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寒门逆袭 » 第三章 才子扬名中秋夜,帝王识珠巧考教

第三章 才子扬名中秋夜,帝王识珠巧考教

    在曲江池畔,月华如水,静静地铺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灯火如繁星点点,映照出了一幅宁静而绚烂的画卷。中秋之夜,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纷纷汇聚于此,他们的欢声笑语和诗词歌赋交织成一首首美妙的乐章。而在这璀璨繁星之中,一颗新星正缓缓升起,引人注目。

    随着张小强笔走龙蛇,三幅对联的下联一气呵成,曲江池大堂内的气氛瞬间沸腾起来。人们纷纷聚拢过来,交头接耳地议论着这个突然出现的少年才子。他的才华和机智令人惊叹,仿佛是一位从天而降的诗仙,用笔墨书写着人间的美好与智慧。

    这时,曲江池的刘掌柜面带笑容,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了过来。他身穿一袭华贵长袍,举手投足间透露着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他走到张小强面前,拱手施礼道:“这位公子好文采,真是令人刮目相看。根据本店规定,您对出此三幅上联,本店将承诺您成为本店的特别贵客,免费酒菜供应。这是本店的贵宾牌,请您笑纳!”

    张小强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淡定与从容。他伸手接过那块制作精美的腰牌,手感极佳,仿佛是一件艺术品。腰牌上雕刻着“曲江池”三个字,龙飞凤舞,苍劲有力,彰显着这家酒楼的非凡气魄。他心中暗自赞叹,这掌柜果然非同一般,连这腰牌都如此别具一格。

    他拱手回礼道:“承蒙掌柜抬爱,小子倍感荣幸。今后定当常来光顾,与各位好友共赏明月,共品诗词。”

    掌柜哈哈笑道:“公子不必谦虚,您的才华足以让本店蓬荜生辉。请您先上二楼雅间,享受我们今晚特别推出的中秋豪宴。那里环境优雅,景色宜人,定能让您满意。”

    张小强点头应允,随着掌柜的步伐,向二楼雅间走去。沿途的宾客纷纷投来艳羡的目光,仿佛他是这夜空中最明亮的那颗星。他的身影在灯火辉煌中渐行渐渐远,但留下的诗词和才情却永远镌刻在了人们的心中。

    走进雅间,张小强立刻被室内的布置所吸引。房间内的摆设典雅大方,充满了古色古香的气息。桌上摆放着精致的餐具,反射出淡淡的银光,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熠熠生辉。墙角处,几盆兰花静静地绽放着,散发出清幽的香气,令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心旷神怡。

    正当张小强沉浸在这宁静雅致的环境中时,美味佳肴陆续上桌。虽然这些菜肴都是以水煮的方式烹制,但在这中秋佳节之夜,却也别有一番风味。张小强由于之前一直在忙碌对联的事情,此刻肚子正饿得咕咕叫,他也没顾得上计较那么多,迫不及待地开始细细品味每一道菜肴。

    就在这时,一位身着锦衣、气宇轩昂的男子走进了雅间。他正是微服出宫的皇帝李民。皇帝的目光在房间内扫视了一圈,最终落在了张小强的身上。他被张小强的才华所吸引,想要结识这位才华横溢的小少年。

    张小强正吃得津津有味,忽然感觉到一股强大的气场逼近。他转头一瞧,只见一位身材魁梧似松柏的男子站在自己面前。那人脸型犹如刀削斧砍般刚毅,轮廓分明,透出一股不怒自威的帝王之气。他的双眼深邃如星辰,璀璨中带着几分沉稳与深谋远虑,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审视人心善恶。眉毛浓密而微微上扬,宛如两把利剑,为他增添了几分英气与威严。鼻梁高挺,鼻翼宽阔,恰似山峦起伏,为整张脸增添了几分立体与深邃。

    有诗为证:

    龙颜凤目帝王姿,

    星眸剑眉气宇辞。

    鼻似山峦唇含笑,

    威仪赫赫震朝时。

    李民缓缓地走过来,步伐从容而稳健,他的脸上带着谦逊而温和的笑容。他走到张小强面前,双手拱起,微微低头,声音中透露出一种从容与优雅:“在下黄某人,久仰张公子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张小强见状,连忙站起身来,双手同样拱起,微微欠身还礼,脸上洋溢着诚挚的笑容:“见过黄员外,小生不才,能得员外青睐,实感荣幸。”

    李民轻轻一笑,他的笑容中透露出一种亲和与真诚,仿佛春风拂面,让人心生暖意。他伸出手来,邀请张小强一同坐下,然后开口道:“公子才华横溢,对联对得妙笔生花,实在是令人佩服。不知公子可愿与在下共饮一杯,共赏这明月清风,畅谈诗词歌赋?”

    张小强点头应允,他的心中一阵欣喜,能够与李民这样的名人雅士共饮畅谈,实乃人生一大乐事。他转身吩咐侍从取来酒杯与酒壶,两人相对而坐,开始畅谈起来。

    他们的谈话内容广泛而深入,从诗词歌赋到四书五经,从天文地理到人情世故,无不涉及。张小强时而引经据典,时而深入浅出,他的言辞间充满了智慧与见解,让李民听得如痴如醉。每当张小强谈到精彩之处,李民都会举起酒杯,与张小强碰杯共饮,两人的笑声和谈话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欢乐与和谐。

    渐渐地,李民开始试探张小强的治国才能。他轻轻放下酒杯,眉头微皱,脸上露出一种忧虑的神情,叹道:“吾走南闯北,见过很多地方的百姓生活困苦,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吾心中实在难受。吾曾想尽一些微薄之力去帮助他们,但终究只是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公子才智过人,不知对于如何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有何高见?”

    如果是很突兀地问如何富民强国,张小强肯定会有所怀疑。但面对这一问题,张小强也有所戒备。他略一沉思,缓缓说道:“小生认为首在安民,多行仁政,以固邦本。夫以农为本,重农抑商,使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又倡礼义,教民以德,使人心向善、向理。且设郡县,置官吏,以理民事、听诉讼,维护地方之秩序。再者,重军备,以保国家安全。常修武备,练兵备战,使边境无忧,外敌不敢轻犯。又兴水利,治水防灾,确保农田丰收,民生安定。至于财政,则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鼓励农耕,减免赋税,以充盈国库,备不时之需。同时,亦注重文化之传承,尊儒术、尚文教,使百姓沐浴文化之光。综上,即在于重农、倡德、设治、修武、兴利、轻赋、崇文,以此七事为纲,而国家得以安宁,百姓得以乐业。”张小强因为心中有所防备,回答也按照历史上各朝代治国策略来回答,中规中矩。

    李民听后大为赞赏,他激动地拍案叫绝道:“公子所言极是!真乃国之栋梁也!”他的脸上露出了欣赏和敬佩的表情。

    张小强谦虚地笑道:“在下只是略知一二,还需多多学习。”说完,他又补充了一句,“而且,我觉得我们不仅要关注诗词歌赋、治国之道,还要关心天下大事、民生疾苦。”

    李民点头表示赞同,他说:“正是如此,我们作为读书人,更应该关注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福祉。”接着,他又问张小强有什么看法。

    张小强思考了一下,回答道:“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响应朝廷的号召,多参与到公益事业中,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我们还要倡导文明道德风尚,提高人们的素质和文化水平。”

    李民对张小强的回答非常满意,他认为张小强不仅有才华,还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于是,两人继续畅谈起来,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题。他们的谈话不仅涉及了诗词歌赋、治国之道等文化领域的问题,还谈到了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大事。在这中秋之夜,他们仿佛成了知己好友,共同探讨着人生的真谛和社会的未来。