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神朝演义 » 第四十五章 并南蛮暹罗来使

第四十五章 并南蛮暹罗来使

    皇城金銮殿内,一群大臣吵吵嚷嚷的,倒是让曾经十分果断的申不易,显得有些犹豫了。

    这样的一则消息,不光光是传入了申不易的耳中,也同样传到了其他诸侯耳朵里。

    楚王封地,楚州之内的楚王府衙政事堂,楚王此时也是在跟众多大臣商议着有关于夏正平攻伐南蛮的事情。

    “这个小子,上次挖了我的海霹雳,这一次又是拿南蛮开刀,他想要干什么?”

    楚王的问话,很是沉重,显然身为楚王的他,对于这一件事情,是极为重视的。

    众多大臣,你看看你,我看看我,竟是有些不知所措。蓦地,一人上前,拱手道:“北川郡的蜀王,已经是孤独一人了。虽然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是蜀王不得人心,迟早会被夏正平收拾的。收拾完了北川郡的蜀王,这个夏正平一定会和我们楚地之间,有着利益交叉。到时候,彼此面对,一定不会很平静。若是下官所料不错,他的步骑战甲,到时候一定会按耐不住,进攻我楚地的。”

    “楚地北有齐鲁,西有周王,也是处于多面受敌的状态,到时候一旦面临这个夏正平的威胁,我们的楚地,可能就不会像之前那么安定了。”

    说这话的人,是楚王的相国。他的神色很是凝重,显然是看出了夏正平的下一步计划一样。

    “相国之言,也是我们所忧虑的事情,现在的天下形势,各个诸侯王,都是强盛一时,大动干戈,战端开启,已经消耗了不少的兵力。然而,那个夏正平,却是囤积粮草,养兵于巴蜀,没想到现在倒成了一方气候。”

    很多人附和着相国的言语,说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在这之前,他们可以说是无视这个大夏神朝的余脉的。毕竟,这个余脉,原本并没有多少的实力,不足以让他们重视。只有一州之地的夏正平,谁也没有想到,现在竟然是坐拥天下南部,行将吞并南蛮。

    他们没有想到,也没有预料到,或者说,根本就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然而,他们终究是要为这种不可思议买单,因为夏正平已经强大了起来,即将成为他们的强敌。

    楚王的政事堂,弥漫着一丝的愁云,众人虽然说明了形势,但是却并没有什么好的应对方法。而反观坐拥荆襄九郡的周王,他的政事堂,倒是有些轻松起来。

    “我料这个夏正平,将来一旦得胜,必然会选择囤积粮草,休养生息。如果让他完成这些事情的话,到头来肯定是我们的大敌。”

    周王手下的谋士极多,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也自然是极多的。正因为如此,身为周王的刘镇,往往能够得到更好的建议,去做某些事情。

    眼下,他手下的这些谋士得知夏正平攻伐南蛮之后,便是聚集在了一起,准备商议出对策。看着眼前的场景,这些谋士,似乎想出来了。

    “我们可以趁着他攻伐南蛮的时候,派遣使者,联络周边的各个诸侯,组成一支联军,在他得胜归来,将士急需休息的时候,趁机攻伐他的蜀州。”

    他们选择攻伐的地点是蜀州,而不是巴州,这一点自然是因为巴州有着天断山脉的包围,进出不得的缘故。

    蜀州接连楚州、吴州、荆州襄州、赣州等地,而且很多地区都是大平原,极为通畅,很适合骑兵的行动。

    刘镇手下的这些谋士,自然是没有一个吃素的,他们都懂得天下地理的状况,也是明白如今的势力分布,清楚的知晓自己该做些什么。

    “如此一来,就能够以一种以逸待劳的状态,趁机夺取蜀州之地了。”

    “只要蜀州被我们控制,就相当于是,把夏正平进出中原的路彻底封死了。”

    他们说的这一切,都是有根据的。如今的周王,为了防止夏正平突袭天断山脉,仿效当初东野城的事情,早已经是在各个隘口驻扎了诸多士兵,可以说是切断了巴州出入中原的的道路。要想进出中原,夏正平只能从蜀州进出。

    只要控制住了蜀州,在将来周王争霸的道路,他们便是能够尽可能的压缩这个夏正平,以获得最大的利益。

    天下的诸侯,一时之间,都将自己的目光移向了从来没有人关注的蜀州。不光光是楚王,周王和申不易,甚至是远在北方的燕王、辽王,都开始关注蜀州了。

    汉王十一年四月,数支大军,彻底扫平了整个南蛮境内。西羌自愿出兵,并没有像夏正平索要什么,甚至是他们占据南蛮的土地,也无偿送给了夏正平。当然,夏正平也不会白拿,送了点钱粮,以作感谢

    雍王倒是不同,夏正平拿出了大笔的钱粮与战马,甚至是兵力,方才换来了他们手中的土地,此一事自不必多说。

    自从夏正平吞并了南蛮之地后,他便是坐拥整个南方所有土地了。他这个大汉王朝,曾经的边境国家,也是发生了变化。

    原本欺负南蛮的天竺国,如今见着夏正平统治了南蛮,也已经消停了下去,反倒是暹罗国,有些坐不住了。

    这些国家,都是夏正平外邦友邻,通使为证,自不必多说。通使之后,便是开始通商互市,一时之间,原先贫瘠的南蛮,也显得富裕起来。

    交州、南蛮之地,自然是曾经南蛮的地盘,夏正平给予了民众诸多的好处,才将这里的南蛮异民族收服。

    余下的时光,自然是屯兵积粮,他要准备随时进取中原以便达到自己的目的——恢复曾经的大夏。

    在征服整个南蛮的过程中,夏正平得到了卫烬。这个人物是他出使雍州的时候遇到的,时隔多年,没想到他竟然选择了投奔自己。或者说是,因为夏正平当初答应,要将卫氏部族安排在一处平安的地方,如今实现了,这个卫烬才来投奔他的。

    其余诸多事情,一切都在有序进行着。《汉律》传播至整个夏正平统治的地方,一些制度法规的建立,着实收买了许多的人心。

    汉王十一年六月七日,暹罗国第二次来使,这倒是让夏正平所料不及。当下他召集了诸多文武官员,聚集于政事堂中,来使商议对策。

    “奉暹罗国国王之命,向汉王殿下求救!”

    来使刚一走进政事堂,便是双膝跪下,拱起手来求救。

    “出了什么事情?”众人见到来使的情况,倒是不由得心惊,“快快说来,身为友邻,怎能不帮助?”

    “本年六月一日,天竺国三十万大军压境,我暹罗国危在旦夕!”

    来使的话一出口,政事堂内的诸多官员,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气,我的乖乖,怪不得这个来使这么紧张,原来是天竺国想着暹罗国出兵了。

    暹罗国南靠大海,与天竺国相邻。然而,这两个国家,却是彼此看不顺眼,相互交恶。

    根据众人的了解,这个暹罗国似乎今年春天,发生了一场大汉,饿死了很多人,从而导致了暹罗国今年的国力大损。

    而天竺国又是常常有着吞并暹罗国,扩大自己疆土的野心,见着暹罗国今年国力受损,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决定出兵进攻暹罗国了。

    夏正平听着来使的叙述,仔细思考了一番,不知道到底要不要派兵前往暹罗国,协助其抵抗天竺。

    何士元自然是看出了夏正平的心思,他摇着鹅毛羽扇,缓缓而道:“主公,这个暹罗国我们必须去救,原因有三点。”

    “第一,暹罗国曾经向大夏神朝进贡过,后来因为南蛮阻隔,而放弃了。当初的大夏皇帝,也承诺过要保护暹罗国,您是大夏的余脉,需要遵从这种约定,以取得暹罗国的进贡之礼。”

    他说的这一点,夏正平自然很熟悉。暹罗国的确当年向大夏神朝进贡过,这一点历史,在史书上,也是被记载的清清楚楚。

    “第二,天竺国向来欺软怕硬,若是我们出手,可以威慑天竺。”

    “至于第三点吗,那就是能够让许多诸侯知晓,我大汉王朝现在还没有入主中原的意思!

    何士元说完这三条,政事堂内的诸多官员,皆是附和连连。

    “雏凤先生这一席话,果真是非同凡响。暹罗国特使,你可听的明白?“

    “必须要遏制住暹罗国的挫败,才能够在天竺国身上立起属于我们自己的威势。“

    很多大臣都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让夏正平听了连连点头。

    这一过程很短,从暹罗国来使求援,道商议结束,不超过一个时辰。当下,夏正平便是让一些将军,率领了总共五万兵马去援救暹罗国。至于是什么计谋方法,自然是由何士元制定的。

    与此同时,渭水河畔,一处大营之中,三位身着华服的诸侯王,正在对天盟誓,其中的内容自不必多说。

    这三位诸侯王不是别人,正是周王、楚王和申不易。只是,这个仪式一结束,渭水河畔,行军的声音,便是悄然而起。大军阵阵,望着蜀州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