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皇位是骗来的 » 第五十章 百人千面

第五十章 百人千面

    “求收藏推荐票”

    “官家,我一夜未睡,只怕办不好此事吧!”赵薪自然是不愿意去的,因而推脱道。

    那等场面,他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是各种情景。

    还不如不去,倒是能够躲得一个清闲。

    奈何。

    赵祯却看着他,说道:“希文都快是花甲之年,都不辞辛苦,你一个年轻人,缘何能说不行。”

    这语气措辞,还有态度,他不去只怕都是不行了。

    “臣,遵命便是。”赵薪答道。

    “赵薪,你我选择的这条路,都是你我的选择,不管你之前是为了活命,亦或是怎样都好,但从今往后,学着如何做一个好帝皇,都是你唯一的选择。”就在这时候,赵祯意味深长的话语传来。

    “多谢官家良言。”赵薪这一次心悦诚服。

    赵祯这话其实是在开解自己,只怕我们这位官家,已经看出来我知道,赵薪其实对这个皇位没有多大的眷念。

    赵祯既然在同他如此提醒着他,也就说明是真的将自己当做一个后辈来看待了。

    长辈之言,如何能够不敬服。

    即便他今后的行事方法不会改变,但对于为自己考虑的人,从来不要去抵触。

    就仿若后世中望子成龙的父母,为子女选择的道路,不一定要去走,但也不要不理解并且伤他们的心。

    “你且跟着童远去吧,到时候让童远安排两个小太监,帮你搬搬抬抬。”赵祯挥挥手,道。

    之后,就将视线挪移到了奏章政务之上。

    赵薪领着赵九朝着内库的方向而去,心中则在思考赵祯的举措。

    有了赵祯从内库中划拨的五百贯,此时就已经成了一大半。

    这无关乎银钱的多寡,而是一个态度,这五百贯是赵祯赐予,这意味则就大不相同。

    官府的公函,百姓或许不敢轻易触犯,但却有着极多的迂回策略。

    有些法子,即便是官府知晓,也不好去追究。

    但皇帝官家赐予的东西,则不同,对于皇帝这层身份,百姓有着天然的敬畏和服从。

    纵使赵祯只没人赐予一枚铜板,这意味也都不同。

    更何况还让两个小太监搬运五百贯银钱,为何不是身强体壮的侍卫,就是因为太监一般外出,则就代表着官家。

    或许,不是如此。

    但人擅长脑补,赵祯什么态度都没表,看着的人却会去揣摩他的心思。

    五百贯是一个很大的数量,宋通宝基本都是一个模子。以一枚通宝为一文,一百文为一吊钱,而十吊为一贯。

    一般一贯钱,便有五斤左右重量,五百贯便是二百五十斤。

    赵薪这具躯壳还只是一个少年,并且是那种长期营养不良的少年。

    就是再来三四个他,他不一定能够将这五百贯搬到开封府。

    那些愿意回来的女子,也就只有五十人左右而已,也就是说每人能够分到十贯左右。

    十贯钱已经是一笔很大的数字了,若是在乡下,已经能够购买三亩良田。即便是在汴京,也足够一家三口一年所需。

    若是再加上开封府衙的抚恤金,也足够那些女子安身立命了。

    但关键的是,要那些女子不傻,经此一难之后,要有自己的心思。

    不过,这些就不是他能够管嗯了。

    毕竟,他不会去“售后”,那些事情是开封府衙的职责。

    只是这五百贯,只怕就不是两个小太监能够抬的动了,最终童远唤了四个小太监,抬着装有五百贯的箱子,出宫之后……朝着开封府衙方向而去。

    四个小太监面色喜悦,好似这就不是一项苦差,而是一桩肥差事。

    想想也对,进入宫廷的小太监极少有机会能够出宫,有些人甚至数十年没有踏出过宫门一步。

    这一遭即便不能游荡,但出来透一透也是极好的。

    太阳已经高升,整个开封城的温度迅速飙升,只是行走了片刻,赵薪便感觉酷暑难当。

    幸好,踏过御街之后,赵薪就找了一辆牛车,朝着开封府的方向而去。

    四个小太监当时就愣住了,还有此等操作,寻常时候他们可都是全程苦工的。

    不过,四人却没有反对,谁让赵薪才是主子呢。

    透过简陋的牛车,赵薪能够一窥周边的风貌,这又和在樊楼看到的汴京大有不同。

    至于牛车,则就是开封府的公交了,整个东京城要容纳上百万人,自然极为广大。

    只怕是从城东,到城西,步行都需要几个时辰,因而牛车这一收费型的代步工具,应运而生。

    路程不同,收费则不同。

    根据后世的研究,开封府衙甚至开辟了几条牛车专用通道,这大致就是后世公交的雏形了。

    就如从御街到开封府,这牛车主人,便收取了他们十个铜板。

    后世有人说过,服务行业只要有时常,便大有可为,并且会迅速展开为一条龙行业。

    这话果然不假,就如汴京的车行也就应运而生了。

    行迟迟,路尽头。

    牛车在开封府衙前停下,赵薪身上没钱,我就只有那两个小太监付钱了。

    虽说如此,却付的心甘情愿。

    待下车之后,赵薪这才发现,开封府衙之前围了一大票人。

    大多都是拖家带口的,只怕就是那些女子的亲人了,当然也不排除看热闹的。

    看热闹这个习惯,自古以来便有之。

    只是这就麻烦了,府衙前门被围住了,他们进不去。

    便在他头疼之时,其中一个小太监开口道:“郡王,开封府衙奴婢来过一次,有个后门,我们可以从那里进去。”

    “带路。”赵薪连忙道。

    看着那群百姓,百人千面赵薪就觉得头疼,只怕包拯此刻就更为头疼了。

    百姓都喜欢将表情直接表达出来,一眼看去,就几乎能够能够看透他们之表现。

    他摇摇头,情况不容乐观阿。

    小太监们在外面还是有些作用的,之前后门守门的那两个衙役,没有阻拦他们一行人,而是直接放行了。

    通过后门,进入府衙的后堂。

    果然,赵薪就看到了一筹莫展的包拯和公孙策。

    就是他们进来了,二人也都没有瞧见。

    没有办法,赵薪只能开口提醒了:“包公,公孙先生在为何事发愁。”

    二人一同转过头来,包拯立马拉住他的手道:“郡王来的正好,老夫有事相求。”

    看着急性子的包老头儿,赵薪顿时有些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