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天上人间之财神有道 » 第1章 仙观孤婴

第1章 仙观孤婴

    陨落三千星宿,只为人间清平。

    四十九座仙观,重觅卿家身影。

    大海淘尽沙石,修就道骨仙风,

    还我一朝璀璨,再步九霄云庭。

    世有四界,人有五常。

    四界者,人仙鬼魔,五常者,仁义礼智信。

    仙为人、鬼两界至尊,统辖人间地府,令五常布德人间,恶人收归地狱。然有魔界,常常与之做对,霍乱三界,以图魔界替代仙界奴隶人鬼,将贪凶欲恶毒等百邪于世。

    魔生者,乱象万千,山可摇地震荡,日月倒江河倾,是非颠覆,污德尚耻,征战屠掠,将人间沦丧为地狱,百魔游荡,哀嚎遍野。

    魔尊三千年一转生临世,他这一临世,召万魔出窟,就是人间一大劫。

    天庭便指派修行超众的仙家于人间,或转世,或显圣,除魔平怪布道立德,让五常重回人间。这些奉御旨下凡的仙家们,身负重任,趟下凡尘十死九伤,零落存活下来的,也迷失仙途,飘零辗落在凡间历尽磨难。纵然这样,仙家们依然以可以受任为荣,争先恐后,万死不辞。

    天庭感念困顿在人间的仙家们,以仙桃四十九株为信,在众仙山仙洞仙岛设七七四十九座人间仙观,传道收徒于人间。

    真仙人本来是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老神仙,虽然位列上仙几万年,却没有人记得起这个老头。突然有一天这老头就冒出来了,站在帝君面前,插队在一众上仙前头,坚定的要领一株仙桃树。

    帝君知道这老头要么不出头,出头就必把事情办的漂漂亮亮的。当即就把仙旨和仙桃给了真仙人,老神仙拱了拱手,不管别的上仙多不满,又挑了十二圣人,转身就走了。

    老神仙带着他的团队,将种仙树于南海西沙永乐岛宣德屿。宣德屿是南海百岛中最平平不过的小岛,岛上怪石嶙峋,少有植被,这个怪脾气的老头儿,挑走了帝君最好的团队,却拣了一个最不起眼的地盘。

    转身,他就大拉拉跑到了东海龙宫。

    “白玉十万方,青玉十万方,其它珍宝单子上都有。”真仙人告诉东海龙王,他们根本不认识,没有半人交情,老龙王富的流油,但是没有什么交情,你还真别想敲榨出一毛一厘。更何况张口就要这么多东西的。老龙王不动声色,吃不透老头什么来头。

    僵持间,真仙人抖了抖仙袍,将双手工整的举了起来,拱了半拱。

    老龙王觉得头有点晕,片刻,腿也有点软,心虚,胆儿颤,连个不字都说不出口。就这样,老头儿要到了最好的建材,又请了十万神匠,依山傍海,赶工三十六天,修成了仙观一座。

    仙观如何?殿堂恢宏,讲坛过百,学舍千间,书楼无数,青玉为顶白玉为地,流霞相映生辉,名曰:真仙观。观内有一阁,建于险峰之上,高入云巅,帝君墨宝:登天阁。从此,老神仙广收门徒,不问出身,于观内传道近观业解惑。

    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宣德屿本来寂寂无名,自有仙人建观,贤名远播,远近不知来了多少寻仙问道的人,不顾宣德屿在海上飘渺难寻,但有一颗问道之心,惊风骇浪何足道,历经千辛万苦也要来寻访仙观。

    可是仙屿四周蛟龙驻守,夜叉护法,以至常年海浪涛天,迷雾重重,方向难辩。很多人因为航道阻滞,无功而返。可谓是仙缘难觅,仙机渺渺。一些大富大贵位高权重的人,为求长生,花重金建最好的船只,雇大批的水手来寻仙观,他们以为有钱有权就可以开道,谁知道仙道不同于人道,任穷其一生,都见不到仙家面目,依旧六道中轮回。

    老神仙虽然建了漂亮的道观,设了重重机关,可收来的徒弟还是不尽人意。弟子们来自俗世,有仙根慧智者,百中无一,入了道门,学了法术,还是用俗人的心眼攀比审时度势,言语行事之荒唐,常令老神仙觉得不尽心意,感概仙道难传,仙缘空待,负了帝君的心意。

    如此一年又一年,春尽冬转,也不知道几百年光阴流逝了。老头儿未得过一名得意门生,虽然有十年一界的晋仙考拭,也有入了仙籍登了天府的弟子,但无一有名,皆碌碌无为。

    却说这年冬天,海面冰涌,宣德屿上别说有人来,就是有法术的弟子要出去都不容易。奇怪的是就有一对贫穷的夫妇只身摇着一只小船来了。这对夫妇带着一个三岁的孩子,送子寻观,居然顺风顺水。小孩子年方三岁,生得眉眼俊朗,唇红齿白,一双瞳子明亮若星,炯灿灿的好让人喜欢。

    真仙人望其五官,摸其骨骼,心喜,收孩子入观,取道号:明道。

    真仙人早看清了小明道的前世今身,这小家伙原是真武殿上贵客,奉旨下凡,在世间已历几世,纵磨难重重,意志艰定,心怀仁爱,定性非凡,将来必有一翻作为。入观之后,小明道果然聪明了得,且用功努力,对道藏求知若渴。更难得的是,济弱抑强,在师兄弟之间甚是受尊重。真仙人得此人贤徒,更加用心,以至小明道年纪虽小,各门课业法术德行都远远超过众师兄弟。

    时光冉冉,不觉三载,道观弟子越来越多,真仙人从未因弟子顽劣而怠于师道,与众贤每日传授课业,孜孜不倦。谁知这天,仙观内正上课,突然海上巨浪滔天,排山倒海直逼道观而来。真仙人与十二位先生做法护观,不知道来者何人,是善是恶。

    苍茫海上,光华灼灼里,立着一位玉色衣衫的神女,神女怀里抱着一个婴孩。

    观内的弟子都被带往最高处的学殿打坐了,只留下明道一个把紧山门。小明道虽然才是个六七岁的孩子,行事却比大人还要稳妥。他偷偷从门缝往外看去,只见神女手持五彩神杖,轻纱掩面,眉目忧伤。在观前,神女止步跪了下来。小明道看明白了,神女是来仙观送子了。

    可是真仙人领的仙旨只收凡人入观,神女送的孩子,必然不是个凡胎,况且又来历不明,先前真仙人的铁磁太乙真人就收了个无法无天的石猴子,惹下了灭观的祸事,搞得太乙真人在天庭好几百年都不敢露面,就怕大家指责他。这边,真仙人自然是不允的,闭门不开。神女就抱着孩子一直跪在观外。

    三天三夜海潮不休,十二位先生见神女意志坚定,且法力无边,纷纷劝真仙人收下婴孩,真仙人就是不同意,态度坚决的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老神仙的座右铭,你总不能围着我的仙观三年三十年三百年吧?

    真仙观里自然是真仙人说啥是啥,别人也不敢违拗,观内的弟子开始众说纷芸,议论起神女和婴孩,好事之徒还搬来神仙册,翻的个底朝天也没翻出神女的身份。又有人找来诸魔册,还是未果。

    一向遵师重道的小明道,一直守在山门口,仅一门之隔,几天下来,小明道已经对神女怀里的孩子有了感情。他能听到小婴儿呜咽,似乎呜咽天地之大却无自己立足之地,也能听到小婴儿呢语,似乎在慰藉母亲的悲伤,也能看到婴儿轻轻的微笑,只是冲着抚面的风,滴到小手心的水滴,总之,虽然它小的很,却是个很神奇的孩子,安静,专注,一脸无害,非常吸引小明道。

    小明道决定了,他要违一次师命,哪怕是被罚,或者赶出师门,他感受到这个小婴儿的善良乖巧,也感受到神女的万不得已。他也知道师父的顾虑,但总要有人出来担当,他想替这个婴儿担起来,他想他成为自己的小师弟。

    第四天的黎明,明月在海面上尚未消退,小明道掂起了脚尖,奋力的将山门上的门栓抬了起来。山门吱呀一声打开了一道缝,小明道半个脑袋从山门里探了出来,半个身子从山门里挤了出来。淌着海水,他走到了神女身边,伸出手臂。

    神女看着小明道,小明道亦看着神女。虽然轻纱掩面,但是神女那双眼睛仿佛是人间最纯净的泉水,让小明道见之不觉神清气爽,欢喜微笑。

    神女给了婴儿最后一眼温柔的抚视,将小生命交付与了明道。

    “仙尊放心,从今天起,他就是我明道的师弟,我会看护好他!”

    神女没说什么,她温柔的眼神里是对小明道绝对的信任。这份真挚的信任令小明道心里沸腾,他抱着婴儿,早忘了违背师意的担忧,小身板里都是对小师弟满满的爱意。

    神女起身举起神杖,挥斥间天地间灵光毕现。

    海水消退三百丈,宣德屿平白大出好多倍,银滩环绕,海鸟嘶鸣,蔚然壮阔。海潮浸过的地方,潮气化成了真气。陋石破裂现沃土,焦砾粉碎化成草籽。

    薄雾之下,不毛之地变成了青翠的山峦,峡谷幽出,风和日丽,仙泉沽沽,灵花竞开。神杖点抚之下,彩虹跨观,蜂蝶纷舞,红日东出,百鸟迁来。

    天清朗,白鹤飞来,仙鹿跃见,栖息玩耍在仙桃树下,一座穷山恶陋的小岛俨然成了钟秀之地。

    “小家伙,你是给我们带福气来的啊!”小明道开心的对着怀里的小婴儿说道。神女踏浪而去了,留给了宣德屿生有之道。何止小明道,所有的弟子包括先生们都惊愕欣喜不已。老神仙虽然借东搬西,花重金打造仙观,但是宣德岛的水土却很难改观,总少了生机。而现在,神女给了宣德屿钟灵慧秀。

    小明道抱着婴儿,腿脚都感觉轻灵了,他现在要去见师父,带着他的小师弟去见师父。他也想过后果了,观规第一条就是违背师意要被逐出师门,他要是被赶出去,亲生父母也没有了联系,上哪生存都成问题。但是这些都不能阻止他要保护这个小师弟,他抱着婴儿,跪在真仙人门外,十二位先生也来了,他们想给小明道说说情。

    所有人都低估了明道在真仙人心中的位置,才半个时辰老神仙就把门打开了。脸上也没有什么责备之意,还有些许的赞赏。

    “为师老了,老了就怂,明道,你替为师干了件不敢做的事,担当无罪,苟且有愧,起来吧,孩子!”

    小明道有点惶恐,明明自己违了师意,师父不但没有批评,还进行了一翻自我评批。

    明道:“师父说这话,是羞刹弟子了,师父选择自然有师父的道理,弟子违了师意,给师兄弟们做了一个坏的榜样,还请师父责罚我!”

    老神仙也不知道是宠自己得意门生,还是真心有愧,意然理了理道袍,跟小弟子长长拱了一揖。“孩子,记下为师这一揖,如果有一天,天下人都苟且,也不是你苟且的理由。你有这份担当,将来必有托负天下的命格!至于他么……”真仙人头疼的看着安静出奇的小婴儿,说不要苟且,但是苟且可以消灾少祸啊,说要教弟子担当,但是挡当就是不知道会惹什么麻烦啊,这孩子娘亲也不知道啥来路,这孩子更不知道啥来路,老头儿在心里盘算,可他知道不能再盘算了,再盘算自己又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罢了罢了,即来之则安之,你来之前,我们这里光秃秃的啥也没有,现在啥都有了,你就叫有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