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神朝演义 » 第五十四章 巴州汉王三连驳

第五十四章 巴州汉王三连驳

    消息自然传入了南川城中夏正平与何士元的耳朵里,他们当即登上了城墙,眺望远方。果真见着,北川郡以北的方向,哀鸿遍野,大军旗帜倒下。此一回,三国联军已经去了两路,独剩下了周王刘镇。夏正平与何士元,一想到这些,便是不由得欣喜起来。

    然而,南川城依旧处于被围困的状态,且城中兵力所剩无几,粮草也不多了,倒是让夏正平和何士元比较担心。当下,夏正平便是飞鸽传书,命令黄瀚生救援自己。

    申不易撤兵,遭遇黄瀚生截杀的事情,自然也是传进了周军大帐中。此时,周王刘镇,正在和一帮谋士商议着这些事情。

    “前者,楚王因为施琢公偷袭吴州的缘故,从而撤军,造成了我们围攻南川城的进度有所影响。现在,申不易这个老家伙,又是带兵回去救援济州城了,到此看来,一百五十万大军,已经没了一半!”刘镇的声音很是担忧,“列位将军,你们有什么好的法子没?”

    他的意思很明显,吸纳在兵力不足,已经无法攻伐南川城了,或者说是,他们已经达不到原本的目的——擒杀汉王夏正平了。

    既然达不到目的,那就得另外想办法,究竟是继续攻城,还是退兵休养生息,这都需要进行抉择。更何况,周王及众多的谋士,也是收到了消息,说西部的雍王、西北的秦王似乎达成了协议一般,对周王的边境郡城虎视眈眈。

    实际上,周王的封地,是没有边境郡城可说的。他的荆襄九郡,几乎每一个郡城,都和其他国家相接壤,也近乎无险可守,以至于他不得维持足够多的军队人数,用以和周边的国家抗衡。

    七十万大军,可以说是周王兵力的一半。他现在陷在了南川城这边,荆襄九郡就会有些空虚了。如今时间不容他们再耽搁下去,因而周王刘镇决定要和诸位谋士,商议接下来怎么办。

    “主公,末将以为,智取不成,只能强攻。臣料想,数十日的围攻,南川城的守城兵力,已经不多了!”一人身穿铠甲,走到营帐正中拱手说道,“我们就算是以人海战术,也能够压倒这个南川城!”

    “强行攻城的话,必然会死伤满地!”刘镇摇头,“你们都是荆襄九郡的好儿郎,我不忍心看着你们战死沙场。因此,强攻只能够算是我无奈之下的选择!”

    七十万大军,如果真的要强攻南川城的话,少说也得伤亡一半以上。这对于周王刘镇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伤筋动骨了。

    因此,刘镇不愿意这种事情的发生,他的野心很大,数百万军队,足够他用。但他不想这数百万军队,遭受兵员减幅极大的场景。

    见着刘镇表示反对,一群谋士,便是皱起了眉头,现在的情况,是人家夏正平坚守不战,自己求战。除了强攻以外,便是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醉龙孔明亮闻听刘镇如此说,便是摇了摇自己的鹅毛羽扇,走上前来,似是劝慰一般的语气:“前番我军三番五次用计,皆是被汉军识破。不如这样子,派人前往汉军下战书,约会明日斗将。待得斗将结束之后,我们大可以趁机掩杀一番。此举,虽然会带有着不信不义的风格,但是却也是最好的一种办法。”

    “明日主公可以不用出战,这不信不义的罪名,就让臣下为您背负吧!”

    孔明亮的言语之中,带着些许惭愧,这大概跟他话语中三番五次用计失利,最后损兵折将的后果有关。毕竟,那些计策,都是出自于孔明亮的口中。

    “如此一来,便能够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尽管对我们的名声有所影响,但是却能够把我们带向胜利,何乐而不为?”很多谋士和将军,皆是附和孔明亮,“主公若是不愿意做这种事情,我等愿意为主公担责,承担天下的骂名,但只求建功立业,一举击杀汉王夏正平!”

    “好!”原本还有些犹豫不决的周王刘镇,此时听着大帐之中众人的声音后,便是下了决定,“前哨官,来转送我的战表,呈交给汉王!”

    “诺!”

    周军营寨中,片刻之后,便是一匹快马飞奔而出,径直奔向了南川城。半个时辰后,夏正平便是接到了周王下来的战表,读完之后,他便是对着前哨官说道:“本王原本就是想要下达战书的,既然你送来周王的战书,那么我就原书批回,明日城下斗将!”

    次日,南川城下,双方大军对阵,夏正平拍马而出,对面的孔明亮也同样拍马赶来:“来着何人?可是汉王夏正平?”

    “既然知道寡人为汉王,为何不施加礼仪?”夏正平回话,“孔明亮,你身为天下三公之一,为何协助周王刘镇,攻伐我汉王地界?”

    “天道有变,顺者兴,逆者亡!你汉王难道不知道,这是天底下注定的命运吗?”孔明亮的语气,很是不屑,“曾经的大夏神朝,已经不存在了,现在的天下,是谁的实力强大,谁就能够称霸!”

    夏正平是认识孔明亮的,当年自己去寻找雏凤何士元的时候,和孔明亮是有一面之缘的。在他的印象之中,这个孔明亮应该是闲散之人,不知道现在为何如此忠心周王。

    听着孔明亮的言语,夏正平自然是不屑的,但是他依旧需要反驳:“迂腐之言,我以为闻名远近的醉龙先生,会有多么的高谈阔论,能够让我洗耳恭听。没曾想到,今日一听,却是如此的谬论。”

    “我有一眼,还请先生静听。昔者,大夏神朝太祖立国,东征西战,最终开拓了大夏如今的疆土。为表彰有功之人,因而分封诸侯,令他们镇守四方。然而,数年之后,诸侯们的后代,却仗着自己的军队,而拒绝向大夏皇帝朝贡。大夏皇帝虽然名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却连个郡守都不如。”

    “要说这祸乱的根源,就应该归根于你所辅佐的诸侯王,而不把天下放在眼里。敢问,这诸侯作乱,不保护天下共主的大夏皇帝,却让国贼申不易篡国,其根本原因,难道这还是顺从天道吗?”

    这是第一次反驳,夏正平身后的汉军将领闻言,竟是不由的叹息。他们的汉王不去当一个辩士,实在是可惜了。

    醉龙孔明亮,闻听夏正平所说的言语,一时之间竟是有些语塞,无法反驳。良久之后,他方才出后道:“大夏神朝的弊端,积压的时间有些久远了。可以说是,随着那些弊端的积压,大夏神朝也越来越腐败了,以至于最后,皇权旁落,相权为上。大夏神朝灭亡,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哈哈,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夏正平哈哈大笑起来,“我只听说过,诸侯共主,王上有难,必起兵相助!可是,你们这些诸侯,却不以清君侧为名,反而是接连申不易,最终导致大夏国祚绝嗣!试问,这是你们诸侯世受国恩,对大夏神朝的报答吗?”

    越往后说,夏正平的语气就越严肃,在他眼里看来,主上昏聩,臣下有劝解职责;王上蒙难,诸侯有勤王职责;奸佞当道,逆臣为乱,诸侯有责任打起清君侧的名号,维护大夏皇帝。这些职责,都是当初分封诸侯的时候,大夏太祖皇帝所规定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众多诸侯,早已经将这些遗忘的一干二净,谁会管大夏皇帝的死活呢?就像当初,申不易篡国自立,屠杀大夏皇族的时候,众多诸侯,都在持着观望的状态,丝毫没有发兵攻伐申不易的意思。

    夏正平第二次反驳孔明亮,身后的将领,已经在窃窃私语了,怪不得现在的这个汉王,不愿意分封自己手下的将军,让他们坐拥土地,原来回导致这样的状况发生啊?然而,他们又不得不佩服夏正平,虽然没有给他们分封土地,但是给他们增加了食邑。

    所谓食邑,便是身为臣子,能够得到一些百姓的供养。换句话说,有多少户食邑,就代表着他们有多少户交纳的税款作为俸禄。

    孔明亮听闻夏正平如此说,脸色变了又变,而后才平静下来,缓缓说道:“汉王殿下,您说的虽然在理,然而,不该发生的,也都发生了。您要是非要认为,这其中的弊端,出在诸侯的身上,我也是没有办法的。”

    “但是,在下有一言,还请殿下三思。如今,两国兴兵,死伤无数,影响最大的,自然是这天底下的老百姓。如果殿下您真的要为百姓平民们着想,就应该举手投降,归顺于我大周王上,而不是如此抗拒。”

    “您可要看清楚了,我这身后的数十万大军,顷刻间就能踏平这一座南川城!”

    夏正平闻言,冷哼了一声,缓缓道:“我乃是大夏神朝正统皇子,而你家主公周王刘镇,乃是神朝太祖陛下敕封的诸侯王爷,而传承至今的。要是讲道理,我夏正平起兵至今,你家周王,就应该向我称臣,而非联合外人进攻我!”

    “哼!牙尖嘴利!”一连三次,夏正平的言语,已经刺激到了醉龙孔明来那个,他自然是不甘心,“竖子夏正平,可敢与我斗将否?”

    “斗就斗,怕你吗?”

    当下,双方将领齐出,于场中厮杀,鼓声大作,持续了片刻时间。望望天上的太阳,醉龙孔明亮心中已经是有计较了,他伸手一挥鹅毛羽扇喝道:“开战!诸军强攻南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