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在良渚有块田 » 第24章 造个猪圈

第24章 造个猪圈

    方济摸猪头的手一顿,心里疑惑,这尾伯又是谁?

    安抚好小猪,方济带上门,跟佳瓦一起走到门外去。

    门口堆着十几根脚踝粗的竹子,一个老人正在香樟树底下,用石斧清理着竹子的枝叶。

    方济看那老人背微微有些驼,头发用一根发黄的带子束在头顶,鬓边的白发很显眼。

    想必这就是佳瓦口中的尾伯,方济走上前去,与尾伯问好,询问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尾伯扔下手中已经削好的竹竿,躬身向方济行礼,不卑不亢地回话:“多谢祭司大人关心,您放心好了,这点子力气,我还是有的。”

    方济点点头,顺势跟尾伯比划着讲起了自己的规划。

    尾伯听说不是箍院子,而是造一个小屋子,便停下手中的动作,竖起耳朵听方济讲起来。

    方济拣了根棍子,干脆在空地上划出一个长方形的痕迹。

    “这么长,这么宽,这里留一个门。里边隔个一米五长的小隔间,要盖上屋顶。外面这里放一个食槽,旁边还要给它留一个打滚的泥坑。”

    方济兴致勃勃地说着他的想法,没有看到尾伯频频看向他的目光。

    “对了,还要在猪圈外边挖一个粪窖,粪窖这边的地势得矮一点,里边的隔间也得留好通道,这样方便清理小猪的粪便。”

    方济抬起右手撑着下巴,他对自己的设计很满意。

    “嗯...还有,猪圈得造得牢固一些,小黑的力气蛮大的。”方济想起小时候农村的猪圈都是用水泥砌起来的石头墙,不知道这竹墙扛不扛造。

    尾伯的表情变了又变,但最终没说什么,只低头算了算,说待会让小五子多砍一些老竹回来,说完又动手砍起了竹枝。

    方济看着这些竹叶,灵光一闪,回屋拿了个罐子出来,招呼佳瓦跟他一起挑些嫩竹叶摘下来。

    尾伯不解地看了眼方济,只当是两人闲着没事在逗乐子呢,轻轻摇了摇头,尾伯手下的动作力度更大了。

    没一会儿,方济二人便摘了满满一罐子的竹叶,只是嫩叶很少,夏季竹叶都已经老了。

    方济想把这叶子洗一洗,可是这罐子也太小了,不好洗啊。要是有个大点的盆,或者竹筐什么的,就可以提到河边去洗了。

    竹筐......方济看向正在砍竹枝的尾伯,打起了主意。

    尾伯一抬头,对上了方济的目光,只觉得背后一凉,祭司大人这目光,似乎不怀好意啊。

    方济有求于人,思索着怎么开口,他双手局促地摩挲着,片刻后弱弱开口:“尾伯您,热不热,要不要休息下?”

    尾伯闻言皱起眉,不知道祭司大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擦了把汗,摆摆手,“不热不热,不用休息。”

    “哦~”方济低下头,决定还是等猪圈做好后再提。

    看着堆成小山一样的细竹枝,方济想起以前农村的大扫把,就是用竹枝扎成的。

    方济扒拉着竹枝,跃跃欲试,他也想扎个扫把出来,这样不管是清理屋子还是门口,都方便的多。

    正挑拣着合适的竹枝,远处有童声响起。尾伯抬头看了眼,说:“小五子他们回来了。”

    没多时,四个人拖着竹子过来了。三个少年,一个少女,年纪看着比佳瓦大不了多少。

    “尾伯,看我这棵竹子,又大又结实!”俏丽的女声传来,紧接着,一道小巧的身影跳到尾伯身边,拽着尾伯的胳膊求表扬。

    尾伯无奈地向少女丢在一旁的竹子看去,而后点着头说:“不错不错!”

    少女这才满意地放开尾伯的胳膊,去帮着走在后面的少年卸竹子。三个少年,每人拖着两根竹子,也累得够呛。

    放下竹子,几个少年对着方济,跪地问好。那少女似乎刚发现祭司大人也在这里,觉得自己先前的行为有些不妥,心虚地低下了头,又不放心地抬眼打量着方济。

    方济没注意到少女内心的小忐忑,只招呼几人坐下休息,又让佳瓦给几人倒水喝。

    那边尾伯喝完水,点了点竹子数量,让那四个少年再去砍十根竹子来。

    四人擦去额头的汗水,提着刀斧,脚步轻快地远去了,悦耳的笑语与夏日的蝉鸣交织在一起,谱写出了独属于夏日的乐章。

    这边尾伯已经削完竹枝,只留下光溜溜的粗竹竿。他拿起一个长柄的石斧,一斧头砍下去,竹竿弹开了。

    见状方济走过去,和佳瓦一人一边,扶住竹竿。这下竹竿不会跑了,但两人的手掌也给震得生疼。

    要是有锯子就好了!有了锯子,一个人就可以轻松锯开木头,而且锯面平整,不会像这砍出来的,刀口参差不平,还容易把竹子劈裂开来。

    可锯子哪那么容易弄出来呢?还是先填饱肚子,再考虑冶炼金属吧!

    有了方济和佳瓦的帮忙,尾伯很快把一根竹子砍成了八段,每段一米五左右。

    砍完一根,方济和佳瓦自觉地抬来了第二根。

    方济不得不佩服起尾伯的体力来,干活都不带休息的!汗水顺着尾伯古铜色的皮肤滴落到地上,他仿若未觉,仍是一下一下用力地砍着竹子。

    过了一会儿,四个少年人又拖着竹子回来了,尾伯招呼小五子留下处理拖回来的竹子枝叶,另外三人又回去拖竹子了。

    砍好了几根竹子,尾伯挑出几根看着粗壮结实的竹竿,放在方才方济画的猪圈图的四角和留门处。

    尾伯在这几处,分别挖了个浅洞,把竹竿立在洞中,又拿起个巨大的石头锤子,像钉钉子一样,把竹竿往土里钉。

    大概往下钉了半米深,尾伯停下来,摇了摇竹竿,见牢固得很,就去钉下一根竹竿了。

    后面的两根竹竿比较长,已经超过了尾伯的头顶,方济把家中的小案搬出来给尾伯垫脚。

    钉完四个角和门洞,尾伯又在方济交代的要做个小隔间的地方,再钉下三根长些的竹竿。

    这样,一个十平左右的猪圈框架就出来了。

    尾伯又拿起一根长竹子,量了量猪圈的长度,砍出六根稍长些的竹竿,接着拿出石刀,将竹竿从中劈开,一分为二。

    方济和佳瓦在一旁打着下手。尾伯不怎么爱说话,方济时不时会问两句这是做什么的,尾伯也就答个一句两句。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日头就落到了前面大屋的屋顶。

    佳瓦一拍额头,“噢!我该去煮饭了!”

    方济忙吩咐:“米还有吧,多煮点,让尾伯他们在家吃晚饭!”

    没一会儿,佳瓦又捏着鼻子出来了,“祭司大人!小猪,小猪它在您的席子上拉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