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战国演绎 » 第三百五十四章 悼念亡灵

第三百五十四章 悼念亡灵

    在数十万人的夹道欢迎中,信陵君率领凯旋的将士们,徐徐前进,在战车上不断拱手致意:

    谢谢!谢谢!谢谢父老乡亲们对无忌的厚爱!

    入城式极其隆重,在邯郸也曾经历过这种场面,但那毕竟是异国。

    而今天,则是在家中,被亲人们接待,温暖的亲情沁人心肺、激荡全身,信陵君不禁泪流满面。

    望着威武飒爽、步伐整齐的凯旋大军,不但百姓们高兴得失声痛哭,连安釐王也忍不住热泪盈眶。

    多少年来,每次与秦作战都是伤亡惨重,大败逃回。

    以至被迫奴颜婢膝、割地赔款,向人家献媚求欢、受尽屈辱;

    而今天,却是以魏人为主帅的联军,把秦人逼得龟缩在函谷关内不敢东出一步。

    同时还收回了大片土地!

    安釐王不能不承认,信陵君坚持以“合纵”抗秦的主张是正确的。

    自己的弟弟,小无忌已成长为盖世英豪、魏国的擎天栋梁!

    一切疑忌、忧虑都被此时的激情荡涤到天边云外,只有亲弟弟,才是自己和魏国最可靠的保障。

    就在这一刻,他已做出决定:

    把魏国的军政大权,全都交给信陵君。

    他也相信,弟弟一定能把魏国治理强盛,再现当年文侯时代的光辉!

    在举国欢庆声中,却有两个人心情阴郁,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

    一个是辛垣衍,他早已料到会有这一天。

    但他无法与信陵君同殿为臣,所以提前借病辞职回家;另一位是须贾。

    因为放走范雎,他对信陵君恨之入骨。

    十年里向安釐王进了无数谗言,促使“兄弟失和”也起了重要作用。

    现在人家哥俩又成为“亲兄弟”啦,还能有自己的好果子吃吗?

    信陵君回来后,他就如待宰的猪羊,整天忧心忡忡。

    别看信陵君消息灵通、明察秋毫,却还真不知道辛垣衍的真实身份。

    只知他属于“亲秦派”。

    对须贾这种小人,就更不能眦怨必报地斤斤计较了。

    而且,回来后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根本顾不上这些鸡毛蒜皮。

    拜谒太庙、告慰宗祖,完成一大系列正式仪式后,他先去祭奠如姬夫人和如烟儿。

    “窃符”是取得“邯郸大胜”的重要前提。

    没有这次胜利,自己早就无葬身之地,安有今日?

    饮水思源,他必须来向这二位女子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谢意。

    然后他又来到晋鄙墓前。

    晋鄙是因为不肯交出军队支持救赵而被自己杀掉的。

    但老将军是为了国家,忠于职守,以致成为“夺军”的牺牲品。

    人死不能复生,除了厚恤家属外,他还得来向老朋友致以歉意。

    侯嬴就更要看望了。

    他知道老先生不喜欢张扬,所以没有给他大修陵墓,仍保持着当年一抔黄土的风貌;

    只在坟前重立了一块石碑,亲自题上“东门隐士侯嬴之墓”,下写“无忌敬立”;

    并在四角栽上松树,没有更多的喧嚣,却可以从简陋的肃穆中感受到先生的高风亮节。

    他知道老先生也不喜欢哭哭啼啼,何况此辈中人把“死”视为“暂别”,日后总要“再见”;

    又何必如俗人嚎啕踊拜、涕泪交流地做儿女之态呢?

    但是,他终不能从眼前抹去出征前的那壮烈一幕:

    “公子,吾老矣,看着你们去奋勇杀敌,真羡慕啊!

    可惜此身已不能驰骋于沙场了,请让我用一腔热血来激励你们的斗志吧!”

    每看到那被染红的白须,泪,就要无声的流。

    最后才来看望自己的爱妻。

    在当时的形势下,西门夫人的墓也很简陋,但除了植树种花,他也没让重新大修大建。

    辛环没有家乡,没有亲人,就葬在夫人的坟东边,以后自己与夫人同居后,仍能与兄弟相伴。

    再把那只短箭插到柳叶儿的坟前以完遗愿时,信陵君终于忍不住放声痛哭:

    “弟弟呀!”——

    谁能想到,这个勇猛刚健的铁汉心中,竟深藏着一段化指柔情!

    他悔恨自己为什么没有发现弟弟对柳叶儿的爱,以致弟弟至今孑然独身。

    十年了,他终于再次踏进刚刚修葺一新的信陵府。

    府前黑压压地站满了迎候的人群,仍是旧规矩,不论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一律往里请!

    而且不分贵贱尊卑,先来的入座,后来的站着。

    百姓们也不愿委屈自己,一屁股坐到台阶、甚至地上,他们到府中是为了一睹公子风采。

    闹哄哄的人群终于散尽,府中又回归宁静。

    朦胧月色下,信陵君缓步踱到后花园。

    细心的安釐王严格要求工匠们按原样布置。

    所以园中景物依旧,仍然是小桥流水,绿树红花。

    以前尽管自己很少有时间,但偶有空闲,也曾陪夫人来过几次,漫步小桥上,观花树下。

    然而今天,却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茫然”。

    自古说“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老年得子、衣锦还乡”是人生四大喜事;

    他现在已经“出将入相”威震天下,可说是“功成名就”,情绪为什么反倒低沉呢?

    信陵君是英雄,侠义豪气冲云天,但他也是人,就不能避免人类触景生情的弱点。

    十年了!十年前的幼儿娇女,如今已成为小伙子、大姑娘;

    年龄最小、活泼可爱的金钟儿、铁槌儿,则成为半老徐娘。

    为了迎接自己,尽管做了修饰,仍遮不住岁月煎熬留下的痕迹,眼角爬纹,鬓见银丝。

    十年里,她俩是在多么艰难的条件下把孩子们抚养成人的啊!但她们总还是苦尽甘来。

    如烟儿、柳叶儿都魂飞魄散飞天外。

    更令人撕心裂肺的是,万般寻觅、望眼欲穿却再也见不到西门夫人!

    为了“行义”于天下,结缡十余载,两个人一直是聚少离多,两颗心却一直紧贴在一起!

    实际上,安釐王再残暴,也不会因“窃符”而杀害西门夫人;

    但夫人为了不致因成为“人质”而干扰丈夫救赵的决心,才选择了“死”。

    出于那个时代的英雄豪情,男儿们太漠视“死亡”的实际意义。

    在国外流亡的日子里,潜意识中的“死”不过是一种离别。

    直到回国踏进府门,残酷的现实才使他认识到“死”就是永别!

    如姬夫人、如烟儿、柳叶儿、侯嬴先生、冯谖先生、裴云、芒豹兄弟、辛环、夫人……

    都被“死”带离了这个世界。

    也许,还可以到另一个世界去与他们“重逢”。

    但现实生活中,却再也见不到他们,只留下孤零零的自己!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此时此刻,哪怕他是铁铸的金刚,石头心肠,揽住儿女,回首往事,也不禁流下热泪。

    他忽然想到:

    自己奔波半生,执义救世,却落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结拜兄弟命丧黄泉,三千门客百不余一,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