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战国演绎 » 第一百一十八章 完璧归赵(二)

第一百一十八章 完璧归赵(二)

    秦王并不在乎天下人的评价,却怕玉被摔碎。

    忙喝令武士们退下,又换了一副笑脸:

    “寡人是想试试你的胆量,逗你玩儿呢,开个玩笑,何必当真?来人哪,拿地图来!”

    又让左右把图挂在墙上左指右点,从某处到某处是准备给赵的十五城:

    “你看,早就圈划已定,岂能食言失信?”

    蔺相如的口气也变缓和:

    “请大王原谅外臣刚才的鲁莽失礼。

    但这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就这么在吃喝谈笑中完成交易,对它是一种亵渎。

    寡君不敢因恋此宝而得罪大王,但对它相当重视。

    遣臣前,香汤沐浴、斋戒三日,率群臣拜而遣之。

    秦、赵匹敌之国,请大王也要用相应的礼仪迎接它,否则臣还是宁死不从!”

    秦王心里又好气又好笑:

    正所谓“横”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我今天算是碰上不怕死的“泥腿”啦!

    可璧在他手中,动不动就要摔,还真拿他没办法。

    可惜,终是勇气有余,心眼儿不够用,我什么条件都答应。

    璧一到手,还是不给十五城,又能拿我怎么样?

    反正你跑不出我的手心!

    于是便痛快答应:

    “行啊!”

    又派人把蔺相如送进高级驿馆。

    秦王用最大限度的忍耐熬过了这漫长的三天。

    又命令自己的文武大臣们穿戴整齐、等在朝殿,演戏似地举行“接宝仪式”。

    实在说,他是太喜欢“和氏璧”了,所以才不惜这样费力气。

    至于是否真正虔诚地“斋戒三日”,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这天是特选的“黄道吉日”,蔺相如也一身朝服,等在殿下。

    赞礼官喊一声:

    “吉时到!”

    也就是宣布“接宝仪式”开始,蔺相如一阶一阶走上大殿,却是两手空空。

    “宝璧呢?”

    不等秦王发问,蔺相如先拜,报告:

    “璧留馆内时间过长恐有意外,所以臣命从人暂且送回国内。”

    秦王气得鼻子都冒烟了:

    “在我咸阳能有什么意外?你纯属胡说!”

    “不怕贼偷就怕贼想,藏在您内宫的白狐裘不是也曾被盗?何况馆舍?”

    秦王却懂得前半句是暗含着骂他,更加愤恨:

    “你竟以此为理由?赵使欺人太甚!”

    蔺相如针锋相对、一句不让:

    “非赵使要欺秦!

    秦自穆公以来十余君,惯用诈术欺人:

    远则杞子欺郑、孟明欺晋;近则商鞅欺魏、张仪欺楚,从不讲信义!

    就是大王您,不也是璧送后宫便不再提十五城?

    若非臣设计赚回,只怕也被欺了!

    在这种情况下,璧留秦国臣岂能放心?

    不得不送回邯郸也!”

    好小子!

    从我列祖列宗一直到我的这些“露脸的”事儿全给抖落出来,真是不想活了!

    “左右!把他拿下乱刀分尸!”

    两边的武士一拥而上,就要拖人,蔺相如面不改色,镇定地站在殿上:

    “大王,请暂息雷霆之怒。您不是想得‘和氏璧’吗?

    那就容臣把话说完!”

    秦王一听还有希望,便摆摆手。

    “当今之势,秦强赵弱,只有秦负赵,赵绝不敢负秦。

    大王真心要换,请先把十五城付赵,则派一介之使就能持璧而归。

    赵国敢得城却不付璧,得罪大王而贻笑天下吗?

    臣知欺王乃万死之罪。

    但臣实为能借此机会进言于王前,让大王能正大光明地得到心爱的宝物,则臣死得其所矣!”

    实际上还是说秦王想用不正当手段骗宝璧,人家也用“骗”回敬,却是为了让你改邪归正。

    进行正大光明的交易。

    蔺相如此时可以说是面对死神,却还是以唇枪舌剑,有守有攻,其胆其能,确实值得人敬佩!

    一席话说得秦王君臣面面相觑、无言以对,大将白起骄横惯了,怎忍得下他的讥讽斥责?

    喝令军士:

    “把他拉下去砍了!”

    秦王虽然也一肚子气却制止了白起:

    “璧已送走,剐了他也没有用,白落个为璧而杀赵使的恶名,伤了秦、赵的和气,反助竖子成名。

    何不采取宽宏大量的态度以示天下呢?”

    终于“礼送”蔺相如回邯郸,从此留下一个“完璧归赵”的故事和成语。

    秦王始终不肯真用十五城去换“和氏璧”,赵当然也没再提这笔交易。

    直到若干年后秦始皇攻入邯郸,从赵宫中找到它,掂在手里笑了:

    “这就是我太爷爷想用十五城换的那个‘和氏璧’吗?

    也不过如此而已!”

    此是后话。

    其实也是,“和氏璧”虽然宝贵,但对于两个国家来说,也真算不上什么大事。

    蔺相如在这次政治较量中所捍卫的,主要还是国家的尊严。

    否则赵在“玉璧”上让步开了先例,随之而来的就是今天向你征贡品、明天让你献土地。

    岂不使赵成为秦的属国?

    从这个意义上看,蔺相如的确为赵立了大功。

    赵惠文王不负前言,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从一个“宦者令”家的食客,突然达到这么高的官职。

    就算保住玉璧,有点儿“贡献”也是“坐火箭上来的”,一步登天,让“某些人”的心里很不舒服。

    但蔺相如现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是无畏的英雄,又深得赵王的信任,几支黑暗中射来的冷箭还伤不了他。

    所以“某些人”只得让自己的“不舒服”跟着屁放掉,其实放完之后他们倒比较舒服了。

    最不舒服的还是秦王!

    在以刀、枪相向的战场上,秦一贯是胜利者,但与“不拿枪”的蔺相如较量,他却败在一个无名小卒的手下!

    他并没有丧失土地、财富和士兵的人头,却被剥除他的“威风”,丢掉了“尊严”。

    做为一个男人,还是一个国王,这是一种耻辱,极大的耻辱!

    为了报复,据《史记》说: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明年,复攻赵,杀赵两万人……”

    但在廉颇的坚决抵抗下,秦军的伤亡也不小,还被收复石城,没占到便宜。

    那就还是回到谈判桌上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