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春山烟欲收之青青子衿 » 第二十四章 夜深闻海棠

第二十四章 夜深闻海棠

    秋月夜雨,绵密而稀疏,团圆微微开了窗透气,见小轩窗外的海棠开的正好,一支一支皆打着精致而饱满的花骨朵,粉嫩而清香,有的枝头挂上了累累硕果,景色更胜春。

    徐子衿对于家中之事头疼不已,心中烦闷,二叔父在此之后便将徐子衿的房门紧锁,关她在院子再不能出门,她也在想着如何才能跑出去。

    她见着窗外海棠开的正好,便提了灯笼,向外探去赏花。团圆怕夜深她被野猫吓到,亦或是被雨淋到,便撑着油纸伞想与她同去,却被子衿拦在门口。

    “我一个人静一静,你不必陪我。”

    “外面还下着雨,姑娘不带伞可不成。”

    徐子衿伸手向外探,那雨是为毛毛雨般细润,并不厉害。

    “无妨,你不必跟着。”

    徐子衿只身前往海棠林里,烛光和若隐若现的月色衬得她面色更加白皙粉嫩,犹如含苞待放的海棠骨朵。

    她提烛而去,一抹倩影在花丛中闪过。

    这片海棠花林是阿母在时,父亲为她种下的,花林深处有一个花藤秋千,小时候阿母会抱着她在秋千上玩,阿父在后面推;而阿啸哥哥喜欢在空地里踢蹴鞠,总会在院子里引来一堆玩伴,烈日当空蹴鞠乐,白雪皑皑齐赏雪,那时的海棠轩总是欢声笑语不休,不似如今,凄冷一片。

    徐子衿向身处探去,灯笼所及之处的空地,已然变了模样,曾经少年们青春肆意挥洒汗水的空地已然长满杂草,因无用处。而那秋千也在深处被花藤缠绕,绳索已然有了斑驳痕迹。

    当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

    徐子衿抻了抻那绳索,好在还结实,她站了上去,微微闭眼,荡着秋千,鼻里嗅到一阵阵海棠的清香。她双脚蹬着地,越荡越高,心里的烦恼随着清风细雨飞走,衣裙随着风飘逸似仙,嘴里惬意的哼着歌,此景犹如仙境。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她正惬意的荡着,那秋千绳索咯吱咯吱的响着,少女并未意识到危险的来临,绳子经年已久,已然松动有断处,她却越荡越高。

    隔壁的隋府府邸,一提着酒壶挥洒酒力的公子,听到这夜间少女的靡靡之音,难免动容,隔着一面墙听着声音更加好奇,便向着声音处寻来,不禁踏上云梯,翻墙而来。他拨开花丛云雾,却见少女裙摆随风飞舞,站在秋千上哼着靡靡之曲。

    闻仲恺同隋府十一公子是发小兄弟,经常同他喝酒作诗,谈天说地,夜不归宿,常常与隋十一公子宿在同处。

    他在远处观看,见此场面不禁赞叹。

    “微风浅浅月半浓,薄雾露香墙外红。幸闻仙音寻仙琼,醉见少女海棠容。妙哉,妙哉…”

    闻仲恺醉着酒,红着脸颊,见此情此景,诗意横生,不禁念了出来。

    徐子衿故而听到有男声,歌声戛然而止,一时左看右看找寻着声音的来源。却不想脚下打着晃,秋千不听话的摇摆起来。终于在身后看见一男子的身影。

    “啊!你是谁?为何深夜出现在我家?”徐子衿被吓了一跳,定睛仔细见此人模样,倒是风度翩翩,像个世家子弟,有些眼熟,虽然醉了酒,但却站的稳,酒品瞧来不错,就是偶然出现别家闺门之中,甚是没风度,想来也是个风流倜傥的人物。

    “姑娘不必惊慌,在下闻仲恺,深夜闻得花香而来,并无冒犯之意。”

    只见他一手摇着折扇,一手执着酒壶,向她介绍自己道。

    徐子衿思考着。闻仲恺这个名字她熟悉的很,像是总听夫子提起,终于想出来他究竟是谁!

    闻仲恺!白鹿洞书院首席弟子,也是荀国公家的小公爷!夫子提起他总是对他的诗文学问赞赏有加,天下难得之奇才,更是被称为天下第一才子。

    从前徐子衿应该在隋十一的院子见过他一次,那是她掉了风筝在隋府,让隋十一帮着捡回来,那天他好似也在,难怪眼熟。

    徐子衿正想着如此名人为何会出现在自家后院时,绳索却正要断在分秒之间。

    徐子衿心里觉得不好,正想下来,却不想那绳索咯吱一声,直接断了一处,闻仲恺在远处见了却丝毫没有动的意思,反而怕被砸到,又后退一步。

    就在此刻,徐子衿的屁股已然着了地。她无奈的揉了揉摔到的腰,踉跄的站了起来,怨怼的眼睛看着对面看热闹的闻仲恺。

    闻仲恺像是明白了徐子衿的那双明眸瞪着他是何意味,便解释道。

    “抱歉姑娘,恕我不能救你,这月黑风高,孤男寡女,实在不合礼数。男女授受不亲,恐辱姑娘清誉。”闻仲恺说的时候一副看笑话的模样,气的徐子衿竟然哑口无言。

    “堂堂贵公子,夜间私闯闺阁庭院,难道就合礼数吗?”徐子衿怼到。

    “我是否合礼数是我之事,我为男子,自然有办法周旋。可你为女子,你若不合礼数,必然要被众口铄金的谣言所害。”闻仲恺说的头头是道。

    “闻公子误会了,我可没想让你救我。你也不必这般假道学,只是因你贸然出现,我被吓到了而已,现在,请公子如何来的,如何离开。”徐子衿无奈道。

    “你是徐家子衿?”

    被闻仲恺这么一问,徐子衿有些愣住了,却不知他是怎么知道的?

    “你是如何知道?”

    闻仲恺却笑道。

    “我闻仲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什么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非是听到京中的风言风语识得我的罢了。也难怪,这些年的名声已然坏的彻底,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徐子衿手里摆弄着帕子,喃喃道。

    “风言风语可入不了我闻仲恺的耳,我不过是听子诚雅集上的海棠诗,便可猜出七八分来。想来这京中武将之女,又家种海棠的娇俏女郎,也就你这独一份了,自然就能猜出。”

    徐子衿也算见识到了,这闻仲恺确实有些聪明,就是说话起嘴太毒。

    “你也算个聪明人,和你说话不累,除了没什么风度,都挺好的。”

    徐子衿调侃道。

    闻仲恺听到这倒是笑了起来。

    “没风度?你可知何为风度?身为君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是风度,独善其身才是风度,闺中女郎,思绪尚浅。”

    “小公爷,我认为独善其身是好,可论方才之事,如若我因此摔下而身体残废,你先知我会得此结果,却为独善其身,仍然不救,敢问可是君子所为?”

    “这…自然不是。”闻仲恺答道。

    “君子修心修行,独善其身,是初级之修。而保持本心,泰山压顶不动如山,女郎入怀而不动心神,非人可及,为顶级之修。可我认为,公爷身在红尘之中,若能摒弃世俗干扰,不问言论,坚持本心,救人救世,方得大道之修,这已经很不易了。”徐子衿头头是道。

    闻仲恺就徐子衿这番言论想了半天,心中又惊又喜,没想到竟然低估这个女郎了。

    “如此看来,是我浅薄了。我瞧子衿妹妹资质尚好,不如给我做徒弟,我授你心学,可解世间之忧,百事不愁。如何?”

    “谁要给你做徒弟啊?你都夜闯闺阁了,能教我什么呀!难不成我还要和你学翻墙,半夜三更打着灯笼去爬公子的墙头不可?”徐子衿调侃道。

    “啧!怎么说话呢?你可知这京中有多少人抱着大腿求学,花红礼物送到手上我都不肯,我这求才若渴,收你为徒,你倒是不乐意了。”

    闻仲恺喝了口闷酒,默默的将那绳索系上,坐在上面摇了起来。

    “那行,我可以答应做你徒弟,但是作为师父,必要时刻,你得帮我解决一些必要问题。”徐子衿的心眼里在打一些坏主意。

    算不上坏,只能说是两全其美对她有好处的妙法。

    “自然,传道授业解惑,徒弟的事,自然是师父的第一要紧事。”

    “好!师父!那明天见!哦对了,这墙角下面,有五年的海棠酿,作为我的拜师礼!以敬师恩!”

    徐子衿蹦蹦跳跳的向他招手告别,见到这样好的面孔,又这样聪慧伶俐的心思,闻仲恺难免开怀。在秋千上荡的更开心。

    “子衿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倒是个好名字。”

    “诶呦!”

    只见绳子又折了,闻仲恺在徐子衿摔过的地方又摔了一遍,他揉着屁股,神情复杂。

    “果然不能笑别人…因果报应的太快了。”

    徐子衿在远处见着闻仲恺摔倒的狼藉模样,忍俊不禁。

    从此白鹿洞书院首席弟子多了个小徒弟,徐家二姑娘多了个撑腰的人。

    闻仲恺刨出墙角的海棠酿,开了口闻着酒香,痛饮一口。

    “好酒!”

    而后像捡了个大便宜般翻墙而去了,夜里笑声不断,独自畅饮,酣畅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