道开胃菜。正好您也来尝尝。”

    “好好好,伯母也来尝尝我通儿的厨艺,只是这都应该是女子做的事?”

    “没事没事,这点小事哪能让我姐姐和妹妹们来做?她们哪纤纤玉手是用来弹琴绣花的。我就是一个粗人,正好做这些事,只要她们开心就好。”

    罗通又诡谲一笑继续道:

    “伯母!她们也有事要做哟!我做几道菜不难,她们要根据这几道菜各自作出一首诗文来我听听哟!”罗通指了指桌上几道菜笑道。

    “不行不行、你这道汤还有鸡蛋壳飘在上面,小葱也没切碎,蛋黄也没打散,你偷懒,你先给我们以这道汤作一首诗文来听听,打个样如何?”

    李潇香又耍起了无奈,长乐公主听后也拍着玉手道:

    “对对对,通哥哥,你应该先作一首让我们欣赏欣赏。”

    罗通一脸苦大仇深苦逼的样子看向长孙皇后:

    “伯母、您见过有这样的淑女吗?耍起奈来真没道理可讲。”

    长孙皇后嫣然一笑,安慰道:

    “我看她们确实是耍奈、但是·····”

    “好了、好了,”罗通赶紧苦笑道:“您也别但是了,您就是偏心!就只喜欢姐姐和妹妹们,谁让我是一个男孩呢?我作这下好了吧!”看着一脸苦大仇深的样子

    “卟哧”长孙皇后没憋着,笑了出来,长乐、李潇香和追风晃着脑袋笑道:

    “嘻嘻嘻,快快快,我们正想听呢!”

    罗通摇了摇头站起身,指着汤碗里面的蛋黄道:

    “你们看好了、这两个蛋黄是“两个黄鹂鸣翠柳”,又指向小葱道:这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些蛋花象不象雪花,所以就是“窗含西巅千秋雪,”这两个蛋壳象不象小船,所以就是“门泊灞水万里船。”

    说完,罗通佯装生气嘟着嘴突然坐下道:“姐姐妹妹们就会欺负我”。其实心里窃喜的一批,又装逼成功。

    “卟哧、哈哈哈。”坤宁宫内传出一阵阵欢乐的笑声。

    “哈哈哈,我的通儿把一碗汤都写的如此有诗情画意,大唐也再没第二人了!嗯~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灞水万里船。

    写得维妙唯肖,才思敏捷,有情有境,生动传神,又是一篇千古奇文。来来来,通儿,给这盘韭菜写一首。写的好伯母有赏。”

    长孙皇后微笑坐下来看向罗通。

    罗通站起身搓了搓手欣喜搞笑地,道:

    “好,嘿嘿,今天争取得到伯母的赏赐。”起身抱拳躬身作了-圈揖。道:“请听好了,

    净净白白扎沃土,飘飘洒洒捋青丝。

    有心遮盖生金叶,随意出怀露玉枝。

    常助阳刚通正气,又帮柔美避邪湿。

    观察野外原生态,充满甘辛酿酒诗。”

    长孙皇后听完后陷入诗意之中、细细品味了一会。李潇香深情望着罗通,长乐公主这小妖精也是眼转春意。只有追风傻傻的看着罗通。

    长孙皇后品味良久轻声喃语道:“写的好啊!通儿观察事物真仔细,把这平凡的韭菜描绘成了一位妙曼少女。中间三句不通医理也写不出来,最后一句写出了辛苦劳作后的欢乐、妙、妙、妙。”

    顺手掏出一个白玉掉坠送到罗通手边,象丈母娘看女婿一样看着罗通道:

    “通儿、来、伯母这个玉坠赏给你,原本这个玉坠是给长乐准备的。”又看了看旁边的长乐公主。“来来来、先送给你。你可要好好保管,要随身携带哟!不然伯母可会生气的。”

    罗通看了看春心荡漾的长乐公主尴尬一笑,小心翼翼的收入怀中道:

    “来来来,我们开吃吧?不然菜凉后就不好吃了。”

    长孙皇后看了看长乐又看了看罗通会心一笑。

    “好、今天真高兴,尝尝我家通儿的厨艺看怎样?”

    长乐公主浅尝了一点菜,又喝了一口汤道:“真好吃,今天我要多吃两碗。”

    不一会碗盘皆净,长乐公主也现出狐狸精般的笑容,道:“通哥哥要是天天来做吃食就好了,今天真是吃撑了嘻嘻嘻。”

    罗通老脸一红,岔开话题道:

    “咳咳、伯母,我今天回家后,就把募捐的计划作好,明天吧?您看安排谁去拿回来,如有不够详尽之处,我再给您修改修改。”

    “好,明天就让长乐去取吧!她对你那地方也熟悉。”

    “好耶!在宫里太闷了,正好去散散心!”长乐公主开心的拍起了纤纤玉手。

    “还有一件事,想和您商量一下,伯父在朝堂内和那些朝臣每天斗法,真够辛苦的。我想在朝堂外帮帮伯父,想让您请虞老大人做名誉主编,并安排一群有能力的寒门学子,和一心一意想为大唐着想朝臣子弟。把朝堂内、对老百姓好的方略先宣传出去。比如,朝堂准备取寒门士子,在朝堂上又被有些心怀鬼胚的人阻止。我们就在朝堂外大传宣传,让天下百姓和寒门士子们都来议议这件事。您看我这个计划可好。”

    “好、你写一份奏折,我邦你呈给你伯父看看。”

    “我可不会写什么奏折,那玩意象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还言之无物,看上半天还不知说的是什么?”

    长孙皇后指了指罗通笑道:

    “你呀、你呀,损起人不知怎样说你?还真是一针见血。就按你的方式来吧!你伯父说你写的计划书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一看就明了。”

    “好、就这样,我写好计划后,让人送来。今天就回去了,我母亲在长安也玩不了几天,我得多回家去陪陪母亲大人。”

    “回去吧回去吧!过二天我也想去看看你母亲。”说完长孙皇后轻轻挥了挥手,李潇香和追风随罗通离去,只有长乐公主的心好象被抽走似的,呆呆而立,长孙皇后见状,也是心痛不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