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战国演绎 » 第二百四十四章 誓师大会

第二百四十四章 誓师大会

    对于信陵君,秦国的将军们同廉颇的看法都差不多:

    “礼贤下士,广交朋友,慷慨仗义,挥金如土,扶困济危、舍身成仁……

    这些是他的长处;

    对一个贵公子来说确是难能可贵,不怪他誉满天下。

    当然,他的手下也聚集了不少人才。

    所以当年孟尝君就是依靠门客们的帮助,才从咱们眼皮下逃出函谷关,但毕竟只是鸡鸣狗盗之徒!

    在暗中偷偷摸摸的耍点儿小聪明还算本领,到战场上真刀真枪的对阵,恐怕就得尿裤裆了!

    一个从没统帅过兵、作过战的纨绔子弟,就想在这群乌合之众的帮助下;

    以十万人马来同我们这些久经战争考验、无坚不摧的五十万铁军对敌,岂不是只逞一时的血气之勇吗?

    没有经验的人别说指挥十万人协调作战,就是让这么多人排成方阵齐步走,也很难步伐一致呢。

    赵括如何?名将之后,熟读兵书,算是有两下子的,不也葬身在长平?

    更何况锦衣玉食中长大的魏无忌?”

    但秦王从范雎那里已有所了解。

    为青鸾公主招亲而羁留在咸阳时的几次接触,也使他对信陵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将军们的藐视态度会给同信陵君作战时造成不利影响,必须扭转他们的骄狂:

    “你们都看错了,信陵君不是一般的贵公子。

    虽然没任过将帅,但他的文才武略、气质胆识都是出类拔萃的,堪称人中之雄。

    连一向傲视男人的青鸾公主都为之折服。

    而且他还奉‘侠义’之道,以扶困济危、抑强扶弱为号召,深得人心。

    所以许多人都愿为他舍死忘生的效力卖命。

    因为魏王不同意援赵,据说他是怀着必死的决心窃符夺军,已经没有退路。

    虽非我之敌,但常言说一夫拼命,十人难挡,何况他麾下还有十万之众?

    如果我们低估他的能量,势必让我们受到巨大损失,推迟我们灭赵平三晋、一统天下的计划。

    所以,同他作战绝不可轻敌,必须战胜他。

    再重申一遍:

    寡人要让活的信陵君跪在秦国的宫阙下,等待我对他的命运之决定!”

    青鸾居然放走信陵君,这对秦王的打击很大。

    使他对信陵君产生了一种比仇恨更势不两立的复杂心态。

    他训诫诸将要重视信陵君,在内心中却又认为自己比信陵君强大得多;

    所以一定能够、也必须战胜对方。

    只有让信陵君成为自己手上的一个“玩物”,他的心理才能得到平衡。

    实际上,他自己也是“轻视”。

    王龁毕竟不是赵括那种只背了几篇兵书,就自以为天下无敌的黄口孺子。

    多年的作战经验告诉他,哪怕对手是一只猫,同他相斗时也要当虎来对待。

    胡伤在阏与之战中就是因为轻敌而被赵奢打得落花流水。

    这次攻打邯郸,初战也是因为对赵军的抵抗能力估计过低而吃了两次亏。

    既然连目空四海的大王都如此推崇信陵君,说明由于此人的参于,将会对局势发生重大影响;

    自己原本也只是把他当做一般人看,现在可得慎之又慎了!

    想到这里,王龁向秦王提了一个建议:

    “大王,既然魏公子参战会影响咱们的东进计划,咱们何不避免与他对敌?”

    秦王摇摇头:

    “他是来找咱们拼命,你怎么避他?总不能因为他而退兵吧?

    寡人只是让你等不可轻敌,并非怕他。”

    王龁做了个谢罪的手势:

    “臣并非说是因惧而避其锋,只是想调整一下作战方案:

    前一个阶段咱们是想把邯郸围得筋疲力尽,逼他们投降,以向各国示威。

    而现在咱们应该增强攻城力度。

    邯郸被围攻将近一年,臣估计他们的人力伤亡十之七、八,物资储备也消耗殆尽;

    在得不到补充的情况下,已经没有较大的抵抗能力,很难顶住我们凌厉的攻势。

    邯郸陷落,魏军失去作战目的。

    人心摇动,锐气已泄,信陵君劳而无功。

    他外临强敌,内惧罪罚,进退两难,能量再大也无处可施,最后只能非降即逃。

    所以不与他战,他也就败给咱们了,六国联盟也自然随之溃散……”

    秦王不等他说完就一拍桌案:

    “好,就按你说的办!马上组织兵力,对邯郸发动连续强攻,直到城破为止!

    派人通知王稽、郑安平,严防魏军渡过一兵一卒;

    再通知范丞相,修书传喻各国,立即停止援赵行动,否则寡人绝不客气!”

    秦军很快就对邯郸转为实质性的进攻,战斗的激烈程度,远远超过前阶段的几倍。

    坦率地说,从秦王到将士,一直都认为攻克邯郸是必然的结果。

    只是因为秦王想通过消耗邯郸的有生力量,把这座孤城变成活地狱。

    以向各国展示被秦军围攻的残酷效应。

    所以秦军基本还是处于“游斗”状态,心理上几乎没有什么压力。

    现在既然已经下达了“一举攻克”的绝对命令,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拿出一个最凶最狠的可行方案;

    否则,不仅要受到秦王的严惩,也会使秦军们莫名受损,贻羞于世人。

    为了便于指挥,王龁亲自站到第一线,随时根据战况,调整作战方针。

    既然对方兵力不足,他便赶造了上百架云梯,从四面八方同时发起冲锋;

    攻城的士兵也都把生死置之度外,前仆后继地朝上爬。

    但是,城上的军民比他们更顽强:

    每架云梯前都被一群人所护卫,用刀枪向企图爬上城头的敌人连砍带刺;

    另有许多人把石块、木段砸在云梯上的秦军身上。

    而那些箭法精明的弓箭手,每一支利箭都精准地射进梯边指挥官的咽喉。

    没被射中的,也吓得惊慌失措,顾不上组织部队继续攻城,造成城下一片混乱……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傍晚,王龁见己方死伤惨重,知道再攻下去除了更多的损失外,一时还达不到目的,便下令收兵。

    大将任春押送粮草到大营,听说秦军的攻势屡屡受挫,心中不服便向秦王自告奋勇:

    “大王,臣愿选五千精锐拼死冲上城头,为后继部队攻占一块领地,则此城必破!”

    这位任春乃大将任鄙之后。

    身高过丈,腰粗十围,两臂如铁,有千斤之力,二、三百斤重的石头能扔出丈余。

    虽然身材魁伟,却不粗笨,窜墙上房,灵如狸猫,是秦国继孟贲、夏育以后的又一员猛将。

    他去拼命,自然锐不可挡。

    所以秦王非常高兴,激奋地猛地站起来高呼:

    “拿酒来!寡人为任将军壮行!”

    仅昭王自己与赵国就武攻文斗了几十年。

    从赵武灵王到孝成王他们三代人,互有胜负,难分难解,直到今天也该结算清帐了。

    他要鼓动武士,也想激励自己,所以高举酒杯,巡视众将,严肃而又激昂地说道:

    “此次灭赵,是建立大秦帝业的开始,攻城之后,必与众爱卿裂土封茅,同享富贵。

    任将军愿为先锋,寡人先敬你一杯,祝你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说罢一饮而尽。

    接着,又端起第二杯酒:

    “先锋虽勇,须有后继,所以这第二杯酒,寡人敬给各位将军,随着先锋勇往直前!”

    又是一口喝干。

    “将为士先,卒为士补,方能万众如一,传令各营全体将士,同饮此杯!”

    然后,便引吭高歌:

    “大将东征兮,胆气豪;

    跃马横戈兮,旌旗飘。

    天神降凡兮,蝼蚁逃;

    玉宇澄清兮,惟日高!”

    也许,几十万士卒要到几天之后才能接到命令“同饮”此酒,但终是共沐王恩,不能不让他们感到热血沸腾。

    秦王的这三杯酒,等于开了一次誓师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