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和平时代的死灵法师 » 第二十六章: 学术会议

第二十六章: 学术会议

    此时距离元宵节还有几天时间,姜沫每天勤勤奋奋的看着文献、做着实验,在学术道路上攀登。

    每天必备的睡前魔法理论学习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除了正常的魔法理论学习之外,最近一段时间,姜沫都在琢磨着怎么召唤一个灵体生物来为自己打工。

    虽然还没到元宵节,普通学生们都还处于假期之中,但是正常的工作和学术活动早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着。

    在东海市某酒店,一场普通的动物学学会,正在召开。

    这是夏国动物学会组织召开的年度学术会议,原本应该每年年末举行。但是去年由于一系列重大的国内国际活动,推迟到了现在。

    会议的主题自然是国内动物研究和保护领域这一年来的成果和发展了,基本上都是一些学术报告之类的。

    姜沫作为一个研究基因功能的普通研究生,实验对象是大鼠,理论上参加这样一个会议没什么问题,更何况,动物学会的理事长是姜沫老板的师兄弟,姜沫的老板更是被邀请在会议上进行发言。

    所以姜沫也就跟在老板身后负责拎包,顺便听听学术报告,蹭蹭茶歇和赞助商们的纪念品。

    在听完自己老板的学术报告之后,姜沫对自己实验室整体方向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明白了自己师兄师姐们的工作,是如何被一条线串成了一个整体。

    让姜沫在更宏观的维度理解了自己的工作,大感不虚此行。

    之后,姜沫的老板找到他,叮嘱他多听听学术报告,学习学习别人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作报告讲故事的能力,同时告诉姜沫晚上酒店会有桌餐,可以吃完再回学校。

    叮嘱完姜沫之后,他老板就拎着包匆匆忙忙的离开了会场,也不知道忙些什么。

    在听了几个类似“某某保护区蛇类种类调查”,“我是怎么坐在悬崖底下看猴子打架”,“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在不同的河流钓鱼”等等让姜沫大开眼界的报告之后。

    姜沫跟着人群到走廊蹭吃蹭喝,顺便在赞助商展板之前驻足,装作很懂得样子,然后等人来搭讪,顺便捞一些笔记本、钢笔、U盘之类得纪念品。

    返回会议大厅,这次是姜沫的熟人,东海大学的动物学教授陈周教授作报告。

    陈教授是东海大学有名的鼠类研究专家,从事鼠类研究工作几十年了,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鼠害控制以及鼠害与传染性疾病之间的关联关系这样的课题。

    和姜沫老板那种,表面上是研究老鼠,实际是研究分子生物学,或者医学之类的完全不是一个路子。

    之前一个学期,陈教授还给姜沫他们上过课,很渊博的一位老教授。

    “非常感谢大家来听我的报告,也非常感谢理事长邀请我来作报告,我说我今年的工作还没做完,没什么阶段性的成果。理事长同志就说随便讲讲就行,刚刚好吃完茶歇,我就来讲点简单有意思的东西帮大家消消食也是极好的。”

    作为一名大佬,怎么开场自然是相当自由的,和会场熟人唠唠嗑什么的,在大佬们的报告中反而会让人觉得大佬交游广阔。

    当然作为一名科研萌新的话,有这样的报告机会,还是赶紧进入正题比较好,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没人愿意听你胡扯,哪怕台下那些打瞌睡的,也一样。

    简单的寒暄和暖场之后,陈教授开始进入正题。

    “众所周知,我们并不是这个城市唯一的主人,生活在这个城市的猫猫狗狗还有老鼠耗子黄鼠狼什么的,加起来应该比城市的人口还多。

    “大家也都知道,鼠类,特别是城市中的家鼠,不仅会偷吃咱们的粮食、啃坏家具、破坏衣物、到处打洞,还是一些疾病传播的重要中间宿主,所以对于咱们这样一个超一线城市来说,对鼠害的监控是一个城市公共卫生工作必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在我的团队将去年还有今年年初的相关数据整理出来后,我发现了一些非常有趣,也非常令人费解的一些现象,刚好在这里提出来,大家头脑风暴一下,看看怎么解释比较好。”

    陈教授将ppt翻了一页,然后继续自己的讲解。

    “我们之前发展了一个机器学习算法,根据人口密度、建筑物、周围的餐厅、商场、交通、小区等因素作为特征预测城市中不同地区鼠害的大致规模,然后和标志重捕法的结果进行对比,效果基本上等同,相关结果发表在xxx上,这也是我们工作的基础。

    “然后我们来看看今年的模型推测数据和往年数据的对比,我们就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首先是整个上半年一直到今年9月份,数据和往年相比,虽然有波动,但是这个波动基本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但是接下来的数据变化就有点诡异了,我们来看看可视化的结果。”

    接下来是一个数据变化的短片。陈教授时不时暂停一下视频,然后将画面中的内容讲解给大家。

    “我们的监测颗粒度是以平方千米作为一个单元来进行的,我们将东海市,以千米为单位,划成了一个一个的网格,然后在网格内设置采样点。

    “根据采样区域的人口、建筑等等因素,以及一周内采样点捕获的鼠类的数量、年龄、性别等数据,我们可以通过模型来预测这个区域内鼠类的种群大小和群体组成。”

    在花了十几分钟介绍工作背景和相应的方法学工具之后,陈教授开始进入观测数据和结论展示部分。

    “通过对东海市各个网格的鼠群数量时空数据进行梳理和可视化后,我们发现,在9月份左右,大概是以东海大学为中心,逐渐往外延伸,出现了一波鼠群数量的急剧减少。具体原因未知。

    “而对鼠群的年龄和性别相关数据分析之后,发现,鼠群在明显变得年轻化,也就是中老年鼠得比例在快速减少,鼠群的性别比例与以往相比没有显著变化,暗示这波鼠群数量急剧降低的压力是作用于年龄较大的鼠身上的,对不同性别的选择压力没有显著差异。

    “在11月份之后,我们采样得到的老鼠样本中,已经没有超过1岁半的成年鼠了,虽然老鼠的寿命一般也就1-3年,但是这次的这个发现,显然也不是正常的现象,仿佛有只手给城市中的老鼠设定了一个年龄的天花板。

    “为了搞清楚鼠群年龄变化的原因,我们对后续采样的鼠标本进行了病原体检测,部分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但是没有什么发现。

    “成年鼠在携带的病原体种类方面基本上与幼年鼠携带的病原体种类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所以也排除鼠群发生了某种传染性疾病的可能。

    “全基因组测序因为做的晚,相关结果还没有完全解读完,只能等后期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目前我们还没有什么很好的设想来解释这个现象,但是我们已经上报了市公卫和环保、畜牧农业等部门,希望能引起政府的重视,同时也请一些其他城市和兄弟单位的研究者帮忙关注他们所在地区是否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

    “这绝对是发生了什么,找到这种现象的发生原因,揭示它背后的科学规律,评估它的影响,并推测它可能会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危害,是我们接下的工作重点。谢谢大家~”

    啪啪啪,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听众们也开始交头接耳,讨论这一奇怪的现象,然后推测可能导致现象发生的原因,一时间人声鼎沸。

    姜沫也随大流鼓起了掌。

    但是,他脑门上的汗珠却表明此刻他的内心并没有外表表现得那么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