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第四层躁,高校精神障碍纪实 » 前言 不来也不去/第一到三层躁

前言 不来也不去/第一到三层躁

    2020精神病院女人的对话

    “我老公对我挺好的,自从生病了一直照顾我,也没有抛弃我。就是有点花(心)”

    “那不挺好的,他花就让他花嘛”

    女人点点头

    有趣,如果这个老公不花,她怎么会生病

    小女孩变成艺术家,一切的起点-究竟熟因熟果;命与运,究竟有什么奥秘。

    艺术家成为翻译者,我的痛苦太痛苦;这一具躯壳承受了痛苦,其他人就再也不要痛苦

    “世界上的人各说各的,我说你的,‘哇,这个人跟我一样诶’

    我说我的,哦你并不懂我,那我就说你的”

    人们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听到自己想听到的。

    批判是无用的,被批判客体第一反应是我又不是这样的。

    艺术家的愿望:温柔地承接被侧写出来的伤口

    心理咨询师:一定是有一个主线在的Result诊断:双相障碍(专业)

    Cause循因:自我精神分析(撕开伤口)(侧写)

    Future推果:推测未来(避免痛苦轮回)(野蛮的小孩人物:

    (无我)(绝对的换位)(同类相吸)

    1.艺术家-绝对感性侧写(表象-本质-需求)(以情结人)(活在过去与未来,与空气打架)

    2.决策者-绝对理性分析(行为-人物-立场)(以利结人)(拒绝过去,活在现在,立刻行动)

    (有我)

    3.男孩

    4其他人

    5心理咨询师(凝视艺术家的需求)

    1.私情-爱欲

    男孩儿

    “谢谢你的好意”

    “我没有好意啊”(几近震惊委屈)

    1.私情-友情

    决策者

    “对自己循因的过程很痛苦”艺术家为了活在现在,换位失败,

    “你知不知道你这些话会让我对自己形成思考”决策者被拽到过去

    “不是痛苦,只是很辛苦”

    前-

    艺术家侧写推果,决策者被拽到未来。

    拒之门外;淘气的小孩儿扒开别人的衣服‘人们只能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

    一触及痛处,必然反抗“你就是精神病”“你的侧写和预测都是扯淡”

    看‘人们真的只能听到自己想听的’‘我真的是精神病?’‘人们真的只能听到自己想听的’

    艺术家‘性本善’

    决策者‘性本恶’

    1.家国情规则是可以有倾斜的;规则是可以无情的

    艺术家-凡我看到的,经历的,我都读为好意;

    不读为好意,就不能活;

    不能活的人,不读为好意;

    我要读为好意,教会不能活的人读出好意

    2.爱人情

    每当到那种时刻,我就告诉自己,我可是双相诶,我的使命是做一个翻译者,做一座桥,将抑郁的人,躁狂的人,大多数的“正常人”沟通联结,大家都可以好好活的,都可以活的。

    三个世界的人,语言不通,抑郁障碍的人太累了不想说,精神障碍的人说不清。

    还好,我能想明白,说清楚,那我就得说。

    我慈悲,我可能会一次次灰心。法哲人说“爱具体的人”。我想,因为这一段经历的存在,就算一次次灰心,我也不至于绝望吧。因为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一个个具体的人制定的规则,让我幸存下来。

    主线艺术家的主线+决策者的主线(被循因的)=时代的主线

    这么多这么多问题的根源-需求没有被满足

    需求-

    从前需要一个温柔的母亲

    以后需要一个父亲

    现在需要完成学业

    温柔的母亲的缺失来自父亲角色的缺父亲的缺失来自西部山区的“穷“。“穷“所以困

    因为贪心,想要更多的钱,却因为想要更多的钱,而需要更多的钱;

    结识BJ的朋友/沿海地区的朋友,可能“富“也困。

    不知道为什么,各个地方的人都认为_只要有更多的钱,问题(需求)就解决了。

    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的人不明白,或许那个需求满足了,就没有那么多问题了,就不需要更多的钱了。

    王英梅老师说“你们这一代啊,父辈逐利,你们性早熟,教育时间延长,那种不安定感,可能就会强烈“

    可能,有一些命与运的因素,我的不安定感尤其尤其强烈。

    Result诊断:双相障碍(专业)

    2020,这个结果来了

    2021,这个结果被质疑了

    不来也不去

    2021.

    “我被诊断为双相障碍,前几天我觉得根据医学上的定义,我是第二次轻躁快速循环了”

    医生问我,为什么说第二次轻躁发作,

    我给她解释了原因,

    她说;可不可以说得具体一点

    然后医生说;我觉得你没有病;(她对我妈妈说;她比一般人要聪明诶)

    我说:可是我确实是第二次轻躁发作了

    医生说“你有没有觉得自己无价值,一无是处过”

    “没有,其实我从来没有抑郁过,休学后我顶多是有点焦虑”“我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那你就不是双相”

    我觉得医生说的有道理。从来我的哭,生活无法自理,好像都是陷入了“我到底怎么了,我是不是得了精神疾病”

    我只是害怕,没有抑郁。

    我只是从前钝感太强烈,对恶意钝感太强;对善意太敏感。

    真真假假的话我分不出;所以哭,又因为哭疑病,因为疑病所以害怕

    2020.12月,这个结果来了

    行政者;“但是华西的专家一般问诊都很快,几分钟就出来了”

    艺术家‘全新的观点,专业=迅速。有道理’

    2021.12月

    “因为双相障碍的话,患者一般都是抑郁的时期来求助的;听你描述你似乎都是烦躁的时候来求助的,

    并且,双相的躁是无缘由的;你的躁是有缘由的”

    双相是医院专业地(迅速地)诊断出来的,是医生‘们’(研究生)问出来的

    双相很可能就是一个错误的诊断

    2021.9月

    “怎么每个医生给你的诊断都不一样”

    “我不知道,我觉得我就不是双相”

    “我不信这么多医生都给你诊断错了”

    ‘或许,第一个医生诊断错了,后来的医生都像你这样想’(可是,时间不够了,这句话说不出了)

    2021.12月

    心理咨询师“一切的东西都是有一个主线的”“你要不毕业了结婚吧”

    那个男孩儿出现了,他激起艺术家的爱欲(“躁”),她写了三封情书;

    他犹豫,她遭受恶意(现实到来)(“躁”必然会加剧),她结束了他的犹豫;

    2021.12月

    心理咨询师“一切的东西都是有一个主线的”“你要不毕了业结婚吧”

    主线-深深的不安定感-需求的缺失-满足需求的欲望(“躁”)

    对了。艺术家的需求被心理咨询师侧写出来了;

    那,已经知道了“躁”的缘由;那,这个“躁”就不躁了

    可是,现实到来,对恶意再敏锐,艺术家也“躁”了起来。

    决策者“你就是受害者心态,你光看到自己的付出,你要推想一下别人的付出;

    情书都能写,那你就去写道歉信”

    艺术家活在过去和未来;决策者命令她活在现在

    道歉方案初步出来了,在艺术家和决策者三次见面(争吵)后。

    争吵,两个高换位思考的人争吵;

    争吵的内容-道歉信

    争吵的内核-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以情结人还是以利结人

    艺术家坚持性本善,她对决策者说我对自己精神分析,我想摆脱痛苦,我想摆脱过去的痛苦,想摆脱未来的痛苦,后来我拥有了侧写和推测的能力,我想帮助无数具体的人摆脱痛苦。

    前-决策者为了劝慰艺术家的情伤,不断否定艺术家对男孩儿的侧写

    艺术家面对否定,心里那个淘气的小孩儿跑出来,决策者邀请艺术家对自己进行侧写。

    艺术家或许是将决策者10年后才会面临的困境摆到她面前。

    决策者将艺术家赶出门外,艺术家的现实还没有解决,艺术家坚持性本善,决策者找艺术家说话

    艺术家知道决策者高换位,避免提自己对自己以后的推断。

    决策者不断追问,想告诉艺术家“性本恶”

    艺术家以自身经验不断反追问,坚持“性本善”

    决策者追问推演到最坏的结果-那个时候怎么办?

    艺术家几乎是气急败坏,转身要走。“回来回来”“你看你这就是抗拒啊,只固执地相信你自己的想法”

    “那是个不可能的结果”

    “那你说说”

    ......(艺术家告诉决策者自己对自己的精神分析过程,坚持“性本善”)

    决策者“但或许人家不需要你的善意,比如我,你想一想我需要什么?

    你知不知道你的这些话会让我对自身形成思考。”(终究是决策者技高一筹,终究是

    艺术家野蛮地将决策者拽到过去)

    对不起,她通过把她的好朋友拽到过去而活到现在。把她也拉入了和空气打架的队伍。

    艺术家说“这是个很痛苦的过程”

    “你知不知道你的这些话会让我对自己形成思考”

    “哦”“对不起,把你拽入这个痛苦的过程”

    “不至于”“也不是痛苦,就是辛苦”

    决策者还是辛苦地劝慰艺术家,辛苦地追问艺术家

    然后,她们的谈话从内核进入更深入的地方

    “如果这些努力都做了,那你会不会.....”

    “不会,(因为那段经历在)我可能会一次次灰心,但一定不至于绝望”

    “好”“好”“那就好”“我现在很辛苦,我要去找我的朋友了”

    “没事儿没事儿”

    散场

    艺术家道歉,断了与决策者的联系

    因为,艺术家正在“躁”与“郁”地处理现在/活在现在

    正在面对具体的人

    正在一次次地灰心;

    她向她保证‘我不会绝望的’

    可是她会灰心的,她不想让她担心她的灰心

    艺术家很难过,去找朋友(其他人)。

    “这本来就不是问题,是一个现象,就没法找到解决办法/不用解决”

    有道理。

    第二天,艺术家明白,一切的躁起源于那个男孩,需求没有被满足。她的后续侧写被不断质疑,她不断解释,决策者不断帮她绘出现实。

    好了

    一切的躁起源于那个男孩儿,在整个三层次的“躁”里,艺术家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被侧写出了需求。好了,不安感源自需求没有被满足,认清了那个需求,就不急着去满足了。

    这一场“躁”的起源,弄清楚了。

    需求找到了,不安定感消失了。

    和空气打的这一架结束了,“躁”与“郁”消失了

    安定了!艺术家又变成小女孩儿了

    一个小女孩,只需要爱

    不安定感消失了,私情/爱国情/爱人情(具体的人)的不安定感消失了

    不来也不去(不安定感)

    三场“危机”只是一场梦,是一个精神障碍者搅扰人间清梦

    不来也不去(现实)

    2020“躁”物质。2021“躁”需求

    钱与爱都“躁”完了

    从此,艺术家从过去和未来活到了现在。

    和空气打的两场架结束了,艺术家可以好好活在现在了。

    小女孩儿的不安定感消失了;小女孩儿不会躁也不会郁了

    不来也不去(“躁”与“郁”)

    什么也不剩下,

    还是剩下了的,应该是有一些东西顽强地留下了的

    爱国情,爱具体人的情顽强地留下

    钝感是留下了的,因为有一个翻译者的使命。翻译者的使命就是摆脱痛苦,帮自己摆脱痛苦,帮具体的人摆脱痛苦;

    不来也不去,生若如是。

    不过,白茫茫一片太凄凉;

    得留下一些足迹才行,

    位卑未敢忘国忧;位不重要,能解国忧才好。

    我从过去和未来活到现在啦,

    或许,这才是成年?心理咨询师“你的专业是经济,更关注实用性;但这个橘子也是你的一面,你的内心有一个野蛮的小孩,驯化他”

    “我觉得你以后会有很高的可能”“文学方面”

    我曾经确实挣扎过,但我没有办法拒绝我感性的一面,

    能(?)良好地驾驭就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