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土豆到战国 » 第十九章 借酒透军情 整顿吏治

第十九章 借酒透军情 整顿吏治

    妫墨有多饮了几爵,加上之前饮的,已有几分醉意。

    “天下风云莫测,魏楚变法已开先例,各路诸侯必然紧跟步伐而上。子夕子云不用担心,诸侯兵强马壮就要扩张。大周领地早已经分完,魏楚齐赵韩秦就会狗咬狗,他们就会进行不断的战争消耗。

    我陈国就可以借机统一,并且收回过水沿路所有陈国的城邑。陈国完成统一,领地和人口接近以前的郑国相当,加上我们陈国变法推行,远强于郑国略弱于韩国。

    陈国统一后,宋陈结盟后实力略强于韩国,以后宋国再也不用担心韩国了。”

    妫墨知道自己对手魏惠王、魏襄王;田齐桓公、楚威王以及楚宣王;楚威王、秦孝公、秦惠文王;赵成侯、赵肃侯、赵武灵王;韩昭侯、韩宣慧王。

    这些君王枭雄大都是一方诸侯一方霸主,大多数都是本国最好的君王,当然魏惠王除外。

    妫墨趁着酒醉,把战国前中期发展趋势说了个遍。妫墨能做到的也仅是于此了,唯独不谈二十年后的戴氏取宋这一段。因为正处于魏国巅峰、楚国霸权、齐国强大、秦国崛起、韩国最强、赵国扩张形势下,陈国根本不敢插手宋国内政。

    太康封地变成太康都城后,封地少府的收入就要负担更多陈国的支出,陈国宛丘三千士卒和五千戍边士卒。都由太康少府支出,宛丘卿士大夫士人都要重新安排。国家不大人口不多,一帮吃饱没事干的大小贵族不少,还得国库养着,这就是宛丘朝堂干不下去主要原因。

    妫墨借酒说出了很多战国未来发生的大事,并且故意透露了出兵夺回被楚国占领焦城、漆邑和禹会几个城邑。

    子夕子云都听进去了,大梁为魏国新都城。

    妫墨之所以透露给子夕子云这么多,是因为唐家老告诉妫墨一个秘密,子夕记忆超强,看账本一次就能记住。能看出问题所在,记账方式清晰明了,一看就懂。

    借酒透露秘密给她,让她更好把握商机。

    陈国戍边五千士卒,大多都是宗亲卿士大夫封地征召的,要他们忠诚就必须把他们家属全部迁往太康都城。宗亲卿士大夫实力与与妫墨新君太康都城相差很大,自然不敢抗命,同意放人。

    有了子夕子云完善了太康封地赚钱少的行业,开发了南城也给宛丘的大小贵族投资商铺机会,东城西城北城都是夯土墙为主,重要街道才是砖墙。南城就高档许多,民房是夯土和砖瓦混搭,街道统一规划为砖瓦,一旦完工将是太康都城最繁华之地。

    太康都城人口达到了35万,还有一万多的隐藏人口耕种马铃薯。

    陈国太康都城兵力扩军宫廷侍卫八百人,宫廷三百连弩手。

    “陈武卒”三千、“陈技击”五百人、精兵一万、骑兵两千、重甲骑兵三百,新兵八千。

    其中两千兵力协助蔡国防守宛丘,一千兵力驻防淮邑,六百兵力驻防太康都城长城外的六个小邑。

    整个陈国以太康为龙头,带动其他地方的宗室、卿士、大夫封地走向繁华。在新君妫墨眼里,他们封地已经是陈国的,只是暂时交给他们保管,所以有共同利益下大家相处都不错。

    一夜鬼话连篇的醉话,子夕听了一个清新,要是别人肯定就当酒话了。但是看着太康少府购进的军备物资,子夕子云可就认真了。

    过完了年,子夕子云就派人去大梁购买地皮,子夕子云用嫁妆打算在大梁城内和城外,购买大量地皮和铺面。妫墨少府没有钱,因为要筹集军备物资。但是子夕子云在大梁商铺够多,可以流通不少五铢钱货币。魏国和只是官方禁止使用五铢钱,但是民间商铺交易他也管不着,太康钱庄根据日后大梁扩建城池和各种设施建设,消耗的财力物力再次发行了三十万缗钱(三万万钱)。

    这笔钱够陈国两万多士卒干几次大战了。

    为了缓和朝堂新旧关系,过完年朝堂之上妫墨要在朝堂进行一次管制改革。

    周的六卿为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六卿之外设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五官。

    诸侯各国有的照搬照套有的略微改了一下。晋国就是卿士权利过大,分封土地过多,架空晋国国君的权利导致三分晋国。

    设立相邦一职,由文禹担任相邦。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六卿都有了封地,并且坐大了。六卿之外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五官,也是实权职位。

    《论语》中就有“五官之禁”说法,其中的司徒主要掌管土地户口,司马掌握军权,司空分管土木工程建设,司士掌管官爵俸禄,司寇掌管治安和维稳。

    卿士人员不动,继续保留,从卿士以下的官吏换掉一半,尤其是五司实权官员。

    司徒:唐家老唐赞。

    司马:仲昱

    司空:陈家老陈玄

    司士:夏郃

    司寇:李苌

    加上相邦文禹都是自己人,完全架空了六卿。以前六卿嚣张跋扈那是因为陈国弱,他们卿士和宗亲联合起来超过国君实力。他们有魏国这个大靠山,如今卿士一旦犯事恐怕连搬救兵都没有机会。

    卿士看到太康太强大了,兵力两万多,最重要的是新君能养得起这么多兵马,装备还那么好,真要打起来,吃亏的肯定是卿士。

    “陈国都城太康没有多余的土地,陈国土地少。数百年来公室宗亲、卿士、大夫封赏把土地都封完了,楚国掠夺了我们城邑土地。如今我们我们没有土地分封了,但是卿士大夫士人也是要养家糊口的。

    所以陈国实行俸禄制、经过近半年来统计田地赋税、商税收入制定了一年俸禄。

    相邦一年俸禄一万石、上卿中两千石、中卿真两千石、下卿两千石;长大夫比两千、上大夫一千石、中大夫八百石、下大夫五百石;上士三百石、中士两百石、下士一百石。

    半钱半粮发放,粮食领取到司徒唐赞粮铺领取。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效仿魏国变法提出的“食有劳而禄有功“军功爵制。”

    陈国借鉴魏国变法已经在太康封地普及了,从贵族到黎民百姓的都很支持。所以从宛丘迁来的八万人影响不了太康二十多万人,何况迁来的八万人黎民百姓觉得变法更好。只有极少数的世袭贵族,对此非常不满,甚至跑到安邑魏武侯那里状告新君妫墨。魏武侯身体欠佳,让未来储君魏罂接待历练历练。

    魏罂把陈国公室宗亲、卿士骂了一遍,并且把他们赶走了。

    “一群出卖自家主子的无良小人,陈国新君不错,知道效仿我魏国变法。只可惜国弱地小,又深陷中原腹地,难成大事。”

    未来的储君魏惠王说道。

    “公子偏向陈国新君,处理此事君上必然高兴,陈国过于积弱积贫,我们对付南面的楚国就会消耗魏国更多国力兵力。

    陈国公室宗亲分裂极大的削弱陈国实力,如今魏国强大,四处出击胜多败少,获得诸多利益。如今楚国衰败,魏国还用不上陈国,但是楚国沃野千里人口众多,恢复实力用不了十年,为了减少对楚作战减少魏国损耗,适当扶持一下陈国也是对魏国有利。

    如果陈国强大朝魏暮楚,不听从魏国,只需大梁出兵围困太康都城,陈国就缺粮挨饿投降。陈国考虑后果,就不敢轻易背叛魏国,如敢背叛,直接灭国。”

    魏国相邦公叔痤说道。

    事后魏武侯果然很高兴,储君知道处理国家大事了。说道帮助陈国强大起来对付楚国,魏国可以从中谋取利益更让魏武侯眉开眼笑。

    陈国新君妫墨都不知道这些公室宗亲和卿士,还暗中还帮助了帮了他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