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非天命之三国 » 第十六章:望而不舍的,是老父亲的期望。

第十六章:望而不舍的,是老父亲的期望。

    傍晚,在军营里,陆游在众人都训练完成之后,把他们聚在一起。既然该回去的都已经回去了,那么剩下这些没回去的,陆游自然不能亏了他们。

    陆游让人搬来上百坛好酒,还有三百多斤已经分割好了的猪肉,让军士们洗完身上的污泥和臭汗后,各自坐成一堆,在校场上架起火堆开始喝酒烤肉。

    本来还有些人不敢动,直到陆游以身作则,拿起一坛酒就咕噜咕噜喝起来,随后其它的军士们才开始动手,他们没有了下午时候那种安静得吓人的气氛,都在不断的划拳喝酒吃肉,又或者谁谁谁在说自己以前的故事。

    陆游看到他们每个人都喝的开心和尽兴,就没有再留在这里,因为他留在这里会有人放不开心来,既然都放不开心来,喝的酒也会没有味道。

    为此陆游默默的退了出去,在路上遇到了之前虎头山上的老赵头。

    他见到陆游先是行礼:“老赵头见过将军。”

    陆游见到他的时候还有些奇怪,军里什么时候多了一个老头不由得问:“你是?”

    老赵头见到陆游不认识他了,解释了起来:“先前老头与将军在虎头山有一面之缘。”

    他这么一说陆游就记起来了:“原来是你,虎头山的那名囚于牢中的医师。”

    老赵头回答:“正是在下,先前多亏将军方留得一命,残活于今。”

    然后陆游又说:“山匪之人皆已离去,为何你还留于此地?莫非是我手下之人擅自扣留不成!”

    老赵头解释:“将军误会了,是老头求程子郑将军留下的,若是将军不悦我这便离去。”

    老赵头说完就要转身离开。

    被陆游快步上前,一把拦住,然后笑着对老赵头说:“老医师何至于此,我军伍之中,缺的便是老医师这般的救命神仙,医师愿意留下,我求之不得,怎会弃之。”

    然后陆游又解释道:“先前我以为,手下之人擅自扣押老医师方才如此,如今原是我误解了。”

    陆游说完之后,又朝老赵头弯腰行礼赔罪。

    老赵头见到陆游这样赶忙扶他起来:“万不敢当,承蒙将军不弃,老头愿为帐下听用。”

    陆游听到这话非常开心:“多谢老医师,虽知老医师年事已高,然不知尚饮酒否。”

    老赵头笑着说:“老头子我虽年高老迈,然酒肉之物亦不忌口。”

    陆游见状当即就拉着老赵头进了军帐,里面已经摆放了两个小菜和几坛子好酒。

    陆游赶忙请他坐下来:“老医师请。”

    老赵头见到陆游没有落座就客气道:“将军先请。”

    陆游没有拒绝,做到主位上,而老赵头则是坐在了案桌的左侧。

    陆游拆开一坛酒给老赵头和自己满上:“老医师请。”

    老赵头也不再客气,端起碗就直接干了。

    这让陆游不由得佩服,年纪虽高,但体质不差。这就是作为医师的好处,除了治病救人之外,还懂得调养身体。

    陆游见到之后赶忙说:“老医师海量。”

    老赵头也回敬:“将军亦是如此。”

    这时陆游问道:“今日临假,老医师不回家探亲,为何还留于军中。”

    老赵头听后低下头叹了一口气:“哎~孑然一身,了无牵挂矣。”

    陆游这时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心里疯狂在骂自己,两碗酒下肚居然就问出这样白痴的话来。

    陆游赶忙说:“是我失言,当罚一碗。”

    说完就将碗中的酒一饮而尽。

    老赵头见状开口:“此非将军之过,乃我未有说明所至。”

    陆游笑着说:“为将者当知错认错且改错,若不然万军性命危矣。”

    老赵头听后举起酒:“将军远见。”

    陆游也举起酒,两人又喝了一碗。

    在北海城内。

    程子郑的父亲除了买来一坛好酒之外,还去饭馆里打包了一些好菜,傍晚回来之后就招呼程子郑和丁能上桌吃饭。

    饭桌上程父给丁能倒酒,然后笑着问道:“你让子郑拉来,可曾有回去见过父母?”

    丁能听后笑着回答:“丁能幼时双亲便已离去,家中又无兄妹,故家也不知何处去了。”

    程父听后先是一愣,然后意识到自己问错话了,赶忙说:“若是不嫌弃,往后以此为家如何?”

    丁能听着程父的话,楞了好一会儿:“这...这如何使得。”

    程父开口:“我儿子郑幼年丧母,家无兄弟姐妹,幼年便我与他孤苦两人。如今多一人得以照应,求之不得,更何况你与子郑是同袍手足,有何不可。”

    丁能依然还在犹豫中,另一边的程子郑满脸笑意的说:“你便随了父亲的意吧,如此我也多一兄弟。”

    丁能想了一会之后赶忙起身,对着程父跪拜:“如此,儿丁能见过义父。”

    程父见后更加高兴:“快起来,快起来。”

    一边的程子郑也起身对着丁能行礼:“弟子郑,见过兄长。”

    丁能连忙过去将程子郑扶起来:“郑弟不需多礼。”

    最后程父开心大笑:“哈哈哈...来我们一家人共饮一碗。”

    说着三人一起端起满满一碗的酒,一饮而尽。

    三天的时间,对于一些珍惜时间的人来说过的很快,马上就是各自归营的时候了。

    程父望着程子郑和丁能两人,眼睛里留下了舍不得的泪水。

    丁能在这三天里,完全融入到了这个家庭当中,而程父也把他当做亲生儿子一样对待,感情甚是深厚。

    在门口,程父一只手抱着程子郑,另一只手抱着丁能,将两人拥入怀中,哭着说道:“我儿此去莫要念家,为父每日可饮得酒三升,黍米一斗,自认为硬朗不需挂念。你等尽随将军奋勇杀敌,莫要辱了将军之威名。若要让我知晓,有负将军之事,我便白梁悬首,向将军请罪。”

    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儿子教育不好,和父亲脱不了干洗。既然是儿子做了不好的事情,自然由父亲去赔罪,北海孔融毕竟是孔圣最后,对北海的教育和思想传播方面做的还是不错的。

    两人听后纷纷下跪:“父亲在上,我等愿在此立誓。此去往后,若有负于将军,定千刀万剐不得好死!”

    然后两人又说:“然父亲在上,家中诸多之事莫要过多劳累,当保重身体,待到我等建功而归,定来看望父亲。”

    程父看到这两个孩子这样说,心里感到非常欣慰:“你等不必牵挂,速速去吧,莫要让将军久等了。”

    程子郑和丁能听到后起来,背上自己的包裹三步一回头的慢慢离去了。

    在拐角处,程子郑突然回头对程父大声说:“父亲,我与兄长现任军中都统,已是领军数百余人之将了!!”

    说完之后拐角而去,留下了呆呆望着的程父。

    过了好一会儿,程父才反应过来,在确认没有听错后,高兴的在巷子里边跑边叫:“我儿当将军了,我儿是将军了,我两个儿都是将军了......”

    这个模样像极了当初在饭馆里喝醉了的样子,同时因为是大清晨,这样的吵闹声惹来了一些骂语,但他一副疯癫的模样,完全不在乎。

    望子成龙,其父苛严,子若成龙,莫过于此吧。

    那样疯癫的模样,只有体会过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感受,自然也能书写其中的评说。

    而我非这般人,便说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