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战国演绎 » 第一百八十九章 设好全套

第一百八十九章 设好全套

    一番话堵了冯亭一个大窝脖,不禁长叹道:

    “本是好意提醒,反被讥讽为贪生怕死只求保全。

    大丈夫生于世间,纵不能轰轰烈烈,也不可受人鄙视。

    也罢!舍了这条命向韩、赵表明自己的心迹吧!

    因此,向赵王请求参战,赵王就又任命他为上党郡守,目前,可以随军活动。

    苏射听到消息后忙把冯亭安排到自己的部队。

    楼缓完成任务后,秦王大喜,立即召见白起,命他重返前线。

    白起沉默了片刻才说:

    “此战关系甚大,灭赵平三晋、南伐楚、北击燕、克临淄,将以此为开端,臣有三个请求。”

    赵括代廉颇,是打破秦、赵僵持的一个突破点。

    正如白起指出的,秦王也确是把此役视为一统天下的开端,对白起寄有很大的期望,所以答应得很痛快:

    “你提吧。”

    “为避免吓跑赵括小儿,国内和军中必需严格保密,不能让任何人知道臣复出的消息;

    请大王授臣以军事上的绝对指挥权,或进或退,如何作战,不受任何制约;

    请大王亲自主管后勤军需为臣督军,不惜调集一切力量确保前线作战需要。”

    大王能保证这三条,臣保证为大王取天下!”

    一、三条都没问题,第二条虽有专权跋扈之嫌,但用人之际也可答应。

    所以尽管白起的口气挺狂,让人听了心里不舒服,为了事业,还是忍了吧!

    只不过白起后来的下场不能说不与这狂傲有关。

    白起偷偷回营后就与王龁等主要将领秘密议会,做好一个个圈套;

    应该表扬赵括,配合得也非常默契,一步步往里钻。

    赵括毕竟是位熟读兵书的绝学之士,并非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蠢猪。

    嘴里讥笑冯亭是懦夫,对冯亭的建议却不能无动于衷。

    与苏射等研究战况,也都感到秦军败得未免过于容易,不像他们以往的作风;

    而且作为远离本土的客军,处于困难环境中不进不退、不战不和,与主军长期僵持,也不符合战争规律。

    莫非真如冯亭所料,其中有诈?

    那么又“诈”在哪里?

    好像专为赵括们解释疑问,平原君送来个由郭开探到的“绝密消息”:

    王龁面对赵括和四十万赵军认为没有取胜的希望,请求撤回,所以至今没有开战;

    秦王却觉得打到今天毫无收获,有损国威,打算倾全国之力与赵一决雌雄。

    但大决战牵涉面太广,所谓风险太大,与众臣议来议去,尚举棋不定……

    这可是个极重要的情报,于是催促赵括加快行动。

    如果秦王真下了拼命的决心,倾全国之力再把白起弄出来,自己战难取胜退又丢脸,处境将十分尴尬。

    应该乘秦国君臣尚在犹豫的机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进攻。

    击垮军心浮动的王龁还有把握,然后乘胜直逼函谷关。

    就算攻不进去,也堵住了他的大门,秦王再援军已无济于事。

    虽没能建灭秦大功,也是打了个大胜仗,可以比父亲还荣耀。

    他老人家地下有知,应该承认错估了儿子吧?

    赵括终于下定决心,迅速向各部队下达出击的命令。

    为了显示大将风度,不搞突然袭击,赵括还派人给王龁送去“挑战书”。

    而且注明不许拒战,却又不等回复,大军就浩浩荡荡直扑秦营。

    王龁果然措手不及仓促迎战。

    两军照面时,刚刚组织完部队,赵括一看秦军列的是“固阵”,不禁撇嘴一笑:

    “开始就取守势,其意已怯,还怎能打胜仗?”

    按当时的规则,两军主将在交锋之前要先相互致意。

    论说赵括年轻辈低,王龁却先拱手:

    “当年曾有幸与老将军相识;

    今观少将军的风采更是青出于蓝,王龁老矣,疏漏之处请勿见笑。”

    赵括当然也得客气两句,但礼貌遮不住得意:

    “久闻将军威名,今日得见,实是三生有幸。

    括无名晚辈,只望能从将军处学几招。

    然临敌受命,各为其主。

    与您较量必须尽职,也请将军不遗余力,刀枪无情,如有冒犯,还望海函。”

    谦虚也好,不逊也罢,“礼貌”完毕各归本阵。

    令旗一挥鼓声震天,双方将士就毫不客气地展开你刺我砍搏斗厮杀。

    赵括部下勇将付豹率五千铁骑猛冲秦阵。

    王龁也是秦军中的名将。

    见赵军气势汹汹,毫不慌张地挥旗令固阵从中分开。

    放付豹冲入复又合拢却已变为九宫八卦阵,把五千赵军团团围住。

    刹那间鼓声如雷、杀声滚滚。

    付豹率军右冲左突,但见阵内旌旗纷杂、门户频变,分不出东西南北。

    周围秦军有如铜墙铁壁,哪里还能找到出阵的缺口?

    眼看就会全军覆没,付豹急得浑身冒汗。

    赵括眼望秦军阵内杀气腾腾,却沉着冷静,不惊不急地再挥令旗。

    王容、苏射各率五千精兵从两翼冲过去,内外夹击。

    秦军难以招架,王龁也把第二梯调上支援。

    司马靳拦住王容,桓齮迎上苏射,又战得难分难解。

    赵括站在战车上背手眺望,见混战中的秦军错而不乱,组织严谨,不禁暗暗称赞:

    王龁用兵尚且如此,若遇白起,恐怕真不是人家的对手。

    不过我赵括深知“两军相逢勇者胜”的道理。

    就算真与白起对敌,拼了命也得把你压下去!

    踏入战场,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激战到一定程度,赵括挥动令旗,战鼓齐擂,发出全线出击的命令。

    然后自己也跳上战马率全军以锥形队列直冲秦军。

    但见他跃马挺枪,威风凛凛,身后斗大的“赵”字帅旗迎风招展,更显得气势磅礴、锐不可挡;

    冯亭诸将各率己部紧紧跟随。

    沙场上旌旗掩映,尘埃冲天、战鼓急催,人喊马嘶。

    赵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秦军。

    果然比廉颇打的那种被动防御战,让人感到有如酷夏狂喝冰镇水那么痛快。

    赵军各部队一齐投入战斗后,王龁知道自己的兵力不足以分头抵御。

    趁赵军的包围尚没形成,急忙下令鸣锣收兵,自己则一马当先逃奔大营。

    怎奈赵括在后衔尾而追,不容他关闭营门,只得穿过营去,落荒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