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神朝演义 » 第九章 煮盐、晒盐

第九章 煮盐、晒盐

    这个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和前世之中没什么两样,蕴藏的资源,也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这里的人们,在资源的利用上,却显得落后得多。毕竟是具有夏正平前世之中,西周王朝的某些特征。

    “盐池之中,出产的盐,是要将卤水煮沸,然后再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才能得到盐。”夏正平将帛书拿在手中,缓缓读了起来,“我这个方法相似,先用一个大锅,盛满海水,逐渐煮沸,直至剩下两成的量,然后再盛满海水,再进行煮沸至原本两成的量,如此往复七八次即可。待得煮沸至最后一次,只剩下原先一半的量,便是所谓的卤水。”

    “若是我所猜的不错的话,这卤水的底部,已经是有白色的盐了。此时,这些盐,便是能够放心使用了。”

    夏正平前世之中虽然学的是历史,除了对经济学有所了解之外,对于一些工艺,也是有所掌握的。他现在就是在将前世之中的某些古代工艺,引入了这个社会之中。

    他所说的海水煮盐,所运用到的方法极为简单,海水可以看做是极稀的卤水,煮沸蒸发,相当于是浓缩海水。海水浓缩到一定程度后,便是成为了卤水,如此反复之后,卤水中盐的浓度也就越大,最后产出的盐的量也就越多。

    这样子做,不仅仅可以省却从盐池、盐井采取卤水的繁琐,还能节约用工的时间。要知道,海水取之不尽,蜀郡沿海周边的海水,皆能够随手取得。而盐池、盐井,却是条件苛刻,而且受限于地形,极为不安全。

    实际上,海水煮盐还是比较花费功夫的,有比这个更优化的办法,那便是海水晒盐。这两个方法的过程是一样的,只不过获得卤水,产生盐的条件不一样。

    海水煮盐,归根结底,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以烧火煮沸海水。而海水晒盐则不需要,只需要将海水放在日光之下曝晒即可,这一方法也有利于大规模获取盐。

    交州之地,常年温度较高,那里的地方,便是适合这一方法的。

    如此轻易便捷获取盐的途径,自然是能够做到盐资源的专卖。夏正平敢于进行这样的改革,自然是有所依仗的。

    司徒伯懿听着夏正平叙说的方法,不住的点头,道:“主公所说的这方法,虽然闻所未闻,但是却听上去很有道理。不知道,主公打算怎么做?”

    他听得懂夏正平所讲的事情,自然也就想知道,夏正平为什么要将这些告诉自己。

    “我想让你去沿海地带,组织官商,用这些方法,生产盐。以满足巴蜀之地、交州、南蛮等地的盐的需求。”夏正平将帛书递给了司徒伯懿,而后缓缓说道,“这样子做,可以大规模的生产出盐,同时能够平稳盐的价格。让百姓们生活的更好,而不至于为了盐发愁。”

    他说的一点也没错,现在的汉王之地,很多的盐商都会坐地起价。以至于,盐的价格一直是居高不下,很多百姓买不起盐,整天的粗茶淡饭,造成了体质上的差距。现在夏正平虽然查封了盐商的产地,但是汉王之地,却不能够一日无盐。为此,既要达到降低盐的价格,又要达到生产出大量的盐,也就只能用夏正平所说的方法了。

    这样的一则消息,自然是传遍了整个汉王之地,一时之间,原本聚集在蜀郡之中,反对汉王的盐商们,尽是消了火。或者说,他们已经知道,大势已去,一旦这种海水煮盐的方法推广开来,那么他们这种古老的盐池取盐之法,将会没有生存的余地。

    更为深一层次的,这是彻底的使得盐资源,实现了官商经营,官商售卖的体制。到时候,这盐的价格,肯定会降低,而且低到近乎所有的巴蜀之人都能买得起。这就是夏正平想要的效果,民本思想,是他治政整个汉王之地的最高原则。

    倏忽时间,半个月已然过去,这样的一些风波事情,也过去的差不多了。

    汉王之地的一些盐商,不再生产盐,而是由曾经的生产商,转变成代理售卖商人。

    夏正平创建的官商,毕竟是人员有限,或者说,他的这个官商,只负责生产和定制价格,至于如何卖,谁来卖,则不是他能够做到的事情。

    这一点,自然是要交付给原来的盐商来做,否则的话,夏正平查封了那些盐的生产地,那这些盐商该怎么办。他们也是平民百姓之中的一员,也需要钱财,也需要生活。

    于是乎,夏正平借着这种改革的劲头,便是给予了盐商们的一些好处,让他们有从商的机会,能够赚到一些钱财。

    自从官商开办以来,资源类的商品,不出三个月,便是已经实现了专卖。而其他的商品,比如猪肉等,也已经实现了异地同价的目的。一时之间,整个汉王之地的经济,物价平稳,郡城之间的差异,逐渐消除着。

    以至于,物价的降低,官商的开办以来,大幅度的提高了许多商品的生产力度与规模,自然是使得民众生活水平提高了。

    这些现象,自然是为外人看在眼里,汉王之地以外的州郡,穷人自然是想要费尽心机的前来这里。汉王之地的诸多政策,都是有利于他们的。数个月之后,汉王之地的民众,足足增加了数十万户,百万居民。

    当然,在改革之中,自然是少不了一些问题的。除了盐商的安置问题,还有青铜生产商的、稀有铁生产商的等等。这些商人的安排问题,自然是夏正平需要考虑的。

    在以往的时候,一旦遇到战争,这些商人坐地起价,将金属类的东西的价格抬的高高的,这让夏正平很不爽。

    如今,他用雷霆手段,剥夺了这些商人的金属资源生产权,自然也要给他们一些好处,以用来安慰他们。

    现在的夏正平,坐拥巴蜀,同时也意味着拥有着这巴州和蜀州之中的铜矿、铁矿,南蛮之地并入夏正平的手中之后,他所掌握的铁矿、铜矿也大为增加。

    实际上,巴蜀之地的铜矿、铁矿,经过数百年的开采,早已经进入了枯竭期。以至于,掌握这些产地的商人,为了达到物以稀为贵的目的,竟是不住的彼此哄抬青铜价格,给夏正平的军队器械补给,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这便是自由市场的通病,会造成盲目的抬价,以至于罔顾消费者的经济水平。当然,夏正平最后是动用了一些关系,才使得价格平稳下来。要不然,当初那一系列的战争,他必输无疑。

    现在好了,有了南蛮之地的铜矿,他原本为资源发愁的事情,也就得到了解决。不过,这南蛮之地的铜矿、铁矿,在夏正平最初占领的时候,就已经被他收入了囊下,那些私商没有分到一杯羹。

    这也是夏正平的高明之处,在最初的时候,他就考虑过官商的问题。如今看来,手中有着大量的铁矿、铜矿,也就不用再发愁军械了。至于那些商人,夏正平是这样安排的,由官商组织人员生产一些民用品,然后让这些商人代替自己售卖。

    当然,这里面的价格,依旧是牢牢握在官府手中的,不给私商任何的可趁之机。这一下子,自然是扫除了私商控制资源等稀缺商品的价格,从而使他们暴富的毛病。当然,也杜绝了价格的不稳定,而出现的一些民众抗击商人的现象。

    说到成立铁、铜的官商,夏正平倒是有些改进办法。这种办法,自然是要从金属的生产方面进行改变。

    铁比铜稀有,因此铁更为昂贵。究其原因,自然是因为铁的冶炼,要远比铜难。正常生活中,用到的并不是纯净的铜,而是青铜制品。冶炼的条件极为简单,但是铁就不一样了。

    毕竟,这个世界,才刚刚出现铁,很多时候铁的冶炼,都存在于探索阶段。为此,夏正平特地成立了百工阁,其目的,就是为了研究铁的冶炼。

    官商想要平抑物价,其根本的做法,就是要让商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下来。这一点,从盐的价格就可以看得出来。以往的郡城之中,买一两一斤盐,那是因为盐商们生产盐可能一斤,就得需要半两银子。而现在的盐,则是十几文钱,就能够买到一斤。海水煮盐、晒盐的成本近乎为零。

    因此,想要降低价格,到头来还是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官商承办铁、铜的生产后,除去供应军队以外,最大的自然是要供应百姓们。往常的青铜、钢铁的生产,流程复杂,经过夏正平的改善之后,交付了百工阁的研究,将钢铁青铜的生产方法,彻底换成新的。

    以至于,现在的汉王之地,这些资源类的商品,早已经是供大于求了。

    自夏正平这样连续几次的不间断的改革,汉王之地的经济结构,已经远远区别于之前的了。因为这一番的改革,夏正平统治之下的地界,早已经是最为繁荣的了,以至于周边的番邦,都来朝贡了。而且,如今的汉王之地,可以说是,民众富裕,百姓安定。

    倏忽时间,已经是五年过去,直至汉王二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