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侯公子遇黑记 » 第十四章 南疆来客

第十四章 南疆来客

    “说一段神话,话说那么一家,这家夫妻俩,生了个胖娃娃。“田垄旁的阴凉地,老汉正给侯公子一行人讲着小郭庄的神话。而从小听到大的花塘,早就接过老人手里的农具,忙活了起来。

    “这就是一对普通的夫妻,男的是村里的教书先生,女的就在家里纺纱织布,日子虽然清贫了些,但也过得去。这家男人没啥不好的毛病,就是好看些杂书,什么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行走江湖,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之类的,尤其喜欢。”

    “那是一年冬天,夫妻俩有了个大胖小子,请全村人都去喝了酒。人们都说这孩子看着贵气,将来一定有出息。本来是恭维的话,没想到一语成谶,这小子还没那车轮子高呢,就看他爹那些大侠小说,看完了非要练什么绝世神功,村里人都笑话他,谁知道那孩子还真是个武学奇才,被一个大宗门收了去,后来还当了几年将军,最后不知道上哪座仙山逍遥去了。”

    “得了吧,郑老头,这要是真的,也是几百年前了。”收了农具回家吃饭的农人听到,忍不住调侃起来。

    郑老汉自己也跟着笑出声来,若他们这小村真出过这样了不得的人物,现在怎会如此清贫。

    侯公子暗暗咂舌,这剧情,精彩程度跟镜子里的网络小说不相上下啊。若真有这么个大侠存在,那可真是当之无愧的位面之子了

    入夜,京城灯火辉煌,歌舞靡靡之音不绝于耳。勾栏瓦肆,叫卖声此起彼伏,打南边来的新鲜之物和打北边来的土豆小麦供不应求。

    然而此间繁华与小郭庄无关,除了侯公子和黑镜这里还亮着灯外,家家户户都已去会了周公。

    侯公子抠了抠脚,低声道:“这小村,完全就是个小村嘛。除了几年前开始酿了点酒卖给那帮搞琼瑶酿的混蛋外,根本没一点可疑之处。”

    黑镜思索了一会儿,“确实如此,这里没有任何异样之处,但是……”黑镜抿了抿嘴,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

    侯公子找了只干净杯子,给黑镜倒了杯酒。

    “啊。”酒入喉中,黑镜接着说道:“每次面对村民的时候,我总有种怪异的感觉,说不出怪在哪里,就是觉的怪。”

    两人一阵沉默。

    “他们每个人都像是从桃花源里钻出来的,那么恰到好处的成为村里的一部分。”黑镜补充道。

    侯公子面色凝重的点了点头。

    “杨姑娘有这种感觉吗?”黑镜问。

    “没有,我问过她了,她没觉得有什么异常之处。”侯公子说完后起身吹熄了蜡烛。“明天再想吧,睡吧。”

    恬静悠哉的乡野生活过得很快,转眼侯公子几人已经在小村住了四天。

    第五日傍晚,黑镜急急忙忙的把还没吃完饭的侯公子和杨清婉拉进屋里。

    “棉袄来密报,有人要刺杀杨尚书,是一伙儿受人雇佣的南疆人。。”黑镜关好门后直入主题。

    侯公子闻言提起宝剑:“那还等什么,直接回去啊。”

    黑镜和杨清婉对视一眼,杨清婉咬了咬嘴唇,坚定的说到:“我本就是带罪之身,这个时候出现保护我爹娘,更加让人误会。”

    杨清婉直视着二人:“侯公子,镜公子,我爹娘就拜托二位了,我会在这儿盯好小郭庄的。”

    黑镜一抱拳道:“杨姑娘多保重!”便拉着还有些不解的侯公子出门而去。

    小郭庄到内城的大道上,两匹快马飞驰而去。

    “老黑,事儿我可以理解,但这样对清婉来说,是不是有点残忍了?”侯公子带着愧意问道。

    “那天在杨府旁她差点杀了我。父母有难换成谁谁能不着急,只能说杨姑娘识大体,懂事。”黑镜的话语十分无奈。

    “我们必须把杨尚书和夫人护好,才能有个交代。”黑镜转向侯公子,略带狠意的说到。

    侯公子点了点头,除了他还有谁能更理解黑镜,从黑镜的语气中,他知道自己这个兄弟要动真格的了。

    侯公子与黑镜策马飞驰到镜花门所在,迎面碰上了领着一支小队出来的棉袄。

    “回来的正好,跟上,我们出发。”棉袄见到二人,面带喜色的说到,毕竟有了黑镜,行动更轻松了。

    路上棉袄作了简要说明,此前她将杨尚书夫妇安置在了镜花门旗下的一间客栈里,条件虽比不上杨府,但也不曾委屈了杨尚书和夫人。昨日离客栈不远的一家酒楼里来了一支南疆商队。

    这南疆名义上是大齐的一部分,实际上空有名分。南地边民血勇,又有驾御毒虫蟒蛇的巫蛊之术,历史上给大齐带来了不少麻烦,武力征服不行,就只能招安抚化。女皇给当地最强大的十三个土司都封了官爵,派礼部官员教化当地百姓,又派工部官吏传耕种基建之法,让南疆脱离了刀耕火种的原始时代。

    然而女皇从未给十三土司划分高低和疆土,因此南疆时不时的就有小规模武装冲突发生,有两个苗寨之间甚至结成了死仇,两边的人见面二话不说拔刀就砍。因此南疆在近百年里人口增长不多,也从来形不成合力。

    但上层的事老百姓可不关心。他们只知道大齐与南疆不再打仗了,女皇也是他们的女皇了,只是这女皇离得太远,因此他们还是和从前一样听土司的话。不打仗了之后有人教了他们一些种田的方法,还修了些简易的桥梁道路,还能到大齐境内做生意了,生活比此前好了许多。南疆人生来就是唱歌跳舞的好手,因此往往一大支商队往往带着数名表演者,一边贩卖南疆特产一边搭起草台演出,一路下来收入颇为可观。

    镜花门下有间客栈,叫保安居,平日里与一般客栈无异,主要复杂从江湖人和跑堂客口中打探各方消息。当有身份特殊的人被抓的时候这里就会拿出最好的房间充当软禁之所。

    和安保居隔了三五家店面的是京城小有名气的酒楼庆园。庆园的大师傅做菜十分地道,且食宿价格都很实惠,是许多外地客商留驻京城时的不二之选。

    虽说价格实惠,但庆园很少接待南疆的商队,因为这实惠是对于北方牧场主和南方商贾来说的实惠,对南疆人就是天价了。

    因此这支商队一入庆园就被镜花门“关照上了。”一个乔装成商人的镜花门人假意打听南疆风土人情,两个皮肤黝黑的南疆汉子热情的介绍起自己的家乡,那商人听的高兴,便请二人多喝了几杯,酒过三巡,南疆汉子的话匣子就彻底打开了。一来二去,就被镜花门人套出了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