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神朝演义 » 第十二章 北伐中原

第十二章 北伐中原

    燕王的政事堂内,燕不成神色凝重的坐在桌案前,他手中有一份帛书,那是夏正平六月一日祭天告地宣读的文章,也同时包括敕封群臣的命令。

    在此之前,他已经将这一份帛书,传阅给众臣观看了,现在是时候该听听这些臣子们的意见了。接下来燕国该怎么办,又是往哪个方向发展,一切都会取决于今日的朝会。

    “诸位爱卿,你们说说看,这个汉王夏正平已经称帝了,年号设置成了大统,你们听听这个名字!”燕不成的声音很温和,但是却充满着危机感,“大统,大统,那就是大一统的意思。或者更深一次的理解,就是他夏正平要重新统一天下!”

    “为此,诸位臣工,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或者说,你们是怎么看待夏正平这一次称帝的情形,我们该做些什么。”

    众人听着燕不成的话,不由得陷入沉思。他们并没有预料到这个情况的发生,毕竟燕国和汉王之间,隔着数千里的路程,即便有什么风吹草动,也很难被它们捕捉到。正因为如此,他们也并没有发现夏正平称帝的征兆。如果发现了,他们今日并不是在政事堂内讨论怎么应对这一件事,而是在军营之中,整顿兵马了。

    “启禀主公,这个夏正平本就是奉着大夏灵帝的遗诏,而进行称帝的。对于此种情况,我们很是无力。要知道,遗诏这种事情,都是有个说法的。若是没有这份遗诏,也没有传国玉玺,我想这个夏正平也不敢如此的嚣张。”

    政事堂中,有人走出班列,不痛不痒的说了一番话,让燕不成直摇头。这个人真是不知道形势,空长了一颗脑袋,竟是连一些问题都看不出来。

    “臣下的观点,夏正平称帝,我们姑且不管他带来的后果有多么严重,至少他要威胁到我们燕国,还得三五年的时间。”又是有一人,很是乐观的走出班列,拱手而道,“泱泱华夏,足有五千里的横跨,他想要威胁我们燕国,那得横跨数千里的国土啊!数千里的国土,就算是马车也得走上个一年半载的,更不用说那全靠两条腿的了。如此算来,五年之内,夏正平他必然威胁不到我们燕国。”

    “何将军,此言差矣。大国之所以能长且久者,必然是建立在居安思危的境况之上。若是不居安思危,那么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大国遭受侵犯,最终限于覆灭之地。”说这话的,使燕州麒麟李元直,此时他摇着鹅毛羽扇,似是在思索一般,“汉王夏正平,称帝的确有他的合理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理由那么乐观估计,他威胁不到我们。”

    “若是我猜测的不错的话,这个汉王称帝之后,用不了多久,必然是北伐中原。一旦他占据了中原,那就必然会有心思北上,到了那个时候,也就对我们燕国有所威胁了。”李元直神色之中,流露出担忧,“因此,有备无患,居安思危,我们一定要扩充军队,以对抗这个即将到来的威胁。”

    “相国之言,确实不错。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居安思危,如果我们提早准备起来的话,那样子我们也不至于到时候会慌里慌张的了。”身为大将军的军务总管,拱起手恳切的说道,“请主公恩准相国之言,即日起加强戒备,扩充军队,吞草积粮,以防万一!”

    “准!”

    演燕国如此,秦赵两国也是如此。至于齐鲁两国,似乎并没有什么说法,只是显得很平静。

    当然,夏正平称帝,反应最为激烈的,莫过于楚国了。楚国之中,自然是不缺乏有才之士,他们已经看得出来,夏正平称帝之后,将会做什么事情。这件事情,自然是北伐了。而北伐前进的首要地方,便是楚王的封地。正是因为如此,此时楚王政事堂内,已经吵得不可开交了。

    “什么?你建议我家主公,投降夏正平?你这是在做梦,绝无可能!”

    “若是不投降,万一汉王夏正平,率领军队,进攻楚州的话,我们绝无可能生还啊!”

    “一派胡言,楚州城防足备,更是有着申王、周王的支援,这个汉王怎么可能攻下呢?”

    “诸位,不要吵了,请让我说一句。你们难道忘了,吴州之地,他们汉王是怎么夺取的吗?再者,我们虽然和汉王是盟友,但是你又怎么知道他没有吞并楚王封地的意思呢?”

    楚王坐在桌案前,一时之间,竟是有些决断不出来,该听从何种建议。此时此刻,楚王手底下的臣工,俨然分成了两批。

    从他们的言语之中,自然是能够听得出来,其中的一批,是主张和夏正平战斗的,另外一批的,则是主张向夏正平投降,或者是依附夏正平的。

    从声音的响亮程度以及密集程度,很容易就分辨的出来,其中主张向夏正平投降的,占据了多数。

    实际上,这个现象很容易理解。毕竟,大家心里,都还向往着大夏神朝的,希望再次看到大夏神朝的荣光。而夏正平又是打着大夏神朝的由头,自然能够吸引住他们。

    “尔等佞臣贼子,怎敢叫我父王,如此行事呢?”忽的,政事堂的大门之外,走进一名少年,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当今楚王的王世子。

    “父王啊!请求您将这些,刚刚劝告您投降的臣子,都统统杀死吧!”王世子的话,很是慷慨激昂,他的眼神之中,流露出一丝的杀气,“想我楚国先祖,当年得到大夏皇帝的册封,坐镇大夏神朝东南,开疆拓土,到现在为止已经七百余年了。难道,你们这些人,劝我父王投降,是想要毁却我楚国的七百年基业吗?”

    他的声音之中,充斥着不屑,也充斥着恨意。这种恨意,是对这些投降派的人的。在他的眼里,这些人都得死。

    “王子啊,您要知道,这个汉王夏正平坐拥梧州之地,巴、蜀、交、吴以及南蛮,有带甲百万,战车万乘,如此算来的话,我楚国又是如何抗衡?”

    “殊不知,当年的一百五十万联军,被他汉王打的山穷水尽,让我们损失了多少人马啊?”

    “王子年幼,不懂得天下黎民的心思。一旦我们和汉王的战端一开,到时候必定会是生灵涂炭的局面!”

    “难道说,这种局面,就是王子殿下,想要见到的吗?”

    一时之间,许多人都被这一番话,震得沉思起来。实力相差悬殊,已经是一个注定的局面了,谁也无法改变,最终的结果,都是汉王胜出。就算是他楚王向周边各个国家,发布请求支援的命令,但恐怕也不会得到许多的兵力。

    楚王摇头叹息了一声,他坐立不安,很是发愁,最终没有决断出来什么,便是宣布了退朝。

    “可怜七百年的楚国基业,难道就要毁于一旦吗?”楚王世子,走出政事堂,不由得仰天叹息,跟随在他身后的,都是哪些主张战斗的人员。

    周王的反应,并没有什么,他已经明白,夏正平称帝,北伐中原的事情,早晚都会过来。或者说,他已经准备好了,该如何应对夏正平。

    各国的反应,各路势力的情况,早已经汇总成文书,传递给了夏正平。夏正平研读之后,便是将自己关在汉王府后面的府衙之中了,似乎在研究着一些对策。数日之后,才从其中走了出来。

    夏正平称帝的消息,传到的仅仅是天下诸侯的耳中,当然也传到了海外一诶国家君主的耳中。比如说,新罗王朝,比如说扶余国,再比如说暹罗国。

    大统元年七月,暹罗国遣使而来,其中的目的,一个自然是贺喜夏正平称帝,另外一个自然是相互合作之类的了。

    当然,夏正平也没有亏待这个小国来使,能够答应的事情,自然是答应了。暹罗国之后,却是天竺国来使,目的也差不多。而至于扶余国、新罗王朝等,竟是整军备战,不知道想要干什么。但从他们整军备战的力度来看,显然是为了要和新建立的大汉神朝拼搏了一番。

    新罗王朝虽然地处北方,但是他有着沿海海岸线,自然是能够做到水师顺着大海南下,从而攻伐夏正平所掌控的郡城了。

    夏正平倒是没有想太多,他在布置着一些任务:“今日,朕得到消息,说是楚王之国发生内乱,这倒是个好时机。因此,朕决定,要北伐中原。”

    他的话音落下,便是在政事堂众人的面前,指着地图,分配着一些任务:“陈旭何在?”

    “臣在!”

    “着你即刻前往雍凉之地,觐见雍王殿下,送去一些礼物,让他起兵二十万,攻伐荆襄九郡!”

    “臣领命。”

    “陆慷何在?”

    “臣在!”

    “着你为巴州军元帅,率领三十万军队,出东平郡,北上攻伐襄阴郡!”

    “臣,领命!”

    “关长云何在?”

    “臣在!”

    “着你率领蜀州、吴州步兵共计五十万,一路出北川郡,往西北而进,攻伐襄州各郡;一路出吴南郡,向西而进,攻伐楚州。”

    “臣领命!”

    一时之间,政事堂上的诸多臣子,神色兴奋,慷慨激昂的答应着夏正平布置下来的任务,显然征战天下,建功立业的时刻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