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战国演绎 » 第三百四十四章 缩头乌龟

第三百四十四章 缩头乌龟

    战斗发生得很突然,但屈建是有备而来。

    所以秦军达不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只得与对方展开单兵格斗。

    军队的士气与统帅的指挥有密切关系。

    由于判断失语造成被动挨打,士兵们必然垂头丧气、怨声载道;

    相反,楚军因为果如景阳所料,兴奋得大喊大叫,斗志昂扬的追杀秦军。

    景阳率主力也迅速逼近,秦军被人家给逼出来本就气馁,见楚军人多又凶猛,抵不住便纷纷后撤。

    张龙也是秦军中的一员勇将,急得挥舞大刀拼命吼叫:

    “不许乱跑!不许乱跑!”

    一面拍马冲上来迎战屈建,想把持局面。

    可惜他急于求胜乱了招数,一刀劈下,却被屈建闪身躲过。

    而他自己因为用力过猛保持不住平衡,致使半身朝下探出。

    两马交错之际,屈建反手挥戟,把他夹肩带臂,斜劈为两段。

    带队的一死秦军更乱了,被追杀得抱头狂奔,完全失去抵抗能力,便把桓齮的后卫暴露给敌人。

    景阳得势不容人,乘胜追击,长驱直入,如排山倒海般压向桓齮的部队。

    先锋屈建一个猛冲刺入秦军。

    楚人的特点是越打胜仗勇气越足,大戈横扫,刀砍枪刺,直杀得秦军尸横遍地。

    桓齮听说后院着火,刚想赶去援救,怎奈庞煖和剧辛看到秦军后面征尘滚滚,知道是郏州大军已到。

    按预定计划,立刻配合行动,攻了上来。

    桓齮虽勇,也挡不住腹背受敌。

    更何况前后都是劲敌,再战下去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便咬着牙挥舞大戟杀出一条血路去向蒙骜靠拢。

    朱亥击落李信,驱散秦军后,便与景阳分道扬镳,自率魏军过颖河,绕临颖,从侧面逼近吕不韦。

    吕不韦与蒙骜会合后兵力达二十七、八万,又有蒙骜、王翦这两位有勇有谋的大将做左右手。

    而信陵君、唐雎拢共不过十万左右,自己的安全有了绝对保障。

    从商人的心态出发,他认为现在出战,是个稳赚的机会:

    “蒙将军,楚、魏尚被围在郏州,桓将军又阻住燕、赵,韩国的公孙婴也溃不成军;

    魏无忌和唐雎的兵力与咱们是一比三,捉住他应该不困难了吧?”

    王翦面现喜色,蒙骜却有忧虑:

    “信陵君久经战场,都以劣势兵力与咱们对持,真是在等败亡吗?他为什么不避我锋芒?”

    吕不韦哈哈大笑:

    “他若避开,我们就去取大梁,所以只得暂时用自己做大梁一时的屏障。

    这种人讲的是以死殉国义,必得两眼一闭算尽责,他反正救不了大梁,能趋吉避凶吗?

    你与王翦马上带二十万大军必尽歼魏军方可回转,否则王法无情!”

    吕不韦笑容可掬,发下的却是死命令,蒙骜不敢再提异议,只得和王翦去组织部队。

    吕不韦仍然带着笑容坐在虎皮大椅之上,凝视帐顶,似在想什么……

    突然,桓齮踉跄而入:

    “丞相,不好了,楚军已从郏州突围而出,末将……”

    他不好意思说自己被打败,便改口说:

    “末将禀报。”

    吕不韦不禁一惊,他的脑子算帐极快:

    “派给蒙骜二十万后自己只剩不足十万,桓齮最多不过十万,看样子也是铩羽而归。

    现在自己的兵力就不足二十万了,能抵挡住楚军吗?

    不过楚军的战斗力不如秦军,又有桓齮这个悍将,应该不成问题。

    只要能顶到蒙骜消灭了魏无忌,楚军再多又何足畏?”

    想到这里,他的胆子壮了:

    “桓将军,楚人来了又怎么样?

    我这里再派给你十万大军,凭你的威风,击景阳还不是摧枯拉朽?祝你马到功成。”

    在吕不韦的支持鼓励下,桓齮又恢复了信心,挺直身子向吕不韦致持戟礼:

    “末将一定不辜负丞相的期望,不灭楚军誓不还!”

    然而,没等他转过身去,探马便奔入急报:

    “朱亥率魏军已逼近大营,阻挡他的全都战死!”

    朱亥也到了?

    通过邯郸大会战,他那勇冠三军的威名传遍四海、妇孺皆知。

    别说吕不韦,连桓齮都不禁一哆嗦,站在原地没敢迈步。

    吕不韦虽然差点儿尿裤子,头脑却还清醒,反应很快:

    “传令立刻弃营撤回函谷关,桓将军,你殿后且掩护,安全回国后定有重赏!”

    不过,吕不韦还有点人心,匆忙逃跑中没忘给蒙骜送出撤退的命令,才使蒙骜不至于全军覆没。

    但信陵君也已经得到朱亥的通知,与唐雎、李牧分头追来,力图把蒙骜夹在前后合力包围。

    尤其李牧的骑兵速度快,没有多久就与他们首尾相望。

    王翦知道,如果被他缠住就意味着毁灭,便向蒙骜请求:

    “让我去抵挡李牧,您率部队快速撤离!”

    留下,必死无疑,但为了挽救二十万大军,就必须有少数人做出牺牲。

    而且现在也只有自己和王翦能够敌住李牧,很少动感情的蒙骜不禁热泪盈眶:

    “好兄弟,多、多保重,尽可能,尽可能、回来。”

    时间已不容许他再多流泄别情,拨马转身发出命令:

    “全速,前进!”

    蒙骜平日待部下宽厚,战场上却执法严厉,违令必斩,所以将士们既尊重他又畏惧他。

    无论处境如何都是遵令而行,不敢乱说乱动,即使现在后有强敌追逐,仍能保持有序地撤退,而非溃逃。

    王翦的武艺并不比李牧差,而且怀着必死的决心与李牧拼命般争斗。

    所以尽管兵少,李牧短时间也难以把他制服。

    不久信陵君和唐雎赶到,就把他“移交”了:

    “公子,你们收拾他吧,我去追蒙骜。”

    唐雎看了王翦和那几百秦兵一眼,招招手,便过来五千弓箭手把他们团团围住,然后冷冷地说:

    “投降吧,否则就全都变成大刺猬!”

    王翦也是冷笑:

    “我敢站在你面前便没怕死!

    射吧,我眨下眼睛就是懦夫!”

    唐雎当然不会客气,扬手就要发令……

    “休要放箭!”

    信陵君突然拍马赶到。

    “公子要抓活的?”

    唐雎有些不解,因为王翦这样的人不会让你活捉,更不会投降。

    信陵君摆手:

    “放他走吧。”

    “放走?”

    唐雎更加惊讶:

    “他可是个劲敌呀,怎可纵虎归山?”

    “他为了掩护别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让我很钦佩,杀讲义气的人我于心不忍。”

    唐雎叹口气:

    “昔楚王不杀晋文而被逼于城濮,今公子义释王翦,能保日后不受其害吗?”

    王翦也在马上拱手致意道:

    “蒙公子两次施恩,王翦感激涕零。

    然而,我是秦国之将,就只能以更大的忠诚去为秦国而战。

    公子也不会希望我因私恩而废国事吧?

    唐先生说得对,日后在战场上我将成对您威胁最大的敌人。

    所以您不应该放掉我而为自己留下后患。”

    信陵君叹口气:

    “我惟行己之道,顾不上个人的利害啦!”

    但后来,王翦果然成为帮助秦始皇扫平六国的重要将领。

    而且就是他的儿子王贲攻进大梁,灭掉魏国……

    吕不韦以他“从军”以来最快的速度逃向函谷关。

    一路上换了好几次驾车的,不要仪仗,不要尊严,只要“快!”。

    而且还命令随行部队节节抵抗追兵,最终使秦军以惨重的代价保障他逃回咸阳。

    这次战役,秦军损失三十余万。

    王龁等近百名各级将领阵亡,军械物资在狂奔中沿途堆积如山、不计其数。

    坦率地说,如果不是楚、韩、燕等军为收敛财物而耽误迟缓,吕不韦还不一定能够逃脱。

    这也许是吕丞相故意用来“买命”的一条妙计呢。

    在这次战役中,王龁、蒙骜、桓齮、王翦、李信等都是一代名将,却一败涂地,更使吕不韦感到信陵君确实大大的厉害。

    从此再不敢张罗出去“立军功”。

    他命令各将严密把守住各关口,不可一世的秦国成了缩头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