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清朝太不正常了 » 第65章 第一炉钢

第65章 第一炉钢

    第二天早晨起来。

    李东觉得自己应该是做了一个年少轻狂的梦。

    在梦里,他似乎干了什么事情。

    酒醉心明白。

    但他也知道肯定不是那方面的问题,毕竟男人对于那方面,绝对还是处于主动地位的。

    看见谢清盈的黑眼圈,他有点不好意思地打了个招呼。

    却换回来一个幽怨的眼神。

    谢清盈作为女孩子,绝对不会告诉李东,昨晚他那双不安分的手。

    李东也绝对不会承认,自己昨晚差点就把面前这个女孩就地正法了。

    总之,两人都很默契地避开了昨晚的尴尬。

    吃完早餐。

    李东就逃到了岭下扶江工业区的钢铁厂。

    今天是齐定国第一次炼钢的日子,熔炼炉建成没几天,他就急不可耐地点火了。

    穿越众都到齐了。

    看着熔炼炉里排开的石墨坩埚们,李东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期盼的神色。

    毕竟这第一炉钢的成功与否,就意味着金鸡岭是否能够半条腿迈进钢铁时代。

    为什么是半条腿呢?

    因为这是试验生产,并不是工业化生产。

    两者的难度完全不一样。

    用于试验生产的熔炼炉,只有两个蓄热室,没有烟道、沉渣室、换向装置等必要设施。

    七个僮人正使劲拉着原始的风箱:橐龠,通过长长的通风管道,拼命往炉内鼓风。

    炼钢厂里的僮人劳工,都是齐定国花了时间培训出来的。

    对各个工序都有着清醒的认识。

    也能听懂与钢铁生产有关的简单汉话。

    坩埚里面的原料,齐定国放的是废铁、石灰和无烟煤。

    随着炉内温度的升高,火焰的颜色,也从暗红色慢慢转为了橙红。

    “出现这种橙红色呢,就说明炉内温度已经1000度了。”

    齐定国得意地说道。

    在康熙年间,依靠个人的技术实力,手工造出快速升温至一千度的熔炼炉,绝对只有齐定国一个人才能办到。

    看着大伙儿崇拜的目光,老齐心里非常爽。

    在不懂行的人面前装13,真是太有意思了!

    不过因为没有烟道等设施,温度升到一千度后,再次升温的过程,非常缓慢。

    差不多过了一个时辰,熔炼炉坩埚内的废铁,还有一小部分没有熔化。

    “打开炉门!”

    齐定国通过观察孔,看了一会之后,开口说道。

    六名披着湿棉被的僮人走上前,合力打开了耐火砖制成的厚厚炉门。

    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僮人们连忙退开。

    齐定国从旁边水缸里拿起一床湿透的棉被,挡在身前。

    他站在离炉门四米外的地方,用一根长达九米的铁勺,架在炉门前的铁叉上,借力一搅,把最近一个坩埚内浮于铁水表面的废渣捞出来。

    然后借着铁叉的支撑,快速把其余坩埚内的废渣也捞了出来。

    动作之熟练,让人叹为观止。

    “当年实习时,要是不够快,要被师傅骂死,真怀念有隔热服的日子啊。”

    齐定国扔下铁勺,让僮人们关好炉门。

    对着穿越众们,发出了一声感叹。

    “这些废渣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硫化钙,是由铁水里的磷、硫与石灰反应生成的。”

    “算了,就是说了,你们这群化学学渣,也不会懂。”

    齐定国扬起脸,用四十五度角,望着穿越众,“简单点讲,就是会使钢铁变脆。”

    这个13装得很好!

    李东竖了一个大拇指,必须给一百分。

    又等了一个多时辰。

    就在李东都快躺在椅子上睡着时,齐定国走到观察孔旁,看了一眼。

    “差不多了,大伙儿都醒醒,咱们的第一炉钢,要出来了!”

    说完又对僮人们吩咐道:“把坩埚一个个钳出来!”

    僮人们两人一组,拿着坩埚钳,把石墨坩埚都钳了出来。

    在齐定国的指挥下,把里面的钢水,倒入早已制作好的模具内。

    紧接着。

    又有五个僮人走上来,往模具中的钢水表面,铺上一层石灰。

    防止钢水快速氧化。

    出炉的十个坩埚,每个坩埚可炼钢一百斤,总计一千斤钢。

    但这些钢并不是优质的高碳钢。

    只适合生产一些基本的工具。

    要想造出全身板甲,还得再试验一段时间。

    至少要造出平炉之后,才有可能生产出优质的高碳钢。

    “这种钢能不能做成盔甲?”

    马文才问出了自己非常关心的问题。

    生产工具跟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只有盔甲,才是男人的最爱。

    “能倒是能,”齐定国想了一下,“不过要达到防护近距离弓箭射击,或者是中远距离火枪射击的话,重量不是你能承受的,赵有康倒是可以试试。”

    “挡炮弹呢?”马文才不死心地问道。

    齐定国白了他一眼:“你怕是在想P吃!青铜大炮的实心弹,不管你穿着啥盔甲,射程之内,被碰到都能成渣!”

    马文才笑道:“那把这些钢做成钢炮呢?义大利小钢炮!”

    这个梗一出。

    大伙儿都笑了。

    这些汉话太复杂了。

    旁边的僮人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也只好跟着笑。

    齐定国也笑了起来:“可以试试,不过这一炉先做工具,以后再做小钢炮吧。”

    在康熙年间,全世界能用石墨坩埚炼钢的,也只有金鸡岭独一家。

    即使是欧洲,也要等到几十年之后,才会出现石墨坩埚炼钢了。

    以这个熔炼炉的生产能力。

    一门小钢炮,就要耗掉一炉钢。

    如果要做大口径的钢炮,低于一吨钢,想都别想。

    一炉钢一千斤,全部用上,都不够半门大口径炮。

    因此只能制造小口径、短身管的野战钢炮。

    钢炮比青铜炮好的地方,是相同威力下,体重稍轻。

    李东笑道:“老齐,这个把月,至少要铸六门炮出来,工业区放四门,山顶最后一道山门放两门。”

    “不然要是来个七、八千清军,咱们可就只能龟缩在金鸡岭上了,这扶江工业区啊,全都得丢!”

    齐定国摇了摇头:“我尽量吧,这种熔炼炉的生产效率,别抱太大希望,我尽快把平炉造出来。”

    马文才突然说道:“就算有了炮,咱们也没有炮手啊!”

    徐志诚笑了笑:“你不是会放炮吗?”

    马文才苦笑道:“会个求,我当年又没当过炮兵,你以为特种兵啥都会啊,又不是写小说!”

    “让宋天鸿从清军的炮营,挖几个老炮手过来吧,”李东想了想,说道,“我们出高价,就当请师傅了,利用这段时间,让他们多帮我们训练一些炮手,这事,老马负责,你也跟着学一下。”

    “以炮起家啊,那我不是康熙年间的拿破仑?”

    马文才沾沾自喜地说道。

    说完之后,发现大伙儿都在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立即醒悟过来,连忙对李东说道:“我就是过过嘴瘾,他还有几十年才出世呢!”

    在管理员、新唐帝国皇帝面前,说自己是法兰西帝国皇帝,马文才恨不得打自己一个嘴巴,真是祸从口出啊。

    太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