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皇位是骗来的 » 第二章 查漏补缺

第二章 查漏补缺

    “求收藏推荐票”

    昏黄的烛光,让赵薪难以看清赵祯的表情。

    说不紧张那是假的,但世道如此,选择权在别人手中。

    对于考古研究历史的学者来说,大宋是最好的时代。

    特别是北宋时代,经济繁荣....民风开放,科学技术都走在当时世界的前沿顶尖,一度引领了世界之风骚。

    但别忘记了,这始终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封建时代。

    别说皇帝就是士大夫阶层,弄死一个人,压根不算事儿。

    就算现在所谓的包青天包拯还活着,但他在历史上是以直谏出名,而并非所谓的判案司刑。

    也就更没有三口龙头、虎头、狗头铡了。

    极静的环境让他最是煎熬,周易这才听到,大殿的一角有谁滴落的声响,那是冰盆里面的冰化之后的响声,好似催命的声音一般。

    响彻在心湖之中,他实在不知道自己的哪个提议,赵祯能否接受。

    理性来说这个提议于他是最好的选择,但他终归是太宗一系。

    太宗皇帝好不容易在烛光斧影中取得皇位,想来后人对太祖一脉是有些忌惮的。

    若是前身真是太宗一脉,这方案的成功几率要大很多。

    又是半晌过去,上首的赵祯缓慢走下宝座,再赵薪面前停下,淡淡的说道:“你还有什么可说吗?”

    赵薪与之对视,尽量让自己不露怯意,生死关头有些事情只在一个念头里面。

    宝已经压下,在也多说无益,这时候话越多,其实破绽漏洞更多。

    “没有了,请官家定夺。”赵薪微微躬身,强行扯出一个笑容说道。

    赵祯走出阴影,这下面容彻底显现出来。

    一身朱红色的官袍,头上插着一只玉簪,方脸不怒自威,但带着疲态甚至有些苍白。

    “若非看你帮着掩埋我儿,在进入皇城的那一刻,你们就见不着我。至于你的提议,你说我该如何抉择?”赵祯直直的盯着少年,问道。

    赵薪与这位以仁宗为庙号的官家对视,然后笑着说道:“那这就是官家的事情了,我之生死,官家一言决之。”

    “好好。”赵祯连说两个好字,然后对着一旁的阴影吩咐道:“赵九你吩咐萧禹找一间偏僻隐秘的地方,将他安顿下来。”

    指着赵薪,然后又补充道:“你亲自去盯着,若有丝毫异动,杀之。若消息泄露,你们全都死吧!”

    听到这里,赵薪知道自己暂时是活下来了,至于能不能彻底活下来,就要看赵祯的念头了。

    那位叫做赵九的侍卫,是个实干派,拎起他就离开大殿。

    或者走出大殿,一股夏夜“暖风”吹来,赵薪顿时一个激灵。

    活着的感觉真好啊!

    夜很黑也很静,赵九就算提着一个十多岁的少年,也健步如飞,这让赵薪没有看清周遭的环境。

    片刻之后他就被丢在了一个不大的房间.......密室里面,小黑屋就一扇门窗,看不到外面的情况。

    一盏茶的时间过去,走进来一个肌肉松弛的老太监,脸上堆着笑容问道:“您有什么需求吗,奴婢能做的一定满足。”

    能够在皇宫里面生存下来,并且还这么大年龄的,一定有些自己的本事。

    周易没有轻视他的意思,微微一躬身道:“多些这位内监,请给我一套干净些的衣衫,再弄些食物就行。”

    “好,您请稍等一会儿。”老太监和善的说道。

    赵薪身上的儒生衣袍,在从扬州归来的一月之中,就没有换过,再加上之前的环境下,已经被汗水浸透,着实难受。

    腹内空空的感觉,也就更加不好受了。

    想着那位老太监就提着食盒和一个包袱走了进来,放下之后说道:“这衣衫是奴婢出宫办事所穿,食物只有几个蒸饼和一碟咸菜,请您不要嫌弃。”

    命都快没了,赵薪自然不会计较这些,便道:“多些内监。”

    “您若是有需要,可唤我。”说着关上房门,就出去了。

    赵薪换好衣衫,一边进食一边想着,查漏补缺今日的穿越而来的事情。

    首先他魂穿而来,接收了前身大部分的记忆,这是毋庸置疑的,不然也不会清楚四人之间的谋划,找出破局的路来。

    前身和他自己的名字都叫赵薪,不得不说起点狗血作者脑洞不大,总是这个借口。

    这具躯体的年龄不大,刚好十四岁而已,并且因为长期营养不良的缘故,极为瘦弱。

    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说的就是这种人。

    ...............

    先从前身他们的谋划理清开始,从之前赵祯的语气来看,他必定是派遣了一明一暗两拨人寻找那位私生子。

    和前身赵薪一起谋划的三人在明,并且那暗中的一波,还在他们四人之前进宫。

    这就很讽刺了,四人自以为周密的谋划,实则全都在赵祯的掌控之中。

    不过这样才是对的,一个能够安稳在位四十多年的皇帝,不该历史中那样软弱仁厚。

    这样说来,除了他之外的其他三人,必然活不过今晚。无论是欺瞒官家的罪责,还是为了赵薪提出的今后计划。

    赵薪夹起一筷子咸菜,就着馒头咽下,可能饿了味道还真是不错。

    吃嘛嘛香,赵薪丝毫没有为几条性命的逝去而吃不下饭,那几个人死有余辜,特么的居然想骗皇帝。

    他可没有起点百万穿越众的圣母心,因为一个人的死,就吃不下睡不好。

    再者,那些人又不是死在自己手中。

    乱葬岗又添了几条亡魂,只是希望他们别争地盘打架。赵薪暗自想着。

    接下来就是自己的提议了,想到这里赵薪就肝疼。

    当时要不是他灵机一动,想到这个法子,恐怕也是乱葬岗亡魂一条。

    历史之上赵祯最后都是没有儿子的,被那位后来改名赵曙的赵宗实坐上了皇位。

    就以历史上赵祯的表现来看,赵宗实一派的上位,他的确有些不愿意。

    最后立赵宗实为嗣,只怕也是不得已妥协而为之。

    历史之上,还有这样一段事实:

    宋真宗的长子周王赵佑去世后,真宗以绿车旄节迎赵允让到宫中抚养。

    皇子赵祯(宋仁宗)出生后,用箫韶部乐送还府邸,官居卫州刺史。

    这其中的主人公赵允让,就是赵宗实的父亲。

    后面的仁宗赵祯也玩儿了这样一手,幼年的赵曙被仁宗接入皇宫,赐名为赵宗实,交给曹皇后抚养。

    只是后来仁宗的第二子出世之后,赵宗实又被送回了父亲赵允让的身旁,借口都没变,以尽孝道。

    终究赵祯没有得偿所愿,第二子、第三子相继夭折。

    嘉佑七年农历八月初四,赵宗实被立为皇子;初九,改名赵曙。

    父子二人两代都被当做备胎,给了希望又击碎这份希望,皇位就是恶魔之地。

    要说赵允让父子二人,对于仁宗赵祯没有怨怼,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幼儿园的小盆友,说明天请人吃糖,结果没有请都还要闹矛盾呢,更不用说皇位。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赵薪觉得这名义上养父子之间,绝对没有史书上那样和谐。

    赵允让这位汝南郡王,在朝中颇有实力,由不得赵祯不顾忌。

    至于赵祯夭折的三子,和赵允让一系有无关系,他就不能妄自推测了。

    不过这倒是他的机会,活命的机会。

    之前他还在赌,但从赵祯的表现来看,他是赌对了的。

    政治上的问题,赵薪其实有点云里雾里。

    现在看来韩琦等人请求立嗣的折子,应该是赵允让父子的试探。

    接下来,就需要思索接下来的破局点了。

    然而等他把馒头咸菜都吃完了,他总算是想明白了一个道理。

    他是真的没有办法,逃不掉,走不脱,只能等待命运的降临。

    对这个世界他是真的不熟悉,前身的记忆如同走马观花一样,但就是没有皇宫的以及汴京的记忆。

    先不说跑出汴京,就是这间屋子他都走不出。

    只要他踏出一步,那位他没见过正脸的赵九,只怕是会严格的执行赵祯的旨意,一剑活活劈了他。

    关键是即便躲过赵九,他也逃不出去,即便那个一直带着笑容的老太监,都给他一种恐怖的感觉。

    之前赵九的出手,让他明白,这个世界是存在武功这种东西的。

    赵薪也不能确认,那个老太监会不会武功。

    ...............

    老太监萧禹提着灯笼走进福宁殿,此刻大殿东南角掌着灯,大宋官家赵祯盘膝坐在那里。

    脸上阴晴不定,好似在思索什么重要的事情,又有些犹豫不决。

    萧禹在殿外放下灯笼,走到案几之前,躬身说道:“官家召唤奴婢,可是有什么事情?”

    “唉。”赵祯叹息一声,夹杂着太多无奈,问道:“萧禹,对那小子还有他的提议,你怎么看?”

    “颇有气度,临危不乱,倒是和官家有些相似。”萧禹轻声说道。

    回答的有些磨砺两可,好似都答复了一样,又好似什么都没说一样。

    这位大宋官家此刻笑着一指老太监,道:“你个老家伙真是越老越滑头。”

    没有丝毫指责怪罪的意思了。

    萧禹身子躬的更低了,极显卑微。

    “好了,你去吧,看好那小子,等我的裁决。”赵祯摆摆手,语气硬起来说道。

    “奴婢告退。”萧禹说着退出大殿,提着灯笼回到那座偏殿。

    烛光摇曳,将赵祯这位大宋帝皇的思绪拉远。

    想自己十二岁登基,前十多年都被刘太后遥控,待刘太后薨逝之后,才开始亲政。

    这十多年的时间里面,兢兢业业从不曾有丝毫的懈怠。

    连包拯那个家伙的口水都吐到他脸上,都还是接受了他意见。

    为何儿子总是接二连三的夭折,为何他正值壮年,那些家伙都开始逼着他立嗣。

    想着想着,他开始泛起迷糊起来,逐渐陷入了沉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