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非天命之三国 » 第十三章:讨伐檄文

第十三章:讨伐檄文

    公元189年7月,陆游和张然率领的剿寇大军返回北海,两人各自带兵回营后,不约而同的前往太守府复命。

    因为这次只是剿匪并不是出征御敌,所以孔融并没有在城门迎接,因为在当时的诸侯眼里剿匪只不过是小打小闹的事情,并不能算做大功,所以没有这样的迎接礼。

    这种情况张然好像已经见怪不怪了,而陆游也没去在意,毕竟他已经在泗县吃饱喝足了,这些虚场面没有对他来说更清净一些。

    陆游在进城的路上碰上了一同进城的张然,两人所幸就一起结伴到太守府。

    太守府门依然还是那几个人在站岗,不过里面似乎比之前热闹了一些。

    陆游和张然在侍者的带领下来到大厅,发现大厅左右坐着一些人,其中周良也在内。

    众人见到陆游和张然进来,停止了讨论。

    陆游和张然先不顾上这些,先是跪拜,然后张然开口:“启禀太守,我等已将泗县之贼讨伐殆尽,泗县百姓感恩太守鸿德,纷纷请我等当面谢过主公,并说日后择良辰吉日亲自前往北海再谢。”

    大堂上坐着的孔融听后,听到之后,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两位将军快免礼,我身为一郡太守,守郡安民是责任,何言当此大谢,事后我便修书一封,莫要由此劳民伤财方是。”

    张然和陆游连忙应声是,然后坐到了周良旁边,周围的人见到眼前的事情告一段落了,讨论的声音又开始起来,堂上的孔融也没有阻止,似乎指望下面的人能说出个结果来。

    陆游不解的问向一边的周良:“文通,如此多之人聚集于此,所为何事?”

    周良听后回答:“前些时日听闻骁骑校尉曹操广发讨董檄文,欲联合天下诸侯入京讨伐董卓,此檄文前日太守也收到了,不知如何是好,故召集我等前来商议。”

    陆游听到之后明白了事情的大概,张然也似懂非懂。

    在陆游听完周良解释之后,他对面一个白面书生的模样对着孔融说:“启禀太守,我以为目下董卓势大,不宜轻举妄动,待观天下诸侯而定。”

    在这人说完之后,他旁边一个人也开口:“在下不敢苟同,如今天下苍生苦董卓久矣,今有义士相召,乃是讨伐董卓大好时机,我等当前往助之,如此行事方不负汉室之臣。”

    这个人的年纪比之前那个大上许多,看样子应该是汉室老臣吧。

    那书生听到自己的观点被反驳后继续说:“如今天下群雄并起,各个州郡野心勃勃,难有如我等这般匡汉之志,如若不防恐祸不久矣。”

    上了年纪的那人听到这话有些愤怒:“荒谬,大汉天下,卿、士、大、夫、无不食君之禄,岂敢有如此之徒。”

    书生听后不在说话,怕再说下去就不好收场了。

    孔融看见这边谋士争论的差不多了,又将目光望向陆游等武将。

    孔融知道陆游才谋,对着他问:“尚启以为如何?”

    陆游见到孔融发问,沉思了一会开口:“自董卓入关以来,不仅目无君上,屡冒皇威。又夜宿皇宫,荒淫无道,还干预朝政使天下生灵涂炭。尚启以为可应召讨伐为天下除之一害,且其利有三。”

    陆游停顿了一下,没等孔融开口问又继续说:“其一:可以身作则警示天下,其它诸侯必然不敢不从,如此伐董成矣。其二:如今汉家天下汉家臣,汉家子民为汉人,各地豪杰侠士见到太守有如此忠汉之心,必来相投以展其中抱负。其三:如今天下大势未定,各路诸侯未明,我等前往可细观察之,以防未然之祸。”

    陆游说完之后,周围的人又开始窃窃私语起来,最后那名书生开口:“我等以为,尚启将军所言极是。”

    另一个上了年纪的人也当即点头,毕竟他是主张出兵的,不点头就怪了。

    孔融听后,又环顾四周发现没有一个人出言反对,当即开口:“既然如此,此事当定。我即刻修书一封令信使送往曹操处,就说我孔融愿率北海之众应召伐之。”

    堂下的众人得到示意之后纷纷开口:“我等愿随太守前往。”

    就这样事情得出结论之后,众人就纷纷散去,而孔融也回到后堂开始写信起来。

    大概内容是:骁骑将军曹孟德亲启,北海本偏安一隅,存于乱世,苟活四方。承蒙将军不弃,给与重任,融万不敢推辞。如今尚有万余之众,响将军号召,奉诏讨贼,铲除奸邪,共扶大汉。待将军成熟之机,融当率部往之,北海孔融孔文举回敬。

    孔融写完之后严谨的看了几遍,发现没有问题,就召来一名信使和两名护卫一起送往曹操那边。

    周良出了太守府门之后遇上了陆游和张然,其实这个这是陆游和张然故意在等他的。

    自从北海一战后陆游已经几个月没见到周良了,也不知道这家伙在干吗,今天难道遇到自然是要堵一下喝个酒的。

    周良出来后见到一旁的两人也笑着迎了过去,在明白两人的意思之后就朝着路边小摊走去。

    在酒桌上陆游问:“文通许久不见,莫不是金屋藏娇不成?”

    周良被这一问刚喝的酒差点喷了出来:“尚启莫要误我,并非如此。”

    陆游一笑:“那是如何。”

    一旁的张然赶紧解释:“文通乃北海守城之将,战役过后任有许多事情需要亲力亲为,如修补城墙所需石料,将士抚恤如何前往,战后士卒招募补充等等事样,除这等事之外还有每月巡防各处城池关隘等地皆劳于他。”

    陆游听后也是一惊,居然一个人要处理这么多事情,怪不得成天不见人影呢。

    然后陆游又问:“为何不分些与博才。”

    周良听后开口:“尚启未至之前,城中可用大将唯我与博才也,博才需操练士卒整顿兵马,故分不得身。”

    然后张然又补充:“此乃其一,其二乃是文通小心谨慎,处处留心,许多之事文通处理更为妥当。”

    陆游听到后理解了:“原来如此,想来是我误会文通了,我先自罚一碗。”

    说完就端起面前的酒一饮而尽,其它两人自然也不能让陆游一个人喝,所以也陪同一起。

    喝了差不多之后,张然又问:“先前伐董之事,尚启所言甚是。然此番能否破董否。”

    周良听后回答:“若天下诸侯当真齐心倒也不难,唯恐各有所谋罢了”

    陆游表示周良说的有道理:“文通所言非虚啊~”

    张然听后觉得也在理就点点头。然后端起碗就又喝了两碗,像是解愁又像是求醉。

    周良和陆游见到也没有阻止,都纷纷端起碗陪着张然一起喝。

    最后三个人都东倒西歪的各自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