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寒门逆袭 » 第六章 烽火边疆沙场事,诗意挥洒破阵子

第六章 烽火边疆沙场事,诗意挥洒破阵子

    随着张小强最后一笔的落下,整个会场仿佛陷入了短暂的静止。笔尖与纸面接触的声音消失后,随之而来的是一片深沉的寂静。随后,这寂静如同被打破的湖面,泛起了层层涟漪。赞叹声、掌声如潮水般涌起,就连平日里严肃庄重的评委们,此刻也不禁流露出欣赏与赞许的神情。

    王翰林,这位曾被视为京城第一才子的青年,此刻的脸色却是复杂难言。他眼中的傲气与自负,如同被寒风吹过的烛火,摇曳不定。他紧抿着嘴唇,双手紧握成拳,似乎在努力抑制内心的波动。他深知,这一轮比赛,他败了,败得如此彻底,连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才华,也在张小强面前黯然失色。

    程敏华尚书站起身来,他的声音洪亮而威严,如同晨钟暮鼓,穿透整个会场:“经过激烈的角逐,第一轮的魁首已然揭晓。那就是——张小强!”他的话音刚落,全场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张小强微笑着站起身,向四周拱手致谢,他的眼中闪烁着自信与坚定。

    然而,比赛并未就此结束。程尚书的声音再次响起,宣布了第二轮比赛的规则:“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更为严峻的第二轮比赛。本轮以‘边疆战事’为题,要求各位才子赋诗一首。如今,匈奴虎视眈眈于北,越国频频侵扰于南,边疆战火连天,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望各位能以此为主题,抒发胸中豪情与思考。”

    随着程尚书的话语落下,全场的气氛骤然变得凝重起来。各大才子们纷纷收起轻松之心,开始认真思考起来。有的低头沉思,眉头紧锁;有的奋笔疾书,试图用笔墨描绘出边疆战事的残酷与艰辛。

    在这肃穆的氛围中,张小强却显得从容不迫。他静静地坐在桌前,任由李秀林为他磨墨。他的眼神深邃而坚定,仿佛已有诗篇在胸中激荡。他深知,这次比赛不仅仅是对他才华的考验,更是对他心灵的一次洗礼。他要将自己对边疆战事的思考与关切,融入到诗篇之中,让每一句诗句都充满力量与温情。

    其他才子们此刻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落在了张小强的身上,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各异的情绪。有些人嘴角轻撇,眼神中带着一丝轻蔑与嘲讽,仿佛在说:“这张小强,不过是短暂的烟火,又能绚烂几时?”而另一些人则目光坚定,眼中闪烁着对张小强的信任与期待。

    其中,富商黄员外尤为引人注目。他身穿锦袍,头戴玉冠,一副气宇轩昂的模样。此刻,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张小强身上,眼中闪烁着欣赏与期待的光芒。他深知张小强非池中物,定能在这文坛之上掀起一场风暴。

    就在众人瞩目之下,张小强深吸了一口气,开始挥毫泼墨。他的笔尖犹如龙蛇一般舞动,在纸上留下一行行潇洒而有力的字迹。他的眉头紧锁,神情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他的诗句。

    李秀林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盯着张小强的字迹。他心中早已被张小强的才华所折服,此刻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睹全诗。众人纷纷围拢过来,想要一睹他的诗句。他们伸长脖子,瞪大眼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李秀林则站在一旁,高声传颂起张小强写下的诗作:“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诗句一出,全场再次陷入了寂静。所有人都被张小强诗句中的豪情与关切所震撼,仿佛看到了那铁马金戈的战场,听到了那激昂的战鼓声。紧接着,如同春雷滚滚般的赞叹声再次响起,回荡在整个大堂之中。

    “好诗!真是好诗!”各大才子们纷纷表示惊叹与佩服,争相观看张小强的诗篇,脸上露出钦佩的表情。他们看着张小强,眼中充满了敬畏和羡慕。他们知道,自己与张小强的差距已经越拉越大,再也无法追赶。

    评委们也纷纷点头称赞,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对张小强的赞赏与肯定。他们知道,这次比赛的魁首已经毫无悬念,张小强凭借他的才华与智慧,已经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敬佩与尊重。

    特别是皇帝李民,他眼中的震撼与欣赏几乎溢于言表。他深深地看了张小强一眼,仿佛看到了能助他中兴大周的希望之光。他明白,这位年轻的才子不仅有着出类拔萃的才华与智慧,更有着一颗忧国忧民、关注民生的赤子之心。他相信,只要张小强愿意,他一定能够成为大周朝的栋梁之才。

    此时,程敏华尚书站起身,他的目光转向李天逸,点评道:“李天逸的诗句直接而深沉,用‘边烽燃不息,胡骑犯边疆’描绘了边疆战事的紧张与频繁,展现了战争对百姓生活的深刻影响。尤其是‘百姓遭涂炭,何时见和平’这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对和平的深切渴望,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随后,程尚书又将目光转向赵子轩,赞赏地说:“赵子轩的诗句则显得更为内敛,他通过描绘‘塞上风光好,烽火却连天’的对比,间接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这种通过美景反衬战争残酷的手法,既体现了诗人的高超技巧,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程尚书转向了王翰林,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些许遗憾:“王翰林的诗句虽然未能夺冠,但也同样值得称赞。他的诗句中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边疆战事的关切。虽然未能像张小强那样直接抒发豪情壮志,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思考。”

    其他评委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对李天逸和赵子轩的诗句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三位才子的诗句各具特色,都展现出了他们对边疆战事的深刻思考和对家国的热爱。

    最后,评委们聚集在一起,围绕着张小强的诗句进行了深入的点评。他们都被这首充满豪情壮志和家国情怀的诗篇所震撼。

    程敏华尚书首先发言,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张小强的诗句,真乃大气磅礴之作!‘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两句便让人仿佛置身于边疆战场,感受到那烽火连天的紧张氛围。他用‘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来形容战场的热烈与悲壮,更是妙笔生花。而‘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则展现了士兵们的英勇与决心。整首诗篇,不仅抒发了张小强对边疆战事的关切与思考,更展现了他对家国的热爱与担当。这是一首既有力量又有温度的诗篇,堪称本次比赛的佳作!”

    其他评委也纷纷表示赞同,并对张小强的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张小强的诗句不仅技巧娴熟、表达精准,更在情感上深深打动了人心。这样的诗篇,不仅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艰辛,更激发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程敏华尚书宣布了本轮的获胜者:“经过评委们的认真评选和深入讨论,本轮比赛的获胜者已经产生。那就是——张小强!”他的话音刚落,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张小强站在台上,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向评委和观众表示感谢。他知道,这次胜利不仅是对他才华的认可,更是对他家国情怀的肯定。

    此刻的王翰林更是面色铁青,心中五味杂陈。嫉妒、不甘、懊悔与自责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他知道,自己这次是真的败了,败给了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才子。然而,他并未放弃,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期待着下一次的较量。

    在这场边疆战事的诗歌比赛中,张小强以他深邃的思考与激情四溢的诗句再次征服了全场。他的才华与智慧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展现,也让他在众人心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他的诗句不仅表达了对边疆战事的关切与思考,更展现了他对家国的热爱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