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最强凌乱系统 » 第四十七章 受扼制其

第四十七章 受扼制其

    吴公子跨马在街上逛,张家的二小姐从门缝瞅他,他也瞅见了二小姐,随口吟道:“双扇门,单扇门,这扇留着遮裙钗;不见身子不见面,门槛底下露金莲。”

    张家的二小姐听后,也吟诗一道:“白马青鞍有辔头,公子赶考到荆州;不知考中没考中,大街以上卖风流。”

    吴公子听后,不仅没恼,反而觉得这个女子挺有才气,尽管自己被奚落了一番,却找到了梦寐以求的意中人,于是派媒婆到张家提亲,很快亲事定了下来,选了个良辰吉日,就把张家的二小姐娶进了门。

    临上轿时,娘一再嘱咐她,到了婆家,话要少说,说多了会惹是非。二小姐牢记娘的肺腑之言,到了婆家就再不开口说话。头两天婆婆以为她刚当上媳妇害羞,没当回事;可是,五六天过去了,新媳妇还是不说话。婆婆说:“咱让人家给骗了,花钱买回个哑巴!”

    小姑子在一旁插嘴说:“连个哑巴都不如,哑巴还会哇哇两声,她连哇哇都不会。”

    吴公子也觉得张家偷梁换柱,憋了一肚子的火。可新媳妇有主意,你吵下天来我也不吭声。婆婆火了,对儿子说:“把她休回去,好好出出这口气。”

    吴公子套上车,送媳妇回娘家。途中,路上有个大坑,吴公子也没放慢速度,车上的媳妇“妈呀”一声,说:“这真是不言不语送回家。”

    吴公子愣了,“你会说话呀?在家时怎么不说呢?”

    “我说啥,有啥好说的?”

    “说啥不行,人家总不能把你当哑巴呀!”

    “我要说就说有韵味的,还要有巧意的,不跟你吹,我能指物作诗。”

    吴公子磨回头往家走,调侃地说:“我寻思你家真的偷梁换柱,看来是原装!”

    吴公子又赶了一段路,到家了。婆婆看媳妇还坐在车上,气愤地说:“你怎么又把她拉回来啦?”

    “娘,她会说话,而且还能出诗答对,不信您出题,她作诗您听听?”

    娘一听,说:“好吧!我现在手里拿的这东西,你就以它为名,作诗我听听。”

    二小姐随即吟道:“小小几根杨柳条,细细麻绳勒得精;米王不是真太子,倒把糠王赶出城。”

    婆婆说:“挺好!挺好!一会儿,跟你大嫂到磨房推磨。”

    二小姐朝磨房走去,大嫂见新媳妇过来,既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自己以后有了帮手;生气的是,新媳妇有文化,对自己是个威胁,我要给她点下马威,刁难刁难她,让她知道我的厉害。于是对新媳妇说:“弟妹,听说你能指物作诗,你以磨棍为题,作首诗听听?”

    二小姐未假思索,张口就来:“弯弯曲曲一棵柴,能工巧匠砍下来;虽说不是你亲汉,双手捧着护心怀。”

    大嫂没文化,听二小姐把磨棍当成自己的丈夫,是有意奚落自己,气得要命,拿磨棍朝二小姐打来,二小姐躲过了磨棍,不凑巧,把猪食缸打碎了。这时,过来一帮看热闹的人,二小姐笑着说:“磨房叮当响,弄坏吴大王,打破瓮州城,哭坏猪先生。”大伙儿听完笑起来,夸新媳妇有才气,准是当家理财的一把好手。读者朋友,您知道二小姐的婆婆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

    洪承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到崇祯时已是兵部尚书,同时封为蓟辽总督,崇祯把一个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他也感戴崇祯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了自撰的对联一副:

    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崇祯十五年,督师与清军死战于松山,兵败被俘,消息传到京师,说洪承畴已经殉国,崇祯大痛,亲自设灵祭悼洪的亡灵,不知此时洪承畴被俘已经降清,并为清廷筹划开国规划,一时京城士人大哗,洪承畴后来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七省经略,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及抗清活动

    有一年春节早上,洪府大门上贴起了副新联,上下联均是当年洪承畴旧句,不过后面各添了一个字,两句成了:

    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两个虚词眼,一叹一问,极尽讥讽。洪承看着也是无可奈何。

    这年,正好洪承畴60生日,这一天洪府车水马龙宾客盈门,正这时忽然闯进来一个披麻带孝的人,人们看时却是洪经略的门生,到大厅之后号啕大哭,边哭边大声朗读当年崇祯祭洪诔文,一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洪承畴被弄得无地自容,那门生哭罢,把手中一副对联在桌上摊开,扬长而去,大家偷眼看那对联,见上面写的是:

    史鉴流传真可法洪恩未报反成仇

    上联嵌抗清名将史可法姓名,下联“成仇”谐音“承畴”,一褒一贬,跃然纸上,洪承畴面红耳赤,呆若木鸡。

    洪承畴以先朝重臣降清,又死心塌地做了清廷鹰太,连他的家乡人也很看不起他,他致仕回到福建南安老家,一年“谷雨”日,他寂寞难耐,拉了一位氏族弟子下棋,洪承畴难得高兴,棋子下得很顺手,一时想起今日谷雨,便拈须吟道:

    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

    他那位小辈把他看看,缓缓对道:

    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洪承畴听了,一张脸胀得绯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