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在西游养只猴 » 第七十章 大戏上幕

第七十章 大戏上幕

    佩兰本就娇小,被邓宰这一抱,看起来就像是挂在大树上的树袋熊一样。

    怕佩兰见风,他连脑袋都给她蒙上了,只留下个进出气的口子。

    邓宰这五大三粗的汉子,这一刻却显出了万分细腻的心思。

    邓宰离开后,妙灯安抚完张钦差,让其他僧人陪着,自己却来了这边。

    妙灯笑吟吟地走入门中。

    【所有人后退】一看,就知道这家伙估计是来当说客的。

    “法师!”

    妙灯一进来,就合十说道。

    【所有人后退】错愕,往后一看,却看到法叶正站在身后不远处。

    不知是来送别佩兰的,还是来迎接妙灯的。

    “师兄。”法叶见礼道。

    妙灯也不走近,就这样斜靠在门口,看着法叶道:“世事变迁轮回,往复不息。佛家讲缘法,讲因果,不会以世事来辨别是非。识心便是妄心,才会遭致生死轮回,何解?”

    他自问自答道:“只因人若识心,便会分辨人我是非,由爱故生贪嗔痴慢疑,使造作恶业。所以,对破除妄心的佛家而言,世间本无对错,无论善人还是恶人都可成佛。”

    法叶点头道:“师兄所言甚是。”

    妙灯继续说道:“识心,便是妄想与执着。只有妄想与执着断尽,法师才能和真正的诸佛如来一样,不生、不灭、不衰、不老、不病。而如今,法师为了心中的妄想与执着,违逆圣旨,岂非不智?”

    法叶知道他的来意,反问道:“释迦为何要坐在菩提树下成佛?”

    妙灯一愣,旋即答道:“菩提乃悟道之意,见菩提树,如见佛祖。”

    法叶笑着摇了摇头:“错了,因为菩提树枝叶大,可以挡雨遮阴。”

    妙灯无语。

    【所有人后退】无语。

    没想到法叶平日里正儿八经的,却也是个妙人。

    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悟道,导致菩提树在佛家宣扬中成了一种智慧的象征。

    然而事情的真相真的是如此么?

    只是一棵树而已,要是真的能给人启智,那这世上也就没那么多平庸者了。

    各家各院都种一棵菩提树,大家从小就在下面蹲着,长大以后还不个个都是状元之才?

    揭开其上的种种神话传说和宗教颜色粉饰之后,或许就真的如法叶说的这样:释迦摩尼当初只是因为这菩提树枝叶厚大,下面可以遮阴,可以挡雨,所以才坐在树底下罢了。

    但你作为一个和尚,就这样直接掀开了自己信仰的宗教几百上千年来宣扬的神话的遮羞布,真的好么?

    不过,法叶显然没有调侃的意思,也不是故意搞怪。

    他继续说道:“师兄你看,我佛家常说,世间万物皆为平等,既然如此,释迦为何不坐在竹子下、野花野草下?万物众生对释迦而言,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可他偏偏就选择了菩提树。这是因为,功用不同。菩提树可以挡雨遮阴,对于释迦而言,如此足以。四大皆空,四大皆空,菩提是空,竹子也是空。”

    “对我而言,通明寺住持,就是释迦走向菩提树之时,路边经过的一根竹子。至于违逆圣旨,惴惴不安,不同样是妄心的一种,又何必放在心上?”

    “好吧好吧,”妙灯被法叶一通话说得哑口无言,只好连连告饶。

    他从那门槛的半光半影中走出来,把自己方才刻意为自己营造的BUFF去除,来到法叶面前,“其实我来是为了和师弟说一件大事。”

    说完,他看了【所有人后退】一眼。

    【所有人后退】乖乖地走了出去,顺便掩上院子的门。

    行吧,你不让我当面听,我躲在外面听总可以了吧?

    【所有人后退】翻了个白眼,默默吐槽着。

    以他现在的实力,隔个七八米而已,简直就和在耳边说话一样,一个字都不会听落掉。

    妙灯和法叶在院中的石凳上坐下,妙灯道:“你知道这次任命你为通明寺住持,是谁的提议么?”

    “尚书令史群大人。”法叶道,这点在圣旨里有提及,当时在场的都听到过。

    “不错,”妙灯点点头,“史群大人乃是太上皇的心腹,更是当朝朝廷中话语权最高的几位大人之一。而且,史群大人还是我佛门的坚定支持者。这样的人物特意举荐你,你可知其中深意?”

    法叶摇了摇头:“不知。”

    妙灯道:“如今天子姓什么?”

    “李。”

    “道家始祖又姓什么?”

    “李......”

    法叶猛然抬头,他明白了。

    妙灯的语气中带着许多沉重:“师弟啊,当今天子自认李耳后裔,你可知这对我佛门有多大的影响?”

    “建兴四年,朝中就有不止一人联名上书辟佛。指责佛家,不事生产,蛊惑百姓,盘剥民财,要求肃清大殷境内的僧尼。当时太上皇在位,下诏质问僧尼们:弃父母须发,去君臣之章服,利在何门之中?益在何情之外?指责僧人们无君无父,敕令消减佛塔,淘汰僧尼。索性当时大殷立朝未稳,我佛门才得以度过那场浩劫。”

    这段历史法叶倒是不是很熟悉,因为当时他还在汉中,正积极准备参学之事。

    “建兴七年,有朝臣再次上书,说佛法害国,前周短运,皆因推崇佛法之故。虽有史群大人据理力争,但却也在太上皇心中打下了一枚钉子。”

    “建兴八年,太上皇再次下诏,确立了大殷朝的三教之策:道教儒教为本土教派,佛教后兴外传,客随主便,故当以道教为先,儒教次之,佛教第三。也就是说,之后无论我佛门如何兴盛,都只能居于三教之末,仰人鼻息。非但如此,之后太上皇还下诏,淘汰各郡僧尼,仅在每郡保留一座佛门,其余尽皆废除。”

    这一段法叶倒是很熟悉了,因为他当时就在京师。当时佛徒们的压力确实很大,而且道儒两家还同时施压发难,撰写了不少抨击佛家的言论。

    佛家这边也有数名高僧与之展开一场场辩论,可谓是非常激烈了。

    法叶点点头:“好在第二年太上皇就退位了,如今的建武朝倒是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辟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