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华娱穿越指南 » 第6章 校考前的春节

第6章 校考前的春节

    不知不觉,已经来到2005年的春节,这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那还是有不少名场面的。

    三年前,范厨师被大忽悠给“忽悠”后,改行开了一家“防忽悠热线咨询公司”。

    蔡一林登上春晚舞台,表演了一曲《爱情三十六计》。但最火的歌曲,还得是《老鼠爱大米》。

    新近收了德韵社创始人为徒的石复宽老师,在晚会上与侯尧文等人表演了一段《鸡年评鸡》。

    “大锤八十,小锤四十”也是这一年的名梗......

    年夜饭上,徐君和他的母亲幸福地一起观看春晚,度过了这个特别的夜晚。只是上一世本来幸福美满的三口之家,现在变为母子相依。

    本来在几个月之前,徐君突然要学艺术,让徐母非常吃惊。但这段时间,他文化成绩飞跃。加上自己去了王老师一趟,确认了徐君确实有一定表演天赋后,也变为支持。

    只是心中还是有点不太放心,毕竟做明星做大导演,对于普通家庭不是那么容易的。

    神州大陆上,不仅徐君一家心系即将到来的表演系校考。也还有无数家庭,此时正讨论着相关的话题。

    比如刚刚从《神雕侠侣》剧组归来没几天的杨蜜,就在其中。

    杨蜜出生在京都南城胡同,父亲是人民警察。小时候比较顽皮,别人家的小孩都在学钢琴、学跳舞、学书法,杨蜜却上树掏鸟窝,养小麻雀。当时儿童制片厂开设儿童表演培训班,杨蜜父母抱着试试的心态带她去报名,本来年龄不足的她却被破格录取。

    因此她与表演结缘,4岁开始就客串了电视剧,后来还在星爷的电影里客串男主角的女儿。15岁的时候签约了李小红导演的公司,随后开启演艺生涯。2004年开始跟刘依扉、黄小明开始拍摄《神雕侠侣》,饰演郭襄一角。

    已经18岁的杨蜜,马上就要毕业了,文化成绩不是很好,当然只是跟她全家人比。她家里一半人,都是水木大学毕业的。眼瞅考水木大学无望,在刘依扉跟黄小明的推荐下,也报考了电影学院的考试。

    “丫头啊,你这学习成绩不好,马上的电影学院校考,你可得拿个好成绩啊。”宠爱杨蜜的父亲在饭桌上说到。

    “是啊,杨蜜。我要孩子你比你爸爸晚,但是你表弟现在这成绩,我可丝毫不担心。咱们这一家,就你成绩最差。你考不上水木大学,好歹也考上电影学院,给弟弟妹妹们带个好头啊。”在水木大学担任数学教授的大伯笑着打趣说。

    “大哥,你说什么话。当演员不行,就研究数学才是正途是吧,天天学那数学,别把我姑娘眼睛学坏了。”

    “在我们家,学习不好,只能去当明星!”

    “......”

    还不等杨蜜插嘴,杨爸就跟大伯吵了起来。杨蜜啃着杨爸做的独家卤鸡爪,看着吵架的兄弟俩。

    待到两人嘴仗结束,杨蜜才开口说:

    “我现在也算正经演过几部戏了,考个校考应该没什么难度。”杨蜜充满信心的说道。

    “你看看,什么叫自信?电影学院在影视圈那也是清华北大了。丫头,给你爸考个第一回来,好好给你大伯瞧瞧。他家杨乘,以后高考能考个状元吗?哈哈哈。”杨爸添油加醋说到。

    “好好好,这么比是吧......”面对这番无懈可击的言论,杨蜜的大伯只能无奈地接受。

    “......”

    春节很快就结束,转眼就来到2月底,坐落在京都的电影学院繁忙无比,各大院系开始准备校考的相关事宜。

    电影学院的考试,在徐君跟杨蜜眼里,似乎不怎么难,但其实每年的录取比例都在5%左右。

    招生最多的表演系,在2005年里本科生其实也只会招30人左右,剩下的都是专职班。导演系就只招一个班,一个班也就十几个人,报考的人数会有几百人。

    2005年,电影学院整个招生计划就在300人左右,除了表演系、导演系。学校还有培养编剧为目标的文学系,出过大导演的摄影系,培养综合人才的管理系,还有动画学院、影视技术系、美术学院、电影学系等。

    电影学院的专业配置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电影相关人才。这也是为什么电影学院是中国导演的黄埔军校,并且独此一家的道理。

    导演系的学生毕业作品,有的时候专业制作水准比一般的电影更高。因为学校里总有各方面的人才,大家彼此参与每个人的项目。

    在经过地狱式的补习后,徐君此时的准备工作还算比较充分,但这时间也确实有点短。

    电影学院里,大部分专业一般分为三试,初试、复试、三试。只有导演系还有四试,导演系完全是宁缺毋滥,没有导师看上眼的学生,那宁愿都不招生的。

    徐君一共报名了三个系的考试:导演系、表演系、文学系。

    其中导演系的难度,应该来讲是最难的。

    导演系初试的内容,一般是围绕阅片量、生活常识、导演知识,考察学生的多方面知识。

    从复试开始就全都是面试了,复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能力。如果你每天只知道在教室里读书,疯狂应试内卷,那你怎么从脱颖而出呢。

    从三试开始,才算真正的进入优中选优的环节。从这里开始题目难度加大,开始直接考验学生是否具备当导演的能力。“命题故事写作”,“短片分析”是主要题目。

    四试,则要持续两天,第一天是集体小品,分组之后给与一定命题范围,给与充分的时间来进行排练。第二天则是再一次的命题写作。

    表演系的考试跟导演系相比,就简单不少。初试之后,一句话概括流程:一路演下去。当然每次考试的形式可能会不同,有的会单独表演,有的是无台词表演,有的时候是集体表演。

    文学系的考试那就更简单了,一个是考察文学常识,一个则是故事编写能力。

    王老师在临别之后,给徐君做了充足的考前辅导。按照王老师的原话说,这三个系,表演系对于徐君来说是最简单的,只要初试不被刷,肯定能过。

    徐君自己也认为,三个系的考试从简单到难的排序是:表演、文学、导演。

    毕竟编写故事嘛,文抄公岂能认输?

    王老师这段时间,也给徐君语重心长的讲了很多自己的看法,嘴上总说着一句话:‘好演员在影视圈遍地都是,但好导演跟好编剧却很少。’

    在后世就看过娱乐圈演变的徐君,自然是赞成的。

    能够编出好故事的人,能够把一个故事拍好的人,才是此时影视圈的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