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在良渚有块田 » 第26章 星夜串门

第26章 星夜串门

    “祭司大人,是我,阿桑!”女人大步走上前,怀里还一左一右抱着两头小猪。

    “阿桑,你这是?”方济指着她怀里的小猪问。

    阿桑也没绕弯子,看了看方济的新猪圈说:“祭司大人,我和阿织家都没有院子,能不能把我们的小猪,先养在你这里啊,这样三只小猪也互相有个照应。”

    方济嘴角抽了抽,三只小猪互相有个照应?照应个鬼哦!

    见方济没有表态,阿桑又补充道:“您放心,我们每天会把这两只小猪的吃食送过来的!哦不,三只!三只小猪的吃食都由我们负责!”

    “行,就这么办。三只猪的吃食你和阿织负责,每天清理猪圈,还有天热给猪圈洒水就由我负责。”方济把话说清楚,表明自己也没占阿桑阿织的便宜。

    阿桑闻言,就将两只小猪放进了猪圈里。又回头对方济说:“祭司大人您等我,我下午已经采了很多青草,够它们三个吃了。”

    说完,阿桑一阵风似的跑远了。

    吃完饭,尾伯几人就告辞了。没一会儿,阿桑抱着一大捆青草过来。

    方济帮着阿桑把草扔进猪圈,三只小猪吃得很欢快。

    太阳虽然下山了,气温还是很高。方济又往猪圈里浇了点水,再把方才煮粥的陶鼎,用水涮了涮,倒在下午给小黑喂水的敞口陶器里,喂给小猪们喝。

    闻到了米香,三只小猪顿时围过来抢食。

    “啪嗒”一声,陶器翻了,陶器也碎了。

    这......

    方济与阿桑面面相觑,三只小猪还在抢着混着泥巴的汤水,浑然没有饭碗被砸的伤感。

    还是要给它们安排个牢固点的食槽。方济记得以前农村里都是用大石头挖出的猪食槽,打不翻,也撞不坏,用上几十年都没问题。

    但没有铁凿子、铁榔头,能凿开石头吗?还是铁器的问题,没有铁器打造的牢固工具,很多材料都没办法加工。

    还是先做个木头的食槽好了,将就着用罢。

    木头食槽可以用锯平的木板拼接,可是,方济瞧了一眼尾伯的工具,恐怕没有锯平木板的能力,如果接口不平整,木槽肯定会漏水。还不如用整段的树木,把中间给掏空。

    想定了方案,方济喊了声佳瓦,让他去告诉尾伯,明天去山上砍一棵结实的、粗一点的树回来。方济用双手抱圆比了比,直径大概五十厘米。

    这么粗的树,方济上次上山寻白鸟时,见过不少,应该不是太难寻到。

    交代完这些事情,方济问一旁还在兴致勃勃看猪抢食的阿桑:“今天收获如何?有没有找到可以染色的植物?”

    阿桑俯身撩起她的裙摆,部落其他人穿的都是盖不齐大腿的短裙,阿桑会纺纱织布,穿着的是件过膝盖的长裙。

    没料到阿桑突然掀裙子,方济尴尬地避过头去,这里的女子也太过孟浪了吧!

    “祭司大人你看啊,我今天试了十几种草汁,但是没有找到特别好看的颜色。”

    阿桑的声音传来,方济闹了个红脸,哦,原来阿桑是让他看裙摆上的颜色啊!

    方济不自然地将脑袋转过来,就着昏暗的天色,果然看见阿桑裙摆上深一块浅一块的印迹。

    “嗯,不错,再找找,一定能找到好看的颜色!”

    阿桑点点头,斗志昂扬,“一定会的!”语毕,她粲然一笑,扭头一蹦一跳回自己家去了。

    长发扫过方济的脖颈,一阵痒滋滋。

    直到阿桑的背影消失在夜色里,方济抬起右手,手中的一把竹筷子已被握得汗津津了。

    回到屋里,方济往火塘里扔了些树叶子和小树棍,小火苗窜起来,将屋里照得亮堂了一些。

    想着大概是晚上七八点钟吧,没有电、没有娱乐设施,这漫漫长夜啊!

    方济就在火塘旁边躺下,也不介意火苗熏得他发热。热一点,至少还有光亮。

    可是没一会儿,方济就躺不住了。

    无数的小蚊子小飞虫被屋里的火光吸引,涌进屋子来,嗡嗡得方济脑瓜子疼。

    方济把火熄了,踱到门外去,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满天星斗,半盏残月,明天又会是个大晴天。

    方济仰头望着漫天繁星,忽然想起以前影视剧里看到的,古人会观星占卜。不知道以前的白鸟部祭司,会不会也在这样的夜晚,抬头仰望星空,卜算着部落的凶吉。

    他一定不知道,这些璀璨星光,可能来自几百上千光年之外的宇宙深处。

    也就是说这些星光经过几百上千年的穿梭,在今天终于落到人类的眼睛里,也许人类在看到这点微微亮光的时候,这颗星星已经死去了。

    宇宙何其宽广无垠,而古人却以为星辰为人类而生,以为星辰的移动预示着人间的世事变迁,多么狂妄无知又浪漫伟大的想法。

    如果古人学习了现代天文学,那他们一定不会对满天星斗产生这么多奇妙瑰丽的联想了。

    所以无知也有无知的好处。

    知识有时候会束缚住人的想象力,让丰富多彩的世界,变得刻板无趣。

    二十一世纪的方济,不会有这样的机会,独自一人,在星光下,自由地想象。

    二十一世纪的城市里,没有星空,霓虹灯光射向天空,掩盖住了微弱的星光。要么是雾霾笼盖,灯光把夜幕照成了放坏了的红豆粥的颜色。

    二十一世纪的城市里,也没有独处的空间,哪里都是人。哪怕方济住着一个单间,但无时无刻地,海量的信息,通过网络,冲进方济的房间,挤占他的空间和时间。

    人被信息裹挟着,被压力裹挟着,没有一刻属于自己。

    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伴随着虫鸣阵阵,方济满足地闭上了眼睛。

    这一刻,方济觉得,自己离这个世界,更近了一点。

    内心腾起了一团喜悦的力量,方济好想把这心情,找个人分享。

    佳瓦还没回来,看了左邻又看右舍,方济左转朝司农家走去。

    还没到司农门口,方济听到屋内传来不同寻常的声响,紧接着听到司农一声闷吭。

    出什么事了?

    电光火石之间,方济冲上去一把推开屋门。

    屋里响起一声女人的惊呼!

    就在司农那张大床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