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烽火孤狼 » 第三章 我的口味比较重

第三章 我的口味比较重

    黄志勇放下手里的子弹盒,“两支三八步枪,两把刺刀,一挺歪把子,九块大洋,五百四十发子弹,六颗手雷,三顶钢盔,三套棉衣,不错!”

    “还有一辆摩托车。”陆曦鼓捣了半天总算弄清楚怎么开了。

    黄志勇讶异的问道,“小陆你会开这东西?”

    “会,不过车里油不多了,不知道能不能开到目的地。”陆曦说完发起摩托车试了试能不能正常行驶。

    毕竟这古董玩意一天前还只是听说过,撑破了天也就是电视剧里面看到过。

    慢慢骑着溜达了一圈,陆曦将车停在黄志勇几人旁边,“车怎么办?开回去还是?”

    黄志勇着急的说道,“当然是开回去了,没油了我们以后还能缴获么。”

    “东西都放车上吧。”陆曦无视黄志勇一副看败家子的眼神,对着旁边几人说道。

    几人把手里的钢盔,棉衣之类杂物的都堆在了车上。

    陆曦的身体素质,单兵作战能力得到了微弱的提升,好像自己真的在训练场上刻苦训练过十几天一样。

    枪法、体能、格斗……所有兵种方方面面的技能都得到了提升。

    等大家安静放松下来的时候,黄志勇才缓缓说道,“还有一条三八步枪就给柱子,大根用机枪,手雷就给没枪的几人。”

    “小陆,你先拿十发子弹吧。”黄志勇看大家都没什么意见,继续对着陆曦说道。

    陆曦平静的点了点头,“枪里还有四发。”

    八路军主力部队都是打三枪就拼刺刀,现在能给自己十发真不少了,游击队的几人有五条枪却只有四十几发子弹。

    “那……你就再拿六发。”黄志勇有点难为情的说道。

    “好,给轻机枪多留点子弹。”陆曦对此并不在意,有系统傍身,一发子弹不拿都可以,刚才说枪里还有四发就是为了少拿几发子弹。

    黄志勇心里再次拔高对陆曦的看法,这个小家伙的心性比想象中好的多,“你知道这机枪?”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6.5毫米口径,初速736米/秒,理论射速500发/分,实际射速120发/分,有效射程600米,用的是6.5×50mm步枪弹。”陆曦有点无语,歪把子还不知道么!

    不过知道数据还是因为系统奖励的技能才懂,不单单是这个时代的各种枪械,后世的各种枪械也都知道。

    又抬起手里的三八大盖继续说道,“三八式步枪,6.5毫米口径,弹药为6.5×50mm的有坂子弹,初速765米/秒,有效射程460米。”

    游击队没枪的几人听到这话,纷纷打消了心里仅存的一点不快,对于陆曦这个刚加入游击队的新兵就有枪的事不再介怀。

    黄志勇连连点头,“以前听人说过什么大正十一式的,不过我们都喜欢叫歪把子。”

    “至于三八大盖么,日本鬼子的枪法在三百米内非常精准,大战的时候人聚在一起,甚至能击中七百米内的目标。”

    “表尺还有两千四百米呢,也就参加过很多战斗的老兵才能达到你说的那种程度。”刚刚拿上枪的柱子看见游击队几个新兵惧怕的眼神,出言反驳了一句。

    黄志勇此时也发现了异样,讪讪的笑着转移了话题,“我们抓紧回去吧?”

    说完大家就继续出发,陆曦骑着摩托车龟爬一样跟在几人屁股后面。

    后面的一路上倒是没碰见什么情况,半个多小时后就到了游击队的驻地。

    快到根据地时,陆曦担忧的问道,“队长,我们走了鬼子扫荡附近村落怎么办?”

    “待会我和政委商量一下了再说。”黄志勇笑着解释道。

    陆曦突然有点不太好的感觉,“我们不会再返回去吧?”

    “为了周边百姓我们可能得回去。”黄志勇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他听地下党提过一句这小家伙的身份,好像是地下党员遗留的家属,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陆曦顿时凌乱在风中了,那现在跑驻地干啥?搬东西还是搬人?直接留在村里派几个人回来不就行了?

    “小陆,你?”黄志勇皱着眉头问道。

    陆曦挠了挠说道,“没什么,就是想起路上看到的鬼子的暴行和老百姓的惨状了!”

    “哦!这么回事啊。”黄志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想着这个小家伙毕竟还年轻,有些东西一时半会还接受不了。

    赶到驻地后,黄志勇第一时间找到政委,说了下陆曦的事情和碰见鬼子以及游击队应该预防的准备。

    政委陆长林听到之后应了一句,“拿块大洋买一只鸡给队里改善一下伙食吧,吃完了我们就去那个荒村。”

    一来不会连累到现在驻地的百姓,二来还可以保护荒废村落周边的百姓,何乐而不为呢?

    反正游击队的辖区是整个镇,在哪个村子都一样。

    陆曦也算搞明白游击队的人为什么都要先回来了,感情是驻地只有政委一个人在。

    这样的话,这支游击队加上自己一共才十五个人。

    小家伙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用鸡汤下的面条,里面还放着五块很小的肉。

    能吃到这么大点还是游击队的人因为自己年龄小、刚加入特殊照顾才有的,其他人碗里只有两块呢。

    “队长,做饭的时候是不是忘了没放盐?”陆曦欣喜的吃了一口却发现没什么味道。

    “小陆,我们……”黄志勇有点难堪的说道。

    陆曦看到连忙摆手,“我的口味比较重。”只能这么含糊其辞的解释了,刚才说话没过脑子,忘了这年代的盐可是个稀罕物资。

    估计做饭的时候只是稍微放了几颗盐粒充当心里安慰,能尝出味道的次数一个巴掌的手指头都掰不完。

    心里忍不住感慨了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话,吃着面条不敢多作咀嚼直接下咽。

    老话没说错,饭没盐了不如水,这还真是第一次吃到盐这么少的饭。

    情不自禁的怀念起曾经那些被自己嫌弃过的外卖。

    虽然这具身体以前只有一个哥哥,但还真没吃过什么苦,不说大鱼大肉的有多么滋润,有肉有菜的生活起码还是有保障的。

    从来没想到过有一天饭里有盐都会是一件幸福甚至是奢侈的事。

    游击队的人僵硬的笑了笑,这话有多牵强大家都听的出来,这么说大家面子上含糊过得去。

    吃过饭给村里的百姓嘱咐了半天,游击队拿上所有东西准备换防。

    游击队的家当也就能吃十天的粮食、薄的惊人的被褥、几颗手榴弹、不到五十发的子弹存货、勉强凑齐的做饭的家伙式。

    折腾了半天大包小包的又折回了战斗过的荒废的村庄。

    布置了几个哨兵留意鬼子,其余人开始整理村庄里的房屋。

    为此队长和政委还大吵了一架。

    陆长林说不能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尽管村里没有一个百姓,可房子终究是百姓的财产。

    队长说百姓基本上已经被鬼子给杀完了,仅剩的几户人也离开投奔亲友,暂时先住在损坏的不是很严重的房子里,要是真有百姓回来了给他们付房租。

    最后实在是挖不动已至初冬的冻土层,陆长林才妥协答应队长整理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