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寒门逆袭 » 第十四章 中秋诗会余波起,各方云动赞才华(二)

第十四章 中秋诗会余波起,各方云动赞才华(二)

    正当林皇后与秀林公主母女俩享受着温馨的早餐时光,太子李昭款步而来。他英俊潇洒,风度翩翩,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皇宫中熠熠生辉。他的身姿挺拔如松,步态从容自信,宛如一位国之储君巡视自己的领土。他的双眸明亮如星辰,透露出智慧与决断,让人不禁为之侧目。

    “儿臣给母后请安!”太子李昭向林皇后鞠躬请安,声音洪亮而坚定。他的举止得体,礼仪周全,彰显出皇家子弟的尊贵与威严。

    林皇后看到太子李昭,眼中闪过一丝骄傲与欣慰。她温声招呼太子一起用膳,三人围坐在餐桌旁,气氛和谐融洽。这一刻,皇宫中充满了家庭的温暖与亲情的甜蜜,仿佛外界的纷扰与权谋都被隔绝在了这温馨的小天地之外。

    当三人围坐共膳时,闲谈间太子李昭提及他在东宫所闻,关于昨夜曲江池中秋诗会的盛况。他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道:“母后,昨夜曲江池畔,才子佳人云集,诗词歌赋间,竟出了几首传世佳作,真乃惊为天人。”

    林皇后闻言,顿时来了兴趣。她出身名门,自幼便对诗词文章有着极深的热爱。她放下筷子,催促道:“哦?快说来听听,是哪些佳句让你如此赞赏?”

    太子李昭轻咳一声,开始朗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他的声音浑厚而富有磁性,仿佛有一种魔力,将诗句中的情感完美地传达出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开头的两句,便让林皇后仿佛看到了夜空中那轮明亮的月亮,以及诗人对明月的深深追问。她感受到诗句中蕴含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思考,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共鸣。

    随着太子的朗诵深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诗句,如同细水长流,温馨而深情。林皇后闭上眼睛,仿佛看到了自己与亲人、朋友共赏明月的情景,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思念和祝福。她想到自己的儿女,希望他们能永远平安、幸福,无论身在何方,都能共同欣赏这轮明月,感受彼此的心意。

    紧接着,太子开始朗诵《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那激昂的语调、豪情的壮志,让林皇后仿佛看到了沙场点兵的景象,感受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她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对皇家的敬意和自豪,同时也为太子的成长和才华感到欣慰。

    最后,太子朗诵了《阿房宫赋》。当他读到“后人哀之而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时,语气掷地有声,充满了警示和反思。林皇后感受到诗句中对历史的深沉感慨和对未来的殷切期望。她想到自己作为皇后,肩负着辅佐君王、传承文化的重任,心中涌起一股责任感和使命感。她决定要更加努力地支持太子和君王,为皇家的繁荣和国家的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太子李昭朗诵的尾音落下,林皇后不禁为之赞叹,她鼓掌叫好,眼中闪烁着欣赏与喜悦的光芒:“真是好诗好文!这等佳作,简直让人叹为观止!”她急切地吩咐道:“快,快叫宫女们抄录下来,我要好好珍藏这些诗句,日后细细品味。”

    “母后可知,这些被您赞不绝口的传世佳作,竟然都出自同一人之手?”太子李昭故意卖着关子,眼神中带着一丝得意的炫耀。他深知,这个消息定会让母后大为惊讶。

    林皇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之色:“哦?竟有此事?”在她心中,这些诗词歌赋都是经过岁月沉淀,由数位才子佳人共同创作出的佳作,如今却被告知全都出自一个人之手,这简直超乎她的想象。她不禁对这位神秘的才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然,而且此人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书生张小强,年仅十五岁。”李昭得意地笑道,仿佛在为自己的见识而自豪。

    “当真?”林皇后更加好奇了,她想要见识一下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年才子。在她心中,能够创作出如此传世佳作的人,必定非凡俗之辈。她决定要亲自见见这位张小强,看看他究竟是何方神圣。

    秀林公主在一旁静静地聆听着,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自豪。她知道,这些被母亲如此珍视的传世佳作,正是在她的陪伴与见证下诞生的。回想起昨夜在曲江池畔,月光如水,才子们挥毫泼墨,自己也在一旁轻轻地铺纸磨墨,那一刻的宁静与和谐仿佛定格在了心中。她微笑着看向母亲和兄长,从他们的眼神中,她仿佛看到了对才子张小强的由衷赞赏和钦佩。这一刻,她为自己能够参与其中而感到无比的荣幸与喜悦。

    皇宫之外,古老的长安街在清晨的阳光下渐渐苏醒。昨夜的喧嚣已随着晨雾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宁静与祥和。深秋的阳光斜斜地洒在沉淀着时光的青砖上,为其镀上了一层金黄的神秘色彩,仿佛每一块砖都承载着千年的故事。

    长安街上人来人往,繁忙而有序。商贩们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吆喝声、讨价声此起彼伏,为这条古老的街道增添了几分生机。各大酒楼此刻也宾客络绎不绝,高朋满座。酒香、菜香、人声鼎沸,构成了一幅繁华而和谐的画卷。

    在一处酒楼的大堂内,一群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围坐一桌,享受着早餐。他们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热情与朝气,不时发出高谈阔论的声音。原来,他们正在热议昨夜曲江池中秋诗会上那横空出世的几首传世佳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真乃千古绝唱!”一位身穿青色长衫的书生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筷子,眼中闪烁着钦佩的光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诗意境深远,令人陶醉。诗人借明月之景,抒发了对人生的无限感慨。”

    另一位书生接口道:“《破阵子》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豪气干云,让人热血沸腾。这诗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担当,更展现了一种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

    还有一位书生补充道:“《阿房宫赋》更是惊为天人,以华丽的辞藻和深刻的思考,对往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那句‘后人哀之而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更是振聋发聩,让人警醒。”

    书生们高声朗诵着这些诗句,他们的声音抑扬顿挫,充满了激情与敬意。他们陶醉在这些诗句中,仿佛喝了琼浆玉露,飘飘欲仙。周围的食客也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纷纷投来好奇与欣赏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