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星海遗事 » 第三章 命运的齿轮

第三章 命运的齿轮

    时光荏苒,转瞬间便已至南平星的隆冬。

    李思维的生活仍然规律而单调,每天如机械般重复着从家到南平星档案所的两点一线之旅。

    在那里,他负责整理尘封的资料,一项充斥着无尽重复与细节的工作,枯燥到几乎可以听见时间的流逝。

    几个月来,生活的单调和工作的繁琐已渐渐淡化了他对前妻的回忆,仿佛她只是过往风景中渐行渐远的一抹影子。

    然而,在心底深处,李思维并未全然抛却过去。他依然铭记着挚友黄烨华临别时的嘱托,每当工作之余,他总会抽时间探望黄家,去看望他的母亲与妹妹。

    在那温馨与关怀的交流中,李思维找到了生活之外另一种温暖的慰藉。

    “李思维,王主任找你。”李思维的同事转过身对他说。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重要性。

    “知道了。”李思维的回答干脆利落。他迅速整理了一下工作,然后迈着稳健的步伐朝王主任的办公室走去。

    穿过一道道走廊,李思维终于敲响了王主任办公室厚重的橡木门,敞开的门后是王主任期待的面容。

    “李思维,坐,坐。”王主任微笑着示意他坐下,态度随和。

    “你是李剑华的侄子,李董事长侄子啊,这种身份怎么以前一点儿风声都没有呢?”

    李思维的脸颊微微一红,轻声回应:“我...我总觉得私事不宜在单位里提及。”

    王主任眼睛一亮,似乎对李思维的回答很满意,这样啊。“对了,今晚金鸡湖的204号楼103室有个饭局,你也来参加一下。”

    “好的,王主任,我一定准时到。”李思维连忙答应。

    随着夜幕的降临,李思维准时抵达约定地点。他轻轻推开包厢的门,映入眼帘的是三个等候他的身影。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王主任,他的表情里带着一丝欢迎的笑意。

    旁边站着的,是李思维自幼便敬畏的存在――舅舅李剑华。

    那位在李思维童年记忆中,几乎是传奇般存在的舅舅,据说十几年前就拥有几亿法币的资产。

    如今的他,更是身居帝国华能药业董事长的要职,且在中央政府中拥有广泛的人脉和影响力。

    另外一位,则是李思维素未谋面的长者。他约莫六旬年纪,一头花白的发丝衬托出一张沉稳而睿智的面孔,从其身上自然而然散发出的学者气质,让人不禁生出几分敬意。

    李思维轻轻地闭上了门,略带拘谨地走向了他们。

    “思维,过来坐。“李剑华舅舅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家长威严。

    李思维立刻快步走了过去,紧靠着舅舅坐下。李剑华微笑着指向那位儒雅的老者,介绍道:“这位是我们帝国中央历史研究所的重量级人物,阎重年,阎教授。”

    听到如此尊贵的介绍,李思维赶忙起身,恭敬地向教授问好:“阎教授,您好,能见到您真是荣幸。”

    王主任紧接着加入了话题:“小李,在我们单位的表现可以说是十分出色。他工作认真负责,可谓是尽职尽责。”

    阎教授挥了挥手,示意李思维重新坐下,语气中透露出一丝和蔼:“小李,坐下吧。”

    随后,李剑华为阎教授斟满了一杯酒,边倒酒边说:“老阎,这个侄子虽然不是我嫡系侄子,但我却是亲眼看他长大的。

    今年他经历了一些家庭变故,他的妻子因为工作上的原因跟他离了婚。”他的语气里带着一抹关切,显露出对李思维的珍视之情。”

    李剑华的言语中带着一份坚定的目的,“今天特意请来王主任和阎教授,正是希望能够为思维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

    王主任在适当的时机插入了话题:“教授,据我所知,您在历史研究所还有几个助理职位空缺。”

    阎重年点了点头,声音淡然:“确实有空缺,不过这意味着需要到帝都工作。”

    “这事我觉得思维一定没有异议。”李剑华自信地望向李思维。继而转向他的侄子,李剑华继续说道:“思维,你也是学历史的?何不借此机会拜阎教授为师呢?”

    李思维的内心涌动着难以抑制的喜悦,几乎是下意识地回应:“我当然愿意!对我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那就这么定了,还不赶紧给阎教授敬酒去。”李剑华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慈爱和催促。

    李思维没有丝毫犹豫,迅速而恭敬地为阎教授斟满了酒杯。而老教授则沉稳地提醒:“思维,这件事还需要和你的父母好好商量一下,毕竟去了帝都,和父母相聚的机会可就少多了。”

    李思维会心地点头,感激在眼底蔓延开来。随后,大家举杯畅饮,笑语嫣然,直到夜色越发深沉。

    终将结束时,舅舅李剑华握紧李思维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思维啊,你父母也和我提起过你的情况。今天,我能帮你的也就这么多了。到了帝都,我有时间尽量去看看你。但记得,无论何时何地,一切还是要靠你自己啊。”

    李思维深知这一点,于是他再次点头,心中既有即将启程的期待,也有不舍和压力。

    舅舅的话语如同一把钥匙,解开了他心中的忧虑,使他更加坚定了前行的决心。

    第二天一早,李思维踏入了童年的家门,坐在熟悉的餐桌前与父母分享了昨晚的情况。

    父亲静静听完后,淡然地说:“思维,这是你人生的大事,最终的选择在你。我们作为父母,不能为你作决定,但你放心,我们俩还硬朗,能够自己照顾好自己。”

    母亲则流露出依恋,眼中含着泪水:“思维,说实话我心里其实是不舍得你离开的,毕竟你是我唯一的儿子。”

    李思维望着他们,温暖的家庭氛围中包含着一丝离别前的苦涩:“爸、妈,如果一切都没变,如果她还在,如果我没有发生这些变故的话,我大概也不会想离开这里。”

    顿了顿,他继续说:“但生活总是在变,我也在变。我感觉是时候开启新的篇章了。”

    父亲听到儿子坚决的话语,眼神中闪过一抹欣慰,“好吧,我会为你准备些礼物,到时带给阎教授,算是拜师礼吧。”

    李思维随即拨通了王主任的电话,探问阎教授的住所。王主任的回答简洁明了:“阎教授下榻于金鸡湖宾馆,13号套房。”

    抵达宾馆,李思维敲响了13号房间的门,心跳加速。门开时,他见到了阎教授,便迫不及待地递出精心挑选的礼物。

    阎教授拧眉审视着他,语气中带了几分严肃:“这礼物若是你父母的心意,我就免了。若是出自你,我便收下。”

    “是我父亲准备的,但也代表我的一片心意。”李思维坦率地解释。阎教授摇了摇头,温声回应:“那你就带回家吧,父母也不容易。”

    李思维沉默了,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怀。阎教授继续叮嘱:“思维,你即将随我前往帝都,这是个大步骤。但有几个要点你必须记住。

    首先,在帝都,你必须要谨言慎行,特别是在帝国的首都里。其次,你将从我的助理做起,我会确保你的待遇有所提升,月薪将是六千法币左右,这比你在南平星的收入要好一些。”

    阎教授的声音中没有夸张的热情,却充满了坚定和保障,那是对新徒弟的承诺,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

    阎教授以温和的语调继续指引道:“我在南平星的事务尚需大约一周来处理完毕。

    之后,我们就一同启程前往帝都。

    这段时间,你可以利用来做些准备工作,与亲朋好友们好好道别。哪怕乘坐最快的星际列车,从此处抵达帝都亦需耗费三至四日的时间。”

    李思维领会了教授的意图,点头以示确认。他心中明白,这不仅是工作上的迁徙,更象征着生活的一次大转变,需要与过往逐一告别。

    为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做着准备。与亲朋的道别,收拾行囊,每一件小事都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李思维的心头泛起了两个同学的身影,想到自己即将离开南平星,他觉得有必要与老友们告一声别。

    李思维挑选了他们曾共同去过的地方――锡山,发出了邀请。受邀的孙仁杰和方大同,都是学生时代的知己,他们之间有着不言而喻的默契。

    约定的日子里,李思维提前到达约定地点,远远便瞥见孙仁杰和方大同已在一棵苍劲的大树下守候。他们的身影如同那棵树一般,扎根于他的记忆深处。

    他快步走向他们,大声地喊了一声问候。当他终于走到两位老友面前时,孙仁杰开玩笑地打趣:“这是哪阵风把你吹来了,还特意约我们爬山?”

    李思维面带微笑,真诚地回答:“是啊,时光匆匆,想着趁还能聚一聚的时候,再见见你们。”

    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刻,见到久别的同窗,内心的感慨无法言喻。

    李思维好奇地探听着老友们的近况:“你们两个最近都忙些什么?”

    孙仁杰带着几分自豪地答道:“你应该还记得,我前段时间换了份工作。现在我在一家军事企业工作,叫大名重工,你听说过吗?”

    李思维轻轻摇头表示不知情,正想进一步询问,方大同便接过话头:“我一直留在以前那家建筑公司,转眼间也快七年了。”

    三人一边谈笑,一边沿着蜿蜒的山道往上走,周围郁郁葱葱的绿意和清新的空气为他们的重逢增添了几分愉悦与宁静。

    站立在锡山的顶端,李思维的目光投向那无边的远方,周围是他曾无数次探访过的景致,但今日重临此地,心境已然大异。

    尽管山峰依旧屹立不变,青翠欲滴的植被覆盖着每一寸山石,可是在即将启程前往新生活的前夕,每一个细节似乎都显得更为清晰,更加深刻。

    从高高的顶峰处俯瞰,密林成海,浪涛般的树冠连绵起伏,宛若一片绿色的波纹,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泛着淡淡的金辉。

    风轻轻吹过,引起树叶婆娑的舞动,传来阵阵沙沙声,如同自然的低语。古老的松树,依旧挺站在锡山的顶峰。

    他脚下的岩石凉爽而坚实,告诉他这片土地的坚韧不拔。

    这一切仿佛隐藏着岁月的沧桑和宁静的力量。

    这一切仿佛是大地苍茫岁月的见证者。

    李思维知道,十年、二十年后,当他再次登上这座山时,眼前的风景或许依旧未变,但他自己,以及周遭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他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缓缓开口:“兄弟们,我要告别这片土地了。”

    孙仁杰和方大同愣了愣,紧接着李思维补充说:“记得我曾提起过,我舅舅帮我在帝都找到了一份工作。”

    “那你去做什么?”方大同好奇地问。“其实和现在的工作性质相似,就是领导的助理。”李思维淡淡回答。

    孙仁杰释然地点头:“毕竟帝都是一个更大的舞台。”

    李思维也随之点头,“我原本以为自己的一生将会安稳无波,至少过去是这么认为的。可最近发生的一切,让我改变了看法。”

    “这次聚合,以后见面的机会恐怕会减少。”方大同感慨道。

    “那我们只能祝你在帝都的工作一帆风顺了。”孙仁杰衷心地说。

    “谢谢你们。”李思维真诚地表示感激,并与两位好友拥抱告别。

    为这段友谊画上暂时的句号。他们知道,尽管未来的路上充满变数,但此刻的离别,将会化作最深的纪念。

    最后,李思维转向了那片覆盖着绿色宁静的群山,心中涌动着对这片土地的无限眷恋。“我该写一首诗,来表达我对这里的不舍。”于是,他收集心中的情感,缓缓吟出了那声久违的诗歌:

    男儿立志出乡关,不成功业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