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神朝演义 » 第二十七章 雏凤之谋

第二十七章 雏凤之谋

    守住蛇谷出口的那一千兵马,按道理来说,是属于大夏朝廷的军队,并不属于地方,只是一千人规模的编制,实在太小了,因而那一千守军是由永昌郡郡尉托管的。又由于性质上的原因,身为永昌郡郡尉的薛离,是无法擅自调动的。

    也就是说,永昌的五千兵马,并不包括蛇谷出口的一千,如果薛离想要出兵协助建宁郡剿除山贼的话,那一千兵马是无法调动的。

    可现在的事实是,那一千兵马,已经远离了蛇谷出口,那就意味着薛离确实调动了这一千兵马。

    薛离,他究竟想要干什么?二三十年的军旅生涯,难道他不知道,蛇谷出口的重要性?要说不知道,只有鬼才会相信!

    何长风心中不由得冷哼一声,这个不知死活的薛离,想郡守之位想疯了吧?就算这样,也总不能拿永昌郡郡城的安危开玩笑吧?

    现在的何长风,说实在的,属于中间派,但又有些倾向于夏正平的,否则的话,他也不会这般想。

    见着夏正平疑惑,何长风神色严肃的解释道:“殿下,那多余的一千兵马,原本驻守于蛇谷出口的,如今看来,已然被薛离郡尉调过去的。”

    夏正平闻言,心中倒吸了一口凉气。蛇谷出口的驻兵,他倒是在皇宫文书中见到过描述,专用于守卫蛇谷中各处险要地势的,以防南蛮偷渡蛇谷,袭击巴州永昌。

    一旦那里的守军被调走,镇南关就成了摆设,南蛮可以借此直捣永昌。

    怪不得,烽火台上狼烟起,原来都是因为薛离!

    政事堂中的众人,除了雏凤何士元,皆是恨得牙痒痒。

    只是众人都明白,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因为谁也不敢确定,薛离擅自调动蛇谷守军,究竟是故意的,放风出去,勾结南蛮;还是铤而走险的,只是为了调兵,协助建宁郡,又恰好被南蛮知道?

    现在,最关键的,是如何御敌于城门外!要知道,此时的永昌郡郡城之中,许多百姓正在收拾东西,准备时刻逃离。

    一想到这些,几人的目光,便是看向了雏凤,他依旧是那种漫不经心的样子,让人看在眼里,心里却万分焦急。

    何士元似乎感受到了众人的目光,略微收敛了些,继续说道:“六千兵马在这个位置,想要要求他们回援,已然不可能!”

    他口中的位置,是建宁郡附近的一处山区,距离永昌郡极远。

    看样子,雏凤何士元,是明白永昌郡无兵的境况的!

    “但是这里,有五千轻骑!”何士元又指了一处帛书地图上的标记,那里是距离永昌郡最近的一座郡城——彰徳郡,“这里是一处平原,地势开阔,因而有五千轻骑。”

    “如果星夜派一人前往求助,明日正午,便可将五千骑兵带过来。”何士元此时言语举止,已然不再像是一个狂徒,却像是一名指点江山,排军布阵的谋士,“五千骑兵,沿着这条路,可以绕到南蛮大军后方,骚扰它的粮道就行!只需要骚扰,也不要截断!”

    “南蛮粮道,必从蛇谷出口开始,经由这条路!从蛇谷出口到永昌之间,独有这条路平坦宽阔,适合粮车行进!”

    何士元一边指着帛书地图上的几条线路,一边说着自己的谋略。

    夏正平听得仔细,待得他讲完后,便是看向了陈乾:“陈乾,你快马加鞭,速去彰徳郡,拿着我的腰牌,去求救那里的郡尉,他必会答应。”

    腰牌,是皇子的象征,具有一定的权力。带着腰牌去,等同于夏正平亲临彰徳郡求援。皇子被困,求援骑兵,若是不答应,那便是犯了保护皇子不力罪名,轻则抄家,重则灭族!

    因此,夏正平会说,彰徳郡的郡尉,必定会答应这一请求的。

    陈乾凝重的点了点头,接过了夏正平手中的腰牌,旋即离去。

    何士元见此,神色之中显示出了一抹赞许,继续指着地图说道:“这里是胡家屯,南蛮若是行进到这里,肯定会在这里安营扎寨。距离永昌郡城,约莫五里地。”

    “五里地!”众人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么近?”

    “届时,将由两种情况出现。南蛮大军,强攻永昌郡城,城中无兵,攻之必破。若是如此,可以命令那五千骑兵,径取蛇谷出口,堵住那里,绝其粮道,同时请焚尽永昌城中的粮草,给南蛮留下个空城。”

    夏正平一听,便是有些明白了。

    空城一座,没有粮草供应,这简直就是一招绝户计啊!

    困死、饿死南蛮,不用自己出手,危机就解决了。

    “若是南蛮围而不攻,请大开四门,城墙之上多立旌旗,却指派少许士兵来往巡查,城中一切照旧!五千骑兵只需要骚扰粮道就行,让南蛮首尾不能相顾。”

    “南蛮性格多疑,大开四门,一切如旧,城墙之上不见士兵,必然认为兵马埋伏在城中,待其入城聚而歼之,其实不然。”

    这分明是一出空城计嘛!

    夏正平有些感慨,若是论把握人性,改革政治,他也许因为现代人灵魂的缘故,远超于何士元,但若是论排军布阵,出谋划策,十个自己也比不上他。只是,夏正平心中有些担忧,便是开口问道:“若是第一种情况,南蛮强攻的同时,派重兵守为蛇谷出口怎么办?”

    “镇南关不是有陈国舅吗?向他请求调兵协助!南蛮的步甲士兵,可以以一当十,但是骑兵不行,因此以骑兵克制南蛮步甲,是最好的办法!”

    夏正平闻言,已然明白怎么做了,便是向着赵灵吉说道:“即刻前往镇南关,带上我的发簪,向国舅爷求救!同时,搞清楚,为什么国舅爷会派兵两万协助薛离!“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头上的那根发簪取了下来,交给了赵灵吉。

    这种发簪是特制的,一般只有皇子才会佩戴,见腰牌如见本人,同样的,见发簪也是如同见到夏正平本人!

    赵灵吉神色严肃,接过发簪后,立刻走出了政事堂。

    何士元见赵灵吉走远,看了看夏正平,打了一个酒嗝道:“这些,都是小计谋,所谓杀人何须用刀,退兵又何须大军出击?“

    “难道,先生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夏正平一愣,“还请教于我!”

    “有时候,流言也是能杀人的!”这话却不是何士元说的,反倒是何长风,“南蛮各个部族,酋长之间,多有猜忌,且互相争夺大酋长之位,若是派人去南蛮之后,散布流言,说有酋长,趁此机会想要夺取大酋长的位置。那么,大酋长孟杰,必然坐立不安,迟早退兵。”

    “如此一来,不光光是永昌郡的南蛮之危可以解除,蜀南三郡的也可以。”陈旭补充道,“难道殿下,却是忘了南蛮的一些事情吗?”

    何士元打了一个酒嗝,卷起帛书地图道:“他们说的没错,这是关键!”

    话音一落,何士元便是带着帛书地图,缓步走出政事堂,继续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的任务也完成了。殿下您母亲昔日在襄州,施舍稻米给我的恩德,已然了却,我心里也好受多了!殿下将来要是想见到我,就去襄州吧!”

    这话说的极怪,夏正平一愣,却是不知该如何回答,难道自己母亲陈姬,当年就见到过何士元?只是这么一想,何士元的身影又是不见了。

    那个时候,何士元大概七八岁吧?

    夏正平扭头望了望何长风与陈旭,想知道些什么。通过

    陈旭似乎记起了什么一样,道:“殿下,十六年前,陈姬娘娘正怀着您,那时襄州大旱。陈姬娘娘心善,求得陛下,亲去襄州,赈灾救济,大概是那个时候,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吧?”

    夏正平有些头疼,不再去多想,便是道:“眼下之事,却是南蛮入侵最大,你两人即刻去往南蛮之地,依计行事!”

    他说的计策,自然是前往南蛮后方,散布酋长夺位的流言。

    正如何士元说的那般,流言杀人不长眼,流言也能使百万大军退却!

    两人点了点头,便是退了下去,各自准备了起来。此时,这两人的心中,只有一件事,抵御南蛮!

    永昌南门,烽火台上的狼烟,越来越浓,警告着城中百姓南蛮的入侵。

    烽火台,五里一座,直达巴州治所巴郡!自下午时分,蛇谷出口狼烟燃起,到了晚间,巴郡的诸多官员已然知晓。

    只不过,那些官员,并未行动,出谋划策如何御敌,而是在等待着南蛮具体消息。烽火台狼烟,只是起到一个警戒作用——南蛮入侵,让沿途郡城,做好御敌准备。却不能传递出具体消息,这是一个弊端!

    晚间的时候,夏正平动用私兵,让关长云出城打探消息,看看南蛮大军到底有多少人。

    南蛮入侵,永昌首当其冲,自然要掌握第一手信息才行。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算雏凤之谋,也要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

    想到雏凤,夏正平就有些好奇,十六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会使得雏凤那么轻而易举的帮扶自己?

    只是,眼下南蛮最重,这些事情,也只能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