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皇位是骗来的 » 第四十六章 没钱阿

第四十六章 没钱阿

    “求收藏推荐票”

    晨时的汴京开封城,别有一番风光。

    那一片光明,将整个汴京城都给照亮了。

    当然,照不到那阴暗污秽的地下城。

    开封的民众不会知道,昨晚在他们熟睡之际,开封的地下多了上百到并不冤枉的亡魂。

    这个世间若真的有鬼神的,赵薪觉得那些丐帮帮众的亡魂,进入酆都地府之后,就该经历十八层地狱的折磨,而后永世不得超生。

    但这个世间应该是没有鬼神的,不然也不会要人来惩罚那些恶人,也不会有好人惨死恶人好活的情景。

    “真是好风光,不如梦一场阿。”赵薪轻摇折扇,朝着御街的方向走去。

    现在不过是早上太阳初升起的样子,但街道上的行人,却已经很多了。

    无论是普通民众,亦或是朝堂之上的相公们,其实工作的时间,大致差不多。

    方才四更时辰的模样,各位相公就要进宫,点卯公办,若是大朝会的时间,则又要早很多。

    若是寻常时候,就可以晚一些,不用在宫门口等着。

    自然这是诸位相公主官才有的待遇,寻常小吏辅官肯定是要提前到,并且按时点卯的。

    也是有例外的,大宋三冗,其中便有冗官一项。

    除了朝堂之上的相公主官们,大宋每个职务至少要发放三份工资,除却任上之人之外,还有两个拿俸禄之人。

    若是这位置空缺出来,一般就会由这个位置上拿俸禄之人替补上来,很少有空降或者提上来的情形发生。

    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例,极少有人会去破坏的惯例,毕竟他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

    纵使文彦博等宰相……都明白,这已经是大宋的积年旧疾之一,若是不解决未来则会有大麻烦。

    但他们也就只会缝缝补补,而并不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其一没有什么好法子,除非彻底变革,但纵观整个华夏古史,变革者向来是没什么好下场嗯。

    其二,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条,这个制度最终的受惠者就是这天下的士大夫,也就是他们,自然不会也不愿去动这个规则。

    扯远了,也就是说大宋有极大一批吃空饷的官吏存在,他们自然不用去点卯上差。

    而黎民百姓则不同,他们并非上差而是为了生活,自然每天一个时辰恨不能掰成两个时辰来用。

    最为直观的就是御街两旁的早点食肆铺子,一般都是四更天就要起来准备,之后五更天一开始,便要打开铺子开始营业。

    同勾栏瓦肆的青楼作息时间,倒是截然相反的。

    除了甜水巷那几家青楼之外,其他都是昼伏夜出嗯作息规律。

    甜水巷已经和普通青楼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甜水巷凭靠的是名传整个东京城的名妓花魁,也就是所谓的清倌人。

    无论是琴棋书画,亦或是相貌品性,都是上佳。

    到甜水巷都是奔着花魁而去,想要一亲芳泽的都是所谓的才子佳人。也是所谓性趣,但绝不全都是为了皮**欲。

    这个时代的名妓花魁,其实唉所谓的名门闺秀还要吃香,才子佳人说不得便会成就一段佳话。

    而那些儒家的士子们,想要的就是这种名声。

    青楼名妓和儒家才子相结合,更多是各取所需而已。

    所谓的爱情,不过是掩饰,人们为了童话浪漫而增添上去的花色。

    再过数十年,那甜水巷之中,便会出现一个赫赫有名的女子,据说连那时候的官家,都会为之着迷。

    不过赵薪好像是早来了数十年,距离哪位颇负传奇色彩的歌姬……李师师出生,都还有二十一年。

    既然如此,不提也罢,而甜水巷不去也罢。

    对于所谓的青楼,赵薪还真的没有什么兴趣。

    这个时代一旦染病,那会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想想就觉得可怕,还是斩去那个念头的好。

    这时候看去,甜水巷不时有三两个儒生进出,进去之时精气神饱满,活力饱满。出来之人,则两腿发软下盘不稳。

    “只有累坏的牛,没有耕坏的田,古人诚不欺我。”赵薪放下折扇,想起这一句话,便觉得好笑。

    “郡王,你在说什么?”这时候,赵九好奇的问道。

    “说了你也不懂,还是不说的为好。”赵薪有些奇怪,这家伙平日里极少说话,今日为何会多嘴了,但还是如此答道。

    “咕噜。”突然,他听到一声肚子饥饿而产生的声音,来自赵九。

    这下,他便明白了,这家伙显然是饿了,又不好意思直接说,直接如此搭话了。

    到了这里,赵薪也感觉自己腹中空空,极为饥饿。

    有此情况倒也正常,毕竟忙碌了一整夜,并未进食,昨日去往樊楼,其实也没有吃些什么。

    至于赵九,那就是一个无底洞,可能是因为练武的缘故,他的食量是寻常人的两倍,并且还饿的很快。

    如此,赵薪也就明白了,这练武并非寻常人能够承受的起的,光是这一日三餐,就不是普通人家能够受的住的。

    即便传说之中大宋极为富裕,但百姓依旧是一日二食,除非农忙之时,才会一日三顿。

    汴京城中,经营早点的食肆极多,御街两旁基本三家就有一家经营早点,种类繁多,堪称五花八门。

    有些食物,赵薪都是头一次看到。

    汴京城四通八达,汇聚大宋各地人,食物早点也是如此。

    胡辣汤,片儿汤,包子馒头蒸饼,肉粥……都可以瞧见。

    整条御街之上,除了油炸食物,其他早点基本都可以寻到。

    赵薪后世的老家在南方,后来读书也是选择的南方的学校,除了偶然一次跟着学校教授前往考古发掘现场之外,就没有来过北方。

    因而,吃饭的北方食物,也是极少的。

    所谓胡辣汤这种食物,他更是只闻其名,并未见识吃过。

    来到大宋之后,既然见到了,自然要尝试一下这难得的美食。

    点上两碗胡辣汤,还有一屉笼馒头,还有一份咸菜,也就这样了。

    …………

    吃完之后,赵薪发现这胡辣汤美味是美味,但他并不习惯那股味道,里面放了太多胡椒还有花椒粉末,并非辣椒。

    这就让人有些难以接受了,当然这只是对于他来说,他这个人无论现代还是现在,对于胡椒和花椒真的有些厌恶。

    他能够就这两个馒头喝完这一碗胡辣汤,已经是这汤极为美味了。

    一笼屉馒头,每一个大概有成人拳头大小,总共是十个,赵薪吃掉了两个,剩下的都是赵九一人解决掉了。

    俨然一副吃货的样子。

    “店家,结账。”待赵九吞咽下最后一口,赵薪喊道。

    一个有些跛脚的中年男子,和善的走了过来,笑着说道:“两位贵人,两碗胡辣汤四文钱,蒸饼一文钱两个,也就是五文钱,一共七文。”

    老板说完之后,笑着看着二人。

    赵薪放下折扇,伸进袖袍之中,摸索着钱财。

    宋人宽袖大袍,荷包一般被缝制在衣袖内侧。

    因此,很多电视剧里面的古人,从衣袖中掏出一些东西,是很正常的。

    赵薪还是有些不习惯的,奈何除了袖袍中的荷包之外,就只有挂一个在腰间了,那样不安全,因而也就只有选择衣袖荷包了。

    尴尬了,摸索了半晌,他却没有摸到一枚通宝的痕迹。

    衣袖里面没有,那就只有一个可能了,掉落在了地下城之中。

    赵薪将赵九扯到一旁,轻声问道:“赵九,你带钱了吗?”

    赵九吃完之后,就抱着铁剑恢复成了一副高冷的模样,摇摇头。

    这就麻烦了阿,吃霸王餐可不是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