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快穿之快快乐乐当咸鱼 » 第67章买宅子二

第67章买宅子二

    在桃李街上看的第二座宅子很大,是一座三进的大宅,还带有一大两小三个花园。

    整座宅子占地四十多亩,三进住房占地七亩多,大的花园占地十八亩左右,两座小花园一座占地十亩,一座占地六亩。

    这座宅子只论房屋面积,比陈家要小上一些,不过加上花园面积后,得有三个陈家那么大。

    在宅子里逛了一圈以后,孟瑜心里满意极了。

    前院的建筑装饰庄重沉稳,主院的建筑大方精美,后院的建筑则精致华美。

    三个花园之间用流水假山隔开,左边的小花园清幽安静,种着的多是一些藤萝香草,园中还有一丛竹子,竹子里修有三间竹屋,是原先宅子主人修的一处书房。

    后花园面积最大,种的花种类也最多,虽然都是一些普通花卉,没有什么值钱的,不过都养的生机勃勃的。

    右边的花园最小,种的花卉也少,但是这个花园里原先种的都是名贵花卉。

    程力在介绍右边花园的时候说道:“因为那些花都挖走了,这个花园里还留着点坑,所以价格上可以让一让。”

    孟瑜点头,问了句,“这座宅子要拿下来,得多少银子?”

    “房主要价是五千六百两,秀才和秀才娘子要是真心想要的话,价格还可以商量。不过宅子的大小位置在这里摆着,最低也不可能低于五百两。”

    孟瑜见状,表示就要这座宅子,至于价格,能便宜些最好,不能便宜的话也没有关系。

    陈四郎见孟瑜非常喜欢桃李街这座大宅子,也表示就要这座宅子了。

    程力在孟瑜他们夫妻看中这座大宅子后,就去跟房主商量价格了。

    程力办事很是利落,第二天就把价钱给商量好了,宅子加上里面的桌椅板凳等物件儿,一共要了五千三百两。

    商量好了价格之后,陈四郎又用了半天的时间,在程力的帮助下,去衙门把宅子过了户。

    拿到宅子地契之后,陈四郎给了程力一百两银子作为答谢。

    这次买房,程力帮着找宅子,一直帮着忙前跑后的,嘴里没有一句怨言,之后又主动联系房主,让他们省了一笔银子,虽说省下的二三百两比起房价来算不上什么,可在陈四郎心里,二三百两也是一大笔银子了。

    因此虽然陈四郎嘴上没有说什么,心里却对程力很有好感,因此在给酬劳的时候直接给了双倍。

    房子买了之后,孟瑜他们并没有直接住进去。

    新买的房子,总得好好打扫整理一番,才好住人的。

    在程力的介绍下,先请了几个手脚麻利、干活认真的妇人和汉子,帮忙打扫房间和休整屋子。

    墙头或地砖哪里有缺角的直接换了新的,房上的瓦片也都一一检查了一遍,门窗和抄手游廊、亭台也都重新刷了一遍漆,影壁和门窗上的彩绘也新上了色。

    屋子都打扫干净了,角角落落不留灰尘。

    不仅是屋子,就连三个花园也都休整了一番。左边的花园和后花园改动的少,只是把一些枯黄的植株给拔除了。

    右边的花园改动的地方就多了,原本挖花留下的小坑都被填平了,把整个右花园依着水的流向分为了两部分,小的部分用来种菜,顺着水边分成了一畦一畦的。

    大的一块孟瑜打算用来种草药,不过她种植草药的方式太特别了,不好在外人面前展示,因此这块平整后只施了肥,别的都没有做。

    过了一个月,房子都收拾好了,家具用品也都买齐全了之后,孟瑜一行人从客栈搬到了新家里。

    搬到新家后,一家子人就分开住了,孟瑜和陈四郎小夫妻两个住在主院,陈三郎和小厮则住在了前院,云母领着两个女孩儿住在了后院。

    用了两天安置妥当后,陈三郎带着小厮回到书院读书,陈四郎也每天都去前院或者竹屋读书,除了吃饭睡觉都不回后院的。

    “这里的线用的不对,”云母用手指了指孟瑜用错线的地方。

    云母不仅厨艺好,女红也不错。

    搬到新宅后,陈四郎认为孟瑜读的书已经不少了,不用再每天读书了,于是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看书复习上。

    没有陈四郎教自己读书,孟瑜虽然自己也会看书,但是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看书就是半天。

    看书的时间少了,也不用打理草药什么的,孟瑜的时间就多了。

    人闲了,自然就会找事做。

    因此孟瑜开始每天跟着云母学女红针黹。

    孟瑜答了一声,开始拆用错的线。

    云母看着孟瑜拆线,问了句,“你要和女婿一起住在府城的事情,家里怎么说的?”

    “还不知道呢。不过好像还没有说我要和夫君一起留在府城。”孟瑜仔细回忆了一番,还真是没有跟家里那边说呢。

    原本孟瑜跟陈四郎的打算只是在府城待几天,先在府城玩玩,然后兑换了银票就回家。

    他们来的时候绝对是没有买房常住的心思。

    可只待了一天,孟瑜就改变了主意,想要在府城买房了。

    云母问:“女婿没有说要留在府城读书?”

    “确实是,夫君传回去的信上只说在府城买了一座宅子,新买的宅子正在修整,离不开人。暂时就先不回去了,等三哥再次休息的时候,再一起回去。”

    孟瑜说完还点点头,确认自己说的没错。

    云母见状,语重心长的说道:“买宅子这么大的事,不跟家里的长辈们说一声,你们就买了,这已经很大胆了。不过买宅子的钱是你赚的,是你的私房钱,这宅子的地契上写的也是你的名字,可以算是你的嫁妆。女子打理自己的嫁妆确实不用跟夫家长辈商量。购买宅子不跟家里商量还说的过去,可留在府城读书这件事,也不跟长辈商量,就是你们的错了!”

    孟瑜听了,想起来一句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同时她也想到了,这不是现代,在古代,做事之前得先得到家里长辈的首肯才行。

    像她和陈四郎这样没有跟家里的长辈商量,就决定留在府城的做法是不对的。

    孟瑜担心了一瞬,不过转念她就想到了,自己是现代思维主导,没想过要和陈家长辈商量,可陈四郎不是,他接受的是传统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教育,不可能不知道要和陈老太爷他们商量的。

    “娘亲不用担心,我想夫君肯定有他自己的想法,信里没有说,可能是想着回家后再跟长辈说的。”

    云母点头认同了,“确实,女婿比你稳重,又在外面读书多年,做事肯定周全。”

    “娘,我想让你跟我一起留在府城。”

    陈家人好,没有嫌弃云母和孟瑶两个,可陈家毕竟不是她们的家,孟瑜看着娘亲和妹妹在陈家的小心谨慎,心里十分心疼。

    “不用了,我和你妹妹在陈家村住的挺好的,就不来府城了。”

    云母想到离开陈家,住在府城,虽然这也不是她们的家,可这宅子是女儿赚钱买的,比起住在陈家,还是住在这座宅子里更自在,心里就有几分意动。

    可再一想,女儿一买宅子就把自己和妹妹接过来,这举动可能会惹恼陈家人,就拒绝了。

    她无能,不能给大女儿带来好处,可她更不能给女儿添麻烦。

    孟瑜不解,“为什么,娘亲不想和我住在一起吗?”

    孟瑜相信云母不同意跟她在府城住,一定是有原因的,至于云母说的不想离开陈家村,她是一个字都不相信。

    云母嫁进孟家后,过了多年的苦日子,陈家村还有什么值得她留恋的。

    云母笑了笑,说道“这宅子,你公公婆婆都没有见过,娘亲就跟着你住,你让村里人怎么说啊?”

    云母心想她跟着女儿女婿住府城,就算陈父陈母没有意见,听了村里人的话,也该不舒服了。

    甚至于他们怎么可能会没有意见。

    寄予厚望的亲儿子,还没有孝顺自己呢,先孝顺岳母去了,哪对父母碰上这样胳膊肘往外拐的儿子,心里没有意见。

    孟瑜明白了,但是她并没有放弃。

    接下来,她在做女红的时候,就在想怎样才能带着云母和妹妹住在府城。

    想了半天,也没有相出一个好方法来。

    “发生什么事了,鱼儿今天怎么不开心啊?”上床后,陈四郎把人抱在怀里,问了一句。

    吃饭的时候,陈四郎就注意到了孟瑜反常的沉默,只是想着她都在家里,没有人会欺负她,所以才忍到了现在才问。

    “夫君,你留在府城读书的时候,我想跟着你,还想带着娘亲她们。”

    “这还不简单,到时候跟家里说一声就行了。”

    孟瑜惊喜的问:“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鱼儿就是在为这个不开心吗?”

    在孟瑜眼里很难的事情,在陈四郎简单多了。

    他们陈家和别人家是不一样的,在别人家里都是长辈说了算,而陈家因为他和三哥读书有出息,所以有什么事情,长辈也会听从他们的意见。

    陈四郎想,他只要说想要小媳妇和岳母照顾自己,他才能更好的读书。

    家里人一定会让岳母和小媳妇跟着自己来府城,家里头有多看重自己的学业,陈四郎心里清楚的很。

    至于孟瑶和陈小妹两个,也不难,他只要跟陈母一说府城有专门教女孩子女红、厨艺等技艺的女先生,陈母肯定就同意了。陈四郎可是知道的,陈母一直想着让陈小妹嫁好一些,免得她嫁人后,还得跟着男人下地干活。

    云母和孟瑜想的是跟陈家长辈和睦相处,考虑的是陈父陈母他们的心情,就觉得想要跟着陈四郎来府城不容易。

    陈四郎想的是家里人重视自己,也重视自己的学业举业,所以自己提出的要求,只要是有利于读书的,家里都不会拒绝。

    他们考虑的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

    可想想在陈四郎备战会试的时候,即使陈父陈母心里不舒服,也会由着陈四郎带孟瑜和云母她们来府城。

    “也不是不开心啦,就是有点烦恼。”

    “那现在鱼儿的心情好点了吗?”

    她的心情当然好了。

    困扰了孟瑜半天的问题被陈四郎轻松的想出了办法,她投桃报李的开始关心起陈四郎。

    “夫君这些天读书辛苦了,明天要不歇一歇。”孟瑜劝道,“三哥在书院读书,还每上十天都能歇一天呢。夫君自己在家读书,都连着在书房待了一个多月了,也该歇一天了。”

    “好,那明天就歇一天。”

    陈四郎自己倒没有觉得读书累了,可他想到这一个月来,自己刻苦读书,小媳妇也陪着自己待在家里,一次都没有出去玩过,难免无聊。

    今天下午心情不好,可能也有在家待的无聊的缘故。

    所以他想着陪孟瑜出去转转。

    这一天,陈四郎陪着孟瑜在桃李街附近转了转,看了热闹的坊市,也进了几家卖胭脂水粉、首饰布料的铺子。

    胭脂水粉和首饰,孟瑜只是看了看,一点都没有买。

    她好奇古代的胭脂水粉和现代那些瓶瓶罐罐的化妆品有什么区别,却并不觉得自己需要用化妆品来美化自己。

    孟瑜在商场打磨过,看过名利场和娱乐圈的种种事迹,懂得美色既是入场券,也是一种“隐形”的实力。

    不过比起美色这种时行时不行的软实力,孟瑜更加看重资本这种永远不会过时失效的硬实力。

    而且孟瑜自恃容貌过人,根本不需要描眉画眼涂脂抹粉的来修饰。

    颇有股子却嫌脂粉污颜色的味道。

    也不能说是自傲,孟瑜长的确实国色天香倾国倾城,整个名媛圈都没有长的比她好的。

    就算是去娱乐圈,跟那些以美色出名的大明星们比一比,孟瑜的容貌都不仅不逊色,反而还更盛一筹。

    也许有比孟瑜长的好一点的明星,但在气质身姿方面,却会被孟瑜压的死死的。有气质见长的明星,脸蛋也没有孟瑜的精致。

    在前世,即使不喜欢明艳张扬这一挂容貌的人,也说不出孟瑜长的不好看来。

    可以说,孟瑜的一张脸,就是浓颜系美女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