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明星批发商 » 第三十三集:大事?拆迁??(上)

第三十三集:大事?拆迁??(上)

    “老奶她?”

    王天赐心中,有很不好的预感。

    尽管老人有些偏心,有点重男轻女,但总体上对所有的后代,她都是很疼爱的。

    王天赐是她最小的孙子,从小得到的偏爱,难免就多一些。

    尽管这种偏爱,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

    但人的感情就是如此,有人对自己好,哪怕这个好并不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但这份感情,却是不会变的。

    如果老人家真的就这么走了,王天赐内心,怕是会受到巨大的冲击。

    在老人家走之前,他无论如何想要尽尽孝。

    说话的功夫,王天赐的眼眶,都湿润了。

    大伯和父亲的脸色很难看,尤其是父亲,气急败坏的说道:“胡说八道什么呢,你奶好的很,出去遛弯了。”

    老奶没事,虽然被训了一顿,王天赐的心,也放了下来。

    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只要家人健康,其他的问题,都不是不能解决。

    大伯,父亲,母亲。

    虽然都是心事重重,可不管身体还是精神,看得出来都还不错。

    这也就是说他们的身体应该是没问题的,老奶的身体也不要紧。

    王天赐知道自己杞人忧天了,或许这件事情,真的不值得他回来。

    不过既然回来了,他也没有掉头就走的道理。

    “你怎么赶回来了?”

    母亲埋怨道。

    语气虽然埋怨,但王天赐看自己母亲的神色,知道她心里其实是轻松的。

    看起来自己的归来,让母亲有了主心骨。

    “您在电话里吞吞吐吐的,问有什么事情又不说,我这不是担心嘛。”

    王天赐解释道。

    听到他的解释,母亲虽然还在埋怨着,但脸上的神色又轻松了几分。

    能有这样一个孝顺的儿子,显然让母亲很满足。

    父亲的感觉也是一样的,原本有些忧愁的神色,这个时候也舒展了不少。

    大伯王锦旗,看着王天赐,对自己的弟弟说道。

    “三儿能回来也好,他那两个不成器的哥哥,都忙自己的事情,这个时候也赶不回来。家里有个年轻的,人家也不至于太欺负我们。”

    大伯的话,让王天赐更迷糊了。

    他有点搞不懂,这个家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大事?

    还怕被人欺负了?

    虽然心中有疑惑,王天赐却并没有主动开口问。

    而是安静的坐在一旁,听父亲和大伯唠家常。

    说起来王家这兄妹三人,名字起的也都跟闹着玩一样。

    老爷子当年参过军,虽然没有赶上过抗战,但是参加过解放战争,甚至还上过朝鲜战场。

    后来复员回家,在村里也当过小队长,大队长,村长。

    是村里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孩子们起的名字也霸气,老大叫王锦旗,老二叫王立功,老三的名字叫王红章。

    他完全把军人那一套,给照办进家里了。

    王立功就是王天赐的父亲。

    之所以王天赐的名字,没有让老爷子插手,主要是当时王立功结婚三四年,媳妇肚子里一直没有消息。

    一家人愁得要死。

    好不容易,求了个偏方,才艰难怀胎。

    好在怀胎以后,一切顺利,并且一举得男。

    一家人自然宝贝得不得了,取名王天赐。

    没想到,那之后王天赐的母亲,却是越怀越顺利。

    在生下老二以后,还怀孕了两次,最终不得不去医院做了手术。

    不然的话,王天赐绝对不止一个妹妹,搞不好能有兄妹好几个呢。

    听父亲和大伯聊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王天赐就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原来王家庄要拆迁,王家庄靠近徒骇河,河的两边儿要建环河公园。

    正好卡在紧要地带的王家庄,自然是要搬迁的。

    若是一般的地方,听到要拆迁,估计以为这是一个一夜暴富的好机会。

    但是对王家庄的父老乡亲来说,这还真算不上什么好事。

    首先就是拆迁的政策,滨海这边儿跟燕京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

    按平方置换,正房是一平方换一平方,院子是三平方换一平方,偏房或者是楼上楼,则是两平方换一平方。

    一个6间房的大院子,撑死了也不过就换两个130平方的大三居。

    从总体价值上来说,其实老百姓也没吃亏,甚至还赚了便宜。

    6间房的大院子能值多少钱?

    放在农村,也就是几十万。

    两个130平的大三居,哪怕是在滨海这种,四五线的小城市。

    价值都要100多万。

    总资产等于翻了两三番。

    但真的能那么算吗?

    首先一点,分到手的房子又不能卖,不然你去住哪?

    一家人两套房子,有儿子的就别说了,有女儿的也不会把另外一套房子给卖掉。

    表面上看资产翻了两三番,其实到手的钱,一分都没有。

    而且住到楼上以后,水电费,物业费,暖气等等。

    各种开销也就出来了。

    对于年轻的来说,或许感觉不出什么。

    但是对那些没有太多经济收入的老人来说,这样的消费,实在是让他们头疼的不得了。

    拆迁以后的各种坏处就别说了,就当时来说。

    到哪里安家?如何跟开发商谈判?

    这些都是事儿。

    而且在农村,好多人家都没有分。

    就比如说王天赐他们家,因为老人还活着,儿女们也算比较争气。

    家其实一直都没分。

    在农村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已经嫁人的小姑,就别提了。

    自然是没有办法分家里那点儿财产。

    就两个儿子,也很难一碗水端平。

    好在这两个儿子还算有良心,没有用这件事去麻烦老娘,兄弟俩准备合计合计,自己分了算了。

    他们在县城都有房子,过得也算不错。

    但就算这样,家里的老房子怎么分?家里的地怎么分?

    这些都是麻烦事儿。

    当然了,他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兄弟,在自家人分之前,还是要一致对外的。

    开发商的政策,从来都不是透明的。

    除了土地和房屋,本身户口本和人口,也是开发商补贴的考虑因素。

    兄弟俩首先要合计着,怎么不至于让开发商给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